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一直被专家学者认为、解释为设问句,本文却认为是一种(?)”的修辞方法,并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美国社会人类学家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结构分成三种: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后喻文化结构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和考试体系中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并阻碍其创新发展。新时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师生关系由于后喻文化影响所形成的“偏正结构”,进行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4.
《百喻经》以近百喻喻世,系中古时期浅显易读的佛典名著。其篇章中的“喻”共有148例,所见类比、明喻、隐喻、对喻、借喻、反喻、讽喻七种形式各有特色,反映了中古时期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成熟和功用。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具有分众传播的独有特性和交互传播的显著优势,长辈文化权、进一步遭遇消解,晚辈”文化反哺”能力明显增强,年轻一代同辈群体圈子极大延展.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观念上更加自觉摒弃权威主义倾向和专制主义作风,在技术手段上更加熟悉新旧媒体的各种功能特性,提升校园传媒的文化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教”与“考”之间的关系颇值得研究。“教”必须依照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能真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课本,即必须考虑教材体系和编者意图。“考”必须依“本”,即试题设计要从课本的导读系统出发,但又不是考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教”必须有“本”与“考”必须依“本”绝不是简单的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节奏、崇尚和谐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它往往通过“以乐舞为喻”的象喻批评范式来呈现。华夏民族诗乐舞合一的艺术传统,是“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春秋以讫魏晋礼乐崩坏所带来的诗乐舞分殊,则为“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理论象喻批评的典范之作,对于“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刘勰取譬乐舞以论文,打破了艺术门类之间固有的藩篱,实现了不同知识域的经验互通与话语共享,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8.
受后喻文化的影响,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话语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海量互联网信息对"课堂话语权"的挑战;即时互动媒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学生个性需求对千篇一律说教式教学模式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学校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牢固树立以教育者为主导的"微意识"和"微行动",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并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努力构建提升话语权的微平台、微课等,主动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卦爻辞中已出现"以男女喻君臣"的现象,《诗经》与《周易》的写作时间相近,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也相近,按照情理推断,《诗经》婚恋诗中也当存在"以男女喻君臣"的现象,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喻意的隐晦,目前我们尚缺乏足够的直证来证明。本文尝试根据《诗经》婚恋诗中的一些间接信息去证明我们的推断。男女之间若存在相似关系,喻女之物也可喻男,如"美人"在《诗经》中已喻指美德之君;男女、君臣之间若存在相似相关的关系,就可"以男女喻君臣",《曹风.候人》、《邶风.柏舟》都存在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评教与以学评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60年代兴盛于西方世界并传入我国。这些学科虽然在我国发展已有20余年,但理论研究的进展不大,学科的成熟度不高,与我国广泛开展的教育评价活动很不适应,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师生关系的最基本方面只能是教师教,学生学。说学生是主体,那是说学生是学的主体,是自我教育、自我体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体,而不是说学生是教的主体。教学须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考虑学生的兴趣,都不意味着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实行以学评教为主,即以测验学生的成绩高低来评价教师教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论颇多新辟创获,其中"以书喻诗"的诗歌批评方式很值得关注,其论涵盖诗变、诗风、诗法等多方面内容,典型体现着宋代诗论的特征。"以书喻诗"之所以在宋代形成并流行有其原因所在:对诗歌与书法互通性的认识上升为"诗书一律"的艺术观念是其根本来源,而打破艺术门类固有规定性的"出位之思"的美学追求最终促成了这一论诗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汉英"以身喻物"成语是指以人体部位或器官为喻,借助于人体词汇或人体器官词汇和其他词语搭配构成表达其他概念的成语。对比它们可以发现,二者在生成上具有相似的认知基础,而在结构形式上和喻体与本体的投射过程中的始源域数量上存在差异。这些异同可以分别从认知、语言及文化角度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
邵婷婷  吴玲 《教育评论》2022,(8):102-107
以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为切入点,将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探析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前喻式家庭教育在形式上占据主导地位、同喻式家庭教育的扭曲变形、后喻式家庭教育的处境尴尬以及三种家庭教育模式相互隔离。依据这些现实问题预测未来家庭前喻式教育,将会为同喻式教育和后喻式教育腾出空位,同喻式家庭教育呈现出多元互动的发展倾向,对后喻式家庭教育模式进行畅想,最终实现三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互补,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4.
“洞穴喻”是柏拉图哲学中的一个著名寓言,这个天才式的哲学寓言一直启示着后人对自己身处的世界和人生的不断自醒和反思。文章试图从“洞穴喻”所引发的哲学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思考、哲学和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两个方面展开探究,以期窥视思想背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宋代“作诗如参禅”达到一个高潮 ,严羽提出了“妙悟”说 ,诗悟和禅悟相同在于一个悟字上 ,这就是二者研究的契机。本文就此作以解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闲暇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以"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传授、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为特征的前喻文化有利于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拓宽老年闲暇教育内容、丰富老年闲暇教育形式和开拓老年闲暇教育场所。在前喻文化视域下发展老年闲暇教育需要转变老年人观念,树立前喻式教育观;发挥大众媒介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建和谐的代际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效利用高校资源,发挥高校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发挥社区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明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元性、差异性、相对性和发展性等时代特征,重塑三喻文化中“前喻”“同喻”和“后喻”等主体的各自优势,强化各教育主体地位的确认与尊重、教育主体素质的学习与提升、教育主体角色的转换与落实和教育主体整体的整合与互补,以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19.
"三喻文化"理论为审视我国"独二代"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三种文化的优势互补,能够促进"独二代"健康成长,增强家庭教育主体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0.
王伟 《职业技术》2010,(2):12-13
在"以岗定教"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建设一体化工作室、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评价标准、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保证"以岗定教"的顺利实施,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