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多阶段分层方法抽取全国31所高校的6634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归分析发现,教学内容趣味性、有用性以及对教学内容重复性的厌烦,教学方式丰富性,教师素养,学生学习主体性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形成了方向不一、力度不同的影响。教学内容有机重复、生动有趣且有用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认识论基础,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保障,教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关键,大学生主体性学习激发是思政课获得感生成前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将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主要测量指标,使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团队自主学习的三个环节,即团队组建与课堂展示、课堂团队自主学习、课外团队自主实践和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影响。总体而言,团队自主学习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说明团队自主学习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模式。今后要使团队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更加有效,还需要在平衡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提升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师“浅层化”教和学生“浅层化”学的问题、思政课教学要求高与教师胜任力不足的问题以及不同性质、类别高校思政课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已成为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制约因素。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教学理念,以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为教学策略,以团队协作为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着力化解思政课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检验思政教育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通过文献分析和大学生访谈构建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基本维度,运用扎根理论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明晰获得感提升路径包括学生主体性、教师授课、课程考核、教学载体和课程特色五个方面,并提出了教学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思政课教师积极构建有效课堂,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找准思政课为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发挥的作用,提升教师职业效能感,推动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重视加强师生链接,开展教师团队合作,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教学效能感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深刻关系。文章以思政课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为切入点,探讨思政课教师教学效能感对高职新生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思政课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效能感来提高高职新生的认知能力,如何促进高职新生感恩行为和诚信行为。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沉浸式教学是通过打造沉浸式的叙事场域,引导学生主体性参与和沉浸式体验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有助于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体验感和主体性,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技术层面上,人工智能可驱动思政课内容的可视化、场景的在场感、氛围的强交互以及过程的无边界,从而为思政课沉浸式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在实施路径上,推动人工智能从外部辅助性工具走向深度嵌入思政课教学要素系统之中,通过助力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教学场景的在场感、教学氛围的强交互以及教学过程的全天候,打造思政课沉浸式教学新图景,最大程度让学生融入沉浸式的学习场景,引领学生在感悟、体验和领悟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学理与哲理,推动思政课在与学生同频共振中更好发挥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而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就是指思政课教师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在从事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研究新时代语境下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不仅事关意识形态主动权的战略争夺,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讲话精神的应然之举,还是探索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前提条件。为策应时代需求,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河海大学刘爱莲教授在主持“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出版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该书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等维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经验,构建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的基本框架,探索了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机制,为相关研究的深入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必须正确认识思政课学生学习获得感的构成要素,懂得获得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维度,也是评价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努力探讨其生成逻辑,懂得学生学习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基础与心理机制,不断探索学生学习获得感的提升路径,以教学活动为获得感生成的基础,努力做到主导与主体相统一、情感与道义相融通、内容与形式相适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军 《教书育人》2023,(24):87-91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既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益尝试,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重要变革。通过对当前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学对象客体化以及教学理念智育化等困境的反思,提出在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实现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推进案例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三个维度来探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现状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从社会、学校及个人等方面对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营造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教育大环境、改善职业院校教学小环境及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培训机制等提高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理念的价值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主体性的生成,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要落到实处,具体的方法包括精细化阐释法、情景创设法、多维思辨法、主题研讨法、问题归纳法、典型案例法、多媒体辅助法和实践补充法。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学生对思政课先入为主的拒绝心理、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导致与学生的无效沟通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难度大、操作性不强等困境。而以学习小组为载体的课堂实践性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实际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思政课“坐后排”现象逐渐成为大学生逃避、反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表达方式,严重制约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创新,成为影响思政课实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深刻剖析后,可发现其核心原因在于高校对思政课缺乏重视,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发挥不够,大学生参与思政课的主体性不强以及多元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冲击。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来重塑高校思政课堂。  相似文献   

15.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实困境从根本上表现为作为供给方的教师和作为需求方的学生之间难以同频共振。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对分课堂的实践,通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内化吸收,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达成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拓展,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祁道林  覃秋燕 《高教论坛》2014,(3):51-53,61
对于高职思政课教师来说,明确并发展自身主体性无论是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还是自身专业成长、自身价值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教师个体角度呈现和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师主体性迷失的状况,并探索了他们主体性回归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问题教学法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其间,问题意识与双主体教学理念须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始终。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契合表现为:问题意识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以及师生主体间的对话融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是一个积极心理体验过程,心流体验理论能够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引导价值。在心流体验的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显现出明显的“心流”特征,表征为大学生内在愉悦感、内在目标性、内在秩序性和内在意义感四个维度的心理需求和预期。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提升,需从以下三点着力:重构教育关系,加强大学生与思政课的情感融合;优化内容供给,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培育获益感知,促进大学生内在意义感提升。通过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内生机理及实现路径的探索,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影响高校思政课建设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生成,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感召力为前提,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说服力为基础,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吸引力为关键,以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感染力为保障,这构成了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生成的四重逻辑。以此为基础,我们要着力从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话语四个方面,深入探析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师生心理偏差及其应对策略。分析了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以及高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实现从“怠教”到“乐教”,以及增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力,实现从“厌学”到“愿学”的措施,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热情,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