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12月22日11时30分,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古沉船——“南海一号”终于随沉箱从30米深的海底浮出水面.“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极大的提高了水下考古的科技含量,是对国际水下考古的一大贡献,开创了世界水下考古的新时代.下面针对有关“南海一号”的话题在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中有可能以什么样的试题出现,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22日11时30分,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古沉船——“南海一号”终于随沉箱从30米深的海底首次浮出水面.“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极大地提高了水下考古的科技含量,是对国际水下考古的一大贡献,开创了世界水下考古的新时代.“南海一号”的打捞涉及了相当多的物理知识,为了考查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关“南海一号”的话题将是2008年中考的一大热点问题.下面针对有关“南海一号”的话题在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中可能出现的形式,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22日11时30分,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古沉船——"南海一号"终于随沉箱从30米深的海底首次浮出海面,"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极大的提高了水下考古的科技含量,是对国际水下考古的一大贡献,它开创了世界水下考古的新时代."南海一号"打捞涉及到相当多的物理知识,为了  相似文献   

4.
"南海一号"沉没处水深约30米,水下漆黑一片,水下考古人员只能借助照明设施进行工作,目前还只是在沉船四周的淤泥中挖掘出一件件文物,并不触碰船体本身,沉船要等待整体打捞。"整体打捞简单来讲就是将沉船、船上载物、周围海水泥沙固定在一个底部和四周封闭的巨大‘沉箱’内,一块打捞出水。"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新知     
水下异物打捞机器人中国近日成功研制出“水下异物打捞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由水下爬行机、二维云台、电视摄像系统、图像压缩存储系统、机械手、清扫机、水下吸泵和操控器组成,集光学、精密机械、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技术和系统集成于一体,具有对水下目标的自动识别、探测、作业  相似文献   

6.
"哇,这瓷器上的花纹真是太美了。"小粗心连声赞道。"你们在看什么呢?"听见小粗心的话,关主忍不住凑上前来看个究竟。"我们在看‘南海一号’船上打捞上来的古董画册呢!"小灵通把画册举到关主眼前。"你们对水下考古这么感兴趣啊,那我们不妨跟着水下考古队员们去见识见识吧!"  相似文献   

7.
金属活动性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既可以利用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反应来判断,也可以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来判断,具体选用何种方法必须因题而定 一、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例1 考古研究与化学密不可分.“南海一号”古沉船于2007年被成功打捞出水,考古专家发现在打捞出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你们知道潜艇吗?这可是一条“水下巨鲸”啊!它会无声无息地呆在水里,并悄悄地靠近敌人;更厉害的是,它能够从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直接打击目标。我国的海军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核潜艇队伍,大大增强了海防能力,威慑了敌人。潜艇威力无比,但你知道它是怎样在黑乎乎、听不到远处声音的海水里判断敌人的方向,攻击敌人吗? 告诉你吧:声呐装置就是潜艇的耳朵,没有了它,潜艇在海里不但威慑不了故人,而且还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所以说,这些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都花大力气研究先进的声呐系统。我国也不例外。我们这期介绍的科学家,就是研究声呐系统的李启虎院士。  相似文献   

9.
“X-star水底剖面仪”是一套大功率水下声呐探测系统,主要用于水下隐蔽物探测、水下覆盖层厚度探测和水下地形测量。自1997年引进该套设备以来,进行了大量水下隐蔽物探测试验和设备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0.
科技的进步为人们发现和获取诸如沉船沉物之类的水下文化遗产(Underwater Cultur-alHeritage,简称“UCH”)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商业性打捞者为追求高额利润而采用破坏性打捞方法,甚至在打捞出水之后不惜再人为地加以毁坏。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过多年协商终于在2001年通过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下称“2001年公约”)。①本文旨在剖析这一最新发展,以期对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启迪。一、有关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新发展2001年公约由序言、正文和附件《关于开发水下文化遗产活动的规章》(下称“《规章》”)组…  相似文献   

11.
孔磊 《今日中学生》2013,(14):25-27
1.潜艇的"耳目"——声呐如图所示潜艇,它们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2,(25)
水底几百年的光阴,能够将普通的货运船变成一艘从失落世界中穿越而来的船只。那些装备着先进声呐系统、潜水机器人、图像传感仪器等高级设备的水下考古工具让这些老古董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13.
它沉没在距离终点900米处一个14岁亲历者的勇敢奇历“哥德堡”号是18世纪瑞典船队中最大的一艘,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远洋商船,是整个造船业的骄傲。1745年9月2日,满载中国瓷器、茶叶和丝绸的“哥德堡”号在距目的地——哥德堡港口仅一公里的地方意外触礁沉没。就像二百年后出现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变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团。从1991年起,瑞典历时十年,对照打捞出水的遗物,复制了仿古又不失华丽的“哥德堡”号木船,让“哥德堡”号复活了。2005年10月2日,复原再造的“哥德堡”号满载着从原船上打捞上来的中国瓷器、香料和丝绸等,从瑞典启航…  相似文献   

