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改宪法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备受关注的重大议题,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兴衰荣辱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贯彻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切实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要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保证宪法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近50年的社会主义宪政史,既书写了她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崭新历史篇章,也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足迹。考察新中国曾有过的四部宪法的酝酿、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各自命运和频繁修宪的历史。探寻其背后深层次的动因及其历史渊源,皆由于宪法的确认、证成功能及其所依的政治和社会资源的变迁所致。基于此,须对新中国频繁修宪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修宪,宪法该如何修,朝哪个方向发展。只有以宪政观念为基础,以宪政宪法为修宪演进之方向,宪法才能真正享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同时在修宪过程中须重视程序性规范的设置,方可保障宪法中实体权利的实现。通过修宪,在宪政框架内依宪立法、依宪行政与依宪司法,在保持社会及政权的稳定和切实保障基本人权的同时实现宪政转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宪法的发展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一种释宪主义的发展观,主张采用微观的、渐进的宪法解释模式来弥补宪法条文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鸿沟,以维护宪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但是,从对宪法的实质意义上的分类以及对中国宪法的现实定位来看,现行宪法还不具有进行宪法解释的充足条件,因而单纯的宪法解释的发展进路对于中国的宪政建设来说可能意义甚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共中央建议,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再一次修改,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此次修宪时机成熟,方式恰当,立意高远,是又一次成功的修宪,是我国现行宪法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整个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聂早早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2):32-34,41
对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是对现行宪法的发展,是一次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宪政活动。在我国民主宪政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执政党对宪法的尊重,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树立了宪法的权威:这次修宪是全国人民有序参与政治民主决策和充分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过程,充分实现了政治民主。发展了民主政治;体现了法治要求,强化了法治原则,彰显国家法治化程度的提高;人权观的解放和人权保障力度、范围的加大.是我国人权事业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的日本通过了一部和平宪法 ,并通过这一宪法的实施获得了经济上的巨大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而这一欲望实现的最大障碍也正是这一和平宪法。近年来 ,日本朝野关于修宪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不论是日本国会的组成和倾向 ,还是舆论的反映 ,都表明日本修宪的大部分准备工作已近完成 ,同时也表明在新世纪初 ,日本完成修宪已为时不远。联想到日本的历史、现状、对历史的态度和完成修宪后的将来 ,人们有理由对此感到担忧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中,第四次成功修宪无疑为其他普通法律的完善做出了表率,尤其是亟待修改的与宪法密切联系的刑事诉讼法.结合宪法与刑事诉讼法两者的关系,阐述了第四次修宪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所提供的宪法依据,以促进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启动.  相似文献   

9.
八二宪法颁行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依法治国的方略基本得到落实,但宪法权威及实施保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施及监督制度,多年来学界众说纷纭、争论未已。重读八二宪法制定颁布前后的历史文献,不仅有助于明晰八二宪法的基本精神,也有助于探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施及监督制度建设的路径。拟凭借政治决断论的制宪权理论及返视经典文献的方式回顾八二宪法颁行以来的宪政建设,并对近来理论及实践中违反宪法的言行进行评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指南。第四次修宪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格依法办事,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内涵,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又一次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导下,紧密地团结起来,用完成和超额完成1959年计划的积极行动,来迎接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十周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世界各国宪法中对财产权确认、保障等法规的形成与发展,并就我国宪法对财产权的界定及其保障模式进行了分析性论述。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最大特点是围绕如何进一步保障人权来进行制度设计。“人权”概念的首次入宪将推动我国民主宪政事业的重大发展;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成为人权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制度入宪则使人权更具制度化保障。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国宪法》是1946年在美国主导下制定的。在1952年美国占领结束后,日本国内各种势力围绕宪法修改展开了长期斗争,日本政府试图全面修改宪法的企图虽然没有实现,关键的宪法第9条通过日本政府的解释和议会相关立法,实际已经面目全非。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的修宪活动逐渐增强,安倍内阁通过《修宪国民投票法》等相关立法,使《日本国宪法》的修改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谭震林副总理的报告。我们的大跃进,已经持续了两年。在提前三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原定指标之后,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仍然以跃进的速度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对反动派、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沉重打击,是马克思列宁主  相似文献   

16.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谭震林副总理的三个报告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精华大学在一九五二年实行院系调整以后,开展了一次教育改革。一九五八年党中央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以后,清华大学又一次开展了更深刻的革命。我现在向大会汇报一下清华大学两年来教育革命的简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人为,若想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宪法素质,必须解决三方面问题:(1)要树立宪法权威;(2)建立忠于宪法的宣誓制度;(3)建立公务员宪法素质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4月26曰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宪法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民的  相似文献   

19.
放弃战争权是美国方面对日促降的首要条件,维系天皇制则是日本濒临败战危局仍竭力试图保留的要求。在《日本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放弃战争权与象征天皇制完成了事实上的政治性交换,《日本国宪法》得以成立,日本国家顺利重建。在这一交换中产生的和平主义理想,为战后日本带来无穷福祉,理应珍视。放弃战争权和象征天皇制,成为战后日本宪法两大基本特征,亦是防止军国主义在日本再度复活的法律性限制措施。如今日本政坛的修宪思路,则是从根本上颠覆宪法的这两个基本特征,应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0.
"和平宪法"的颁行,不但为战后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奠定了制度基础,而且为亚太地区持久和平提供了政治保障。然而,战后70多年来日本保守势力一直在处心积虑修改乃至废除和平宪法。如果说最初的"芦田修正"只是埋下了"修宪"隐患,那么日后日本保守势力掀起的四次"修宪"浊浪则将和平宪法推向岌岌可危的境地。而无论日本保守势力怎样兜售和平宪法"强加论""过时论""阻碍贡献论",都掩盖不了其向战前回归即复活军国主义的政治图谋和本质。日本"修宪"逆流之所以来势汹汹、愈演愈烈,既与日本政治右倾化和右翼势力重新抬头息息相关,也同美国出于冷战和反华需要采取放任乃至纵容态度密不可分。推动日本国民更多更快走向觉醒、努力壮大日本政坛护宪政治力量、推动亚太各国结成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平宪法之国际统一战线,是遏制乃至粉碎日本保守势力"修宪"政治图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