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还得从课堂入手,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对学生潜能发展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教师的任务主要在于指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和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本文就如下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数学能力十分重要.本文认为,教师应当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自我能力的方法,引导其探索自身能力与未来职业目标的关系。 2.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自身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帮助他们按照职业理想的要求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并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给学生设计出良好的探索题材,使学生能在探索实践中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实践和思考,独立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将我们在新课程实施中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体会与心得向各位同仁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参与解题过程安徽省枞阳中学刘汉顶教学的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是个能动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学有成效,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解题教学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参与解题的观察、分析和探索等过程.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一点教学体会.1.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8.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倍受青睐,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流。但是,学生的自主探索,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现着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不加引导放羊式地自由探索。教师怕被扣上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的“帽子”,对学生的探索活动放任自流,不敢引导,导致学生的探索迷失方向,收效甚微。另一种是教师引导过度的假自主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常用质疑求真学习法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质疑求真学习法是指对已有的知识和结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然后通过探索确立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质疑探索的能力.我经常引导学生对教材的一些提法质疑:看书上的说法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更好的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倡导数学探究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开展探究的策略、方法.开展数学探究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有类比猜想、归纳推广、一般化、逆向思考、变式与扩展等.通过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一个数学问题出发,提出许多新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数学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一例安徽省青阳县庙前中学钱照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实践证明,合理地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发展、提高思维能力.所谓探索,就是去探求问题的结论.它需要学生广泛收...  相似文献   

12.
一、用心引导,培养探索意识教师要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自我发现新知识。对于学生的探索活动,教师要引导而不是代替,促进而不是强迫。比如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师组织学生计算 29.8÷2.7,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部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但是,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阅读教学中付出多、收效甚微的状况。为此,许多学者提倡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即引导学生平时养成读书听课的好习惯.逐渐学会自觉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和加工过程,从而成为能独立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一、模式的界定 初中“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创造教育原则,选用创造教育方法.挖掘创造教育思维训练点.指导学生思维训练,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与创造能力:其主旨是引导学生主动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寻求、去探索.在寻求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云霞 《江苏教育》2006,(1B):36-36
一、用心引导。培养探索意识 教师要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存自主探索中自我发现新知识。对于学生的探索活动.教师要引导而不是代替,促进而不是强迫。  相似文献   

16.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极好途径.如何合理、有序、高效地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呢?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有效引导”的激情共舞.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据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具有自我学习的天然倾向,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目标.因此,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由于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独立地完成探索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