14.
《少年科学》2010,(10):F0004-F0004
<正>今年8月26日,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海平面以下3759米处。潜水器主要用来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和打捞、救生等任务。"蛟龙"号3000米级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1984年,潜水员塞弗林松发现了沉睡在海底两百多年,被厚厚的淤泥所覆盖的哥德堡Ⅰ号沉船殘骸,再一次引起轰动。1986年开始,哥德堡Ⅰ号沉船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人们先后捞上500多件完整瓷器和重达8吨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大部分绘有中国传统图案,少量绘有欧洲风格图案,显然是哥德堡Ⅰ号为特定客户专门订购的“订烧瓷”。令人称奇的是从沉船中打捞出来的茶叶,由于密封得好,尽管在海底沉睡了两百多年,居然大部分保存完好,开箱以后,用热水冲泡,依然清香扑鼻。动漫时空哥德堡Ⅰ号考古发掘不断传出的振奋人心的消息,令越来越多的瑞典人变成了“古船迷”和“中国文化迷”。其中有一群热心人决定以哥德堡Ⅰ号为原型,建造一艘仿古商船——哥德堡Ⅲ号,沿着先人的航线,再次远航中国。46动漫时空1994年,重建哥德堡号的计划正式启动。2003年6月6日瑞典国庆日,崭新的仿古海船哥德堡Ⅲ号正式下水。2004年9月3日,瑞典为哥德堡Ⅲ号举行盛大的命名典礼。2005年8月,这艘全长58米,排水量1250吨,使用18世纪工艺建造的仿古商船开始在波罗的海上试航。2005年10月2日正式首航中国。47动漫时空责任编辑郑志军按计划,哥德堡Ⅲ号沿着哥德堡Ⅰ号所走...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世界上体积最小的潜艇在澳大利亚问世。这艘被命名为“塞拉菲娜”的潜艇仅有40厘米长,甚至不及一只潜艇模型的体积大,是世界上可自我控制的最小潜艇。这艘潜艇的研制者,是澳大利亚国家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据该研究小组称,这艘潜艇的造价很低,约700美元,却可以潜入水下5000米的深处,自身可以随意转动、翻筋斗,执行各种水下探测任务。“塞拉菲娜”号潜艇将为人类开辟一个海洋探索的新时代,不论是失事船只打捞,还是海底矿藏的勘探,“塞拉菲娜”号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至于军事用途,那就更不用说了。对于那些军事大国来说,凡是遥控航空模…  相似文献   

17.
《课外生活》2009,(4):33-33
据英国报道,最近,一艘英国“前卫”号核潜艇和法国一艘“凯旋”号核潜艇在大西洋中部海域发生了相撞事故。当时两艘核潜艇都处下潜状态,执行着各自的任务。据专家分析推测,双方潜艇上的反声呐技术都很高,以至于各自的声呐装置均未能探测到对方。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俄罗斯开始打捞在巴伦支海域进行军事演习期间沉入海底、造成艇上118名官兵葬身大海的海军北方舰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人员,虽然已有12名“库尔斯克”号官兵浮出水面,但打捞工作由于气候恶劣最终也只能放弃了。关于“库尔斯克”号失事原因目前众说纷坛,但撇开其他的因素不谈,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俄罗斯军队改革的积重难返、军队建设的问题成堆,造成了其装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捉襟见肘、矛盾重重的现状,以至于“库尔斯克”号折戟海底,无力救援。本文试从“库尔斯克”沉没前后俄罗斯在军队装备建设与发展的教训入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MH370失联客机,中国海军搜救力量通过吊放式精测声呐、成像声呐、水下电视、水下机器人等,发挥舰艇夜航优势,进行24小时不间断搜索。 声呐就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声呐是各国海军进行海底探测的主要技术。除声音外,其他的介质(如光线)虽然在水中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但是在最清澈的海水中,目力所及也仅有几米到几十米。电磁波在水中也衰减很快,而且波长越短,衰减越大,即使是大功率的低频电磁波,也只能传播几十米。而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衰减就小得多,在深海声道中引爆一个几公斤的炸弹,在两万公里外还可以收到信号。  相似文献   

20.
我是新玩意     
《科学启蒙》2011,(2):2+1-F0002,1
水下机器人 加拿大研发的这种新型高科技水下机器人,穿着一件金色的“外衣”,形状很像一颗子弹。这种机器人能通过声呐系统来获取方圆4.8平方米的信息资料,同时它装配有数字摄像机、海流计和判断海水水质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