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亚子与秋瑾诗词创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飘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3)
柳亚子(1887—1958)和秋瑾(1879—1907)是近代诗坛上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个是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主盟人,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象明亮的双子星座,交相辉映在近代文学天空.这里拟将他们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诗词在创作倾向、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作一初步比较.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在这一时期的爱国诗人中,成就最大的,是以柳亚子为代表的南社诗人的诗和以秋瑾为代表的革 相似文献
2.
韩月林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2)
陈去病(1874年—1933年),1874年农历七月初一子时生于苏州娄门内庆林桥,原名庆林,字柏儒,号巢南别署佩忍、炳倩、垂虹亭长等。父亲早亡,他是遗腹子,从小由母亲管教。青少年时代的陈去病,正值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入侵,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以弱冠之年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3.
4.
季鹏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8(4):90-94
柳亚子与陈英士同为南社成员,又同是同盟会中的骨干分子。辛亥革命前后,柳亚子主要以南社为基地,以文学为武器,宣传革命思想;而陈英士则以同盟会为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他们文武互补,密切配合,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5.
6.
7.
“第三条道路”与社群主义两大政治哲学思潮在当代的复兴具有相似的理论与时代背景,不仅如此,二者的基本主张与理论内容亦具有一定相似性,都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正义、国家作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等基本社会问题。当然,在具体的政策方面,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不可否认,“第三条道路”与社群主义在为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方面做出了一些合理的尝试,但由于其都未能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危机与矛盾所在,因而二者在实践上注定都是要失败的。他们的政治哲学思想在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反映,都未能摆脱资本主义主流政治哲学思潮———自由主义的桎梏。 相似文献
8.
9.
南社创办于一九一○年,是爱国诗人柳亚子和陈去病诸君在江苏吴江县所组织成立的,他的宗旨是号召志同道合的人士,以义会友举行诗社的形式,诗歌唱和,成为提倡文艺的团体,並办有刊物,藉以宣传旧民主主义革命,对于推翻满洲贵族所建立满清王 相似文献
10.
廖祖耀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1):98-101
柳亚子——诗人中的战士,毛泽东——战士中的诗人。斗争是他们共同的性格,浪漫是他们相同的特征。文章通过对毛泽东与柳亚子几则交往的故事,折射出伟人与诗人的共同理想,表现出他们的相识、相通是必然的;他们的相互欣赏、相互撑扶是自然的;甚至他们之间微妙的抵触,彼此也是了然于心的。毛柳诗事往来,是齐王与颜周故事的新篇,更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柳亚子创作风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迎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柳亚子创作风格论邵迎武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声音不被他人淹没,都希望让时间之手亲自打上的戳记永远鲜亮如初。可在时间的魔河面前,许多名噪一时的作家都逐渐被消解了;无论他们曾经怀有多么强烈的愿望,一旦他们的创作活动成为“历史”,人们所谈论的便往往是“这一代...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必由之路.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心环节,是我国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事业,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促进党内民主,努力改善和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积极建构和创新国家政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坚实可靠的思想原则和基本理念。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学说和人的解放的学说,使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16.
1989年7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这几件事包括清理整顿公司、制止高干子女经商、取消对中央首长的食品特供等,其中有一项决定是: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7.
一一九四一年下半年,日本法西斯为了夺取英、美帝国主义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配合德、意法西斯在欧洲作战,积极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从十一月开始,日军在港九外围和惠、东、宝地区集结了三万多兵力,准备进攻香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凌晨,日军二十三军三十八师团和海空军及后援部队共一万五千人,向香港进攻。日军步兵、骑兵在飞机的掩护和炮火的支援下,分两路越过边界。英军轻易地放弃了在九龙的“酒徒”防线。十一日,九龙失陷。二十五日,香港总督向日军投降。 相似文献
18.
柳亚子(1887年—1958年)原名慰高,号安如,又号亚子。1887年,诞生在吴江县北厍镇大胜村的一个书香人家。他是著名的民主主义者,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 1898年,12岁的柳亚子在“戊戌变法”的影响下,就已写出“惋惜谭林,希望康梁”的文章。16岁应吴江县童子试,得第二名,后又到苏州应考,中了秀才,这时他认识了陈去病,两人志同道合,一起研读,成了亲密朋友。1906年与同邑盛泽镇郑佩宜女土举行文明结 相似文献
19.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9月6日下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沙坪坝南开中学访柳亚子、张伯苓。柳亚子告诉毛泽东,他准备将其七律《长征》收入《民国诗选》一书中,并将当时该诗词流传的版本抄录请毛泽东本人校对。可让柳亚子没有想到的是,当他索润之写《长 相似文献
20.
邵迎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作为一个与辚辚的历史车轮同轨前行的卓越诗人,柳亚子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倥偬的斗争生涯,使他不可能醉心于建构某种美学理论体系,也未给后人留下这方面的专门论著。诚然,柳亚子在序、跋、书札、诗词中谈论文学的文字并不少见,如在《胡寄尘诗序》中,柳亚子阐发了一系列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重要美学见解,《长歌一首,赠步陶(艹臣)楼伉俪》则具体申述了对新、旧文学的深刻认识;但柳亚子并未对其所涉及的问题展开论述——文体的性质限制了他。可是,当我们联系柳亚子的全部诗歌创作,并将其有关文学的种种论述加以排比、分析与综合,便不难寻绎出横贯其中的审美取向。——如果我们既把艺术创造工程理解为一种自由的审美活动,又不排斥理性因素对创作的引导和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