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倦怠是消极学习心理的反映,指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表现为学习情绪低落、学习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发现:教育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学习倦怠;导师指导、学习认知、学术科研活动参与状况、学习压力和挫折、年龄、工作经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与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关系密切。从根本上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状况,需要多方面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36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存着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且学习倦怠在学校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是否跨专业、年龄、是否工作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已较严重了,学校、性别、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与工作经历、是否跨专业、专业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3.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大学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广东某师范大学15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其中表现突出的是行为不当。不同特征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是否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跨专业高于没有跨专业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该文采用量表法对626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学习倦怠与自尊、就业压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543名在职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在职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以及社会支持与学习压力、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6.07%的研究生学习倦怠非常强烈;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工作单位在职研究生学习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在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压力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学习倦怠,还可以通过中介变量来影响学习倦怠。研究将来自三所不同层次的师范大学共计276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和倦怠情况不容乐观,但来自外部的社会支持水平较好。在部分学习压力维度对部分学习倦怠维度的影响过程中,社会支持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量表法对河南省三所高职院校的546名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心理,其中表现突出的是行为不当和低成就感;男生在行为不当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来自职业高中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来自普通高中的高职学生。  相似文献   

8.
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职学生学习的状况,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522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职学生中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34.87%,存在较严重的行为不当;(2)理科学生的情绪低落和总倦怠水平高于文科学生;(3)大二、大三学生在行为不当和总体倦怠水平上高于大一学生(P<0.05);(4)不同学业成绩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01),结论是高职院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习倦怠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西藏某高校23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民族地区研究生学习倦怠情况,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研究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倦怠,且在性别、民族、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能负向预测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够通过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倦怠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建议提升研究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效能感,增强时间管理能力,削弱和减少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0.
学习倦怠问题是高职生在校期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学业情绪等问题对高职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对高职院校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的调查,分析高职生在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效能等方面的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科学习倦怠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科学习的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科学习存在中等程度的倦怠状况,情绪低落一般,低成就感和行为不当比较严重,且学习倦怠总体及其3个维度存在性别、院校、生源及年级差异.针对上述状况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针对文科研究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文科研究生的学习状况总体呈现良好状态,但仍存在诸如对学习缺乏持久热情、对学术认识不深、学习动机不纯、发展盲目从众等问题。对此,采用多维视角进行了归因分析,并从学校、导师、社会、自身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营造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全面提高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过渡期.针对我国研究生普遍倦怠的现状,本文选取了研究生阶段学习、生活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分析,包括课程学习、论文撰写、人际交往和日常消费等,阐述了各自的最佳处理方式,探讨了如何才能充实地度过研究生阶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某民办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结果,提出改善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6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34.87%,比本科学生高出7.92%;两类大学生都有较严重的不当学习行为(3分以上).(2)高职学生总体倦怠水平高于本科学生(P<0.05),并在情绪低落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P<0.001).结论: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倦怠的严重性以及消除学习倦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孟彩  梁燕 《职教通讯》2012,(23):72-75
通过用量表法研究了618名女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探索了人格因素对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中间值,有明显的学习倦怠;一年级女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低于二年级女大学生;文科女大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显著高于理科女大学生,家住县城的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情感低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家住农村和家住县城以上城市的女大学生,家住县城以上城市的女大学生在行为不当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家住农村的、城镇的、县城的女大学生;生活费较高的女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高于生活费较低的女大学生。人格因素的内外向维度(E)和情绪性维度(N)是学习倦怠总分的有效预测变量,也是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的有效预测变量,情绪性维度(N)和精神质(P)则是情绪低落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德州学院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证明学习倦怠与学习自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提出了三种通过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从而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专业认同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科研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习经历的调节作用,采用导师排斥感知问卷、专业认同量表、科研倦怠量表对473名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导师排斥感知正向预测研究生科研倦怠;二是专业认同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科研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三是学习经历在导师排斥感知与专业认同之间起调节作用,对跨学科研究生而言,导师排斥感知对专业认同的消极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揭示了研究生科研倦怠形成的机制,可为研究生尤其是跨学科研究生科研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的状况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探讨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文章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5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其中,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更突出,在行为不当因子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关系显著;主观支持对学习倦怠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是反映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情况总体良好,但是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性别、政治面貌、是否获过奖学金、是否挂科、第一志愿录取情况等因素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状况及学业倦怠状况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高校应通过加强招生专业宣传,强化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