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分为三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符号环境。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以视觉文化符号为消费文化中心的传播手段大有赶超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的趋势,视觉符号环境已经成为消费社会乃至人们生存环境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消费社会中,广告、流行出版物、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都可以成为这些琳琅满目的消费品所携带的视觉符号的载体,而这些视觉符号也通过载体提供了大量风格化的符号形象。鲍得里埃关于"符号文化"的理论在作为消费文化代表的广告世界里得到了证明。同时,捆绑了"符号"的消费文化,是主动的互动艺术,它不仅创造了消费社会的趋势、流行,融入了消费社会的趋势、流行,而且在消费社会各元素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完成了形象与神韵的共生。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文化与女性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形象符号的生产、传播、消费成为控制和组织当代社会的基础 ,文化呈现出明显的“视觉化”的倾向 ,与之相伴随的是大众文化的兴盛。大众文化通过诉诸于视觉、听觉和想象一体的现代电子传媒技术 ,对女性形象从内到外的扭曲和畸形刻画 ,导致了女性的严重异化。大众文化中性别歧视的存在会加剧了社会文化的失衡 ,而这种失衡则会进一步影响人们对两性平等原则的尊重和倡导 ,导致社会对女性解放的误解 ,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弱势群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动画电影是对现实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女性在动画艺术中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受众能够透过这种视觉符号读取女性形象的表征。实际上,作为视觉符号的女性却是受控于男权社会的视觉呈现,中国动画中女性形象仍然是维护现有的男性主导的统治系统,处在被忽略的地位。分析女性形象建构类型可以对动画中女性形象有个整体把握,通过女性形象建构的文化归因,以期望为未来国产动画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消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重要。与此同时,西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涌进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等不同角色,这就决定了她们必然成为消费者中的主力军。本文主要是对当今社会女性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出现的消费异化现象展开探讨,并且分析了当今社会中国女性消费异化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视觉文化成为一个显著的文化主因。视觉艺术传达已经成为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的主旨。视觉文化出现与消费文化关系非常密切,是消费社会的产物。商品的形象价值或象征价值是通过视觉符号来体现的,以追求视觉快感为主旨。视觉形象的文化氛围中,一种艳俗倾向正在蔓延。室内设计师面临三难选择的困境和多重角色扮演的角色冲突。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视觉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而普遍的文化景观,渗透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自拍特别是女性自拍已然成为新媒体时代最大的流行风潮之一。本文通过对女性在网络中自拍的图像作为文本进行解读,阐释了男权话语对现代女性建构的影响。女性在网络中对于形象的自我塑造最终还是难以摆脱男权话语的深度影响。在男性的审视和评判下,女性的形象更多的是作为可供观看的对象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在消费社会,女性与消费的关系非常密切,女性的身体成了最美的消费品。许多研究者认为,女性身体是被建构的,是权力的结果,对这一问题,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女性身体被对象化、客体化,被规训的身体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是消费社会的牺牲品,女性因此而丧失了主体性;另一种看法认为,女性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女性消费是一种解构策略,女性的主体性可以在消费文化中得以更好的确认。  相似文献   

8.
在消费社会,女性与消费的关系非常密切,女性的身体成了最美的消费品。许多研究者认为,女性身体是被建构的,是权力的结果,对这一问题,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女性身体被对象化、客体化,被规训的身体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是消费社会的牺牲品,女性因此而丧失了主体性;另一种看法认为,女性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女性消费是一种解构策略,女性的主体性可以在消费文化中得以更好的确认。  相似文献   

9.
"美女神话"盛行的外部原因是男权社会的影响和消费社会里的广告效应.从女性自身来看,它体现了女性自身对自我的关注.而结合消费社会的逻辑,我们却发现了更深刻的内涵女性已被符号化,这标志着"美女神话"的幻灭.即便如此,消费社会里的女性正以明知是个错依然坚持的无畏在不懈生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普及,女性在网络新闻中的身影日益忙碌,她们于其中处于何种地位,扮演怎样的角色?选择搜狐、新浪、网易、凤凰、人民网等五大网站在2013年12月4日这一天的日点击排行前10的新闻为研究样本,分别从报道栏目、报道议题、报道倾向三个角度试以分析,管中窥豹:在消费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合谋中,女性俨然已变成了一个心灵与身体分离的物化物,身体日益泛滥,主体意识淡薄,逐步沦为欲望的客体。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发展使公共艺术悄然进入,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艺术以视觉形式示人,其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展示是城市精神的外化表达,它迎合了消费社会人们文化消费的多样性潮流,成为文化消费中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消费,同时也构建着城市的公共空间风格,成了消费社会不可或缺的城市文化元素。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视觉文化的审美呈现,通过一种外化的视觉文化唤起城市公众的文化审美意识,扭转现代文明冲击下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表达的缺失,使从一种传统的机械式的建筑群落演变成一种富含文化特色兼具塑造城市形象的城市文化共同体,也使城市公众的生存空间更富诗意和人文气息,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韩困首尔W饭店的消费文化为例,阐述了当今社会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的原因及其发展,强调了消费在不同社会中对经济、文化的正、负面影响。对于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从生产逻辑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借用符号学研究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份社会的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儿童群体中常见的消费模式,网络文化具有形塑儿童网络消费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网络对儿童的反向驯化上。一是儿童在网络空间积极寻找群体认同,网络消费使儿童滋生集体非理性心理,扩大了儿童网络消费的同伴效应;二是高额的社会转移成本增加了儿童网络消费的黏性,迫使儿童产生路径依赖,儿童网络消费的晕轮效应显著。总之,网络文化影响儿童的网络消费行为,并在反向驯化的过程中进行社会建构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4.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与其译作《色情文化》在现代都市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存在着血缘关系。本文从女性类型、女性性格与体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女性社会性别角色认同、自我建构方面,现代型都市女性被“性物化”。呈现出可消费性特征,这是由资本主义都市消费文化的“吃人”造成的。由此,应该肯定刘呐鸥的著、译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文化是营销界和传播界当前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以白领消费特征为代表的消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白领消费文化以快餐文化为表现,以文化壁垒为特征,体现了形象消费主义的实质。以这一实质为线索,我们看到炫耀型消费、白领追随型消费与白领消费文化的相关特征,为我们全面认识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边疆地区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消费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等特征,比如网络文化消费比重增长速度迅猛、文化消费过程更注重实用性、文化消费内容更加体现个人修养和个人形象,但也存在着文化消费结构亟待提升、文化消费层次有待加强、对文化消费的本质作用认识不清等突出问题,因此要在大学生文化消费过程中引导其群体树立积极、健康、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文勾勒了旧上海月份牌广告画中女性形象的演进之迹,分析了形成这一演变的经济和文化背景,阐释了其中所蕴含的特定的女性文化和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消费社会的时代。在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从福柯的规训视角来分析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探究女性身体消费新特点出现的原因,能够揭示当代女性身体消费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权力关系,了解男性在这种权力关系下支配女性所采取的权力技术与规训手段,探索女性在当前消费社会中的地位与处境。  相似文献   

19.
视觉经验决定着视觉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视觉文化形象的呈现形式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不论艺术模式、哲学观点怎样变迁,文化总是具有宽阔的包容性的。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民主与人文已深深地根植于社会,并且在不断进取和消费中影响着视觉文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20.
女性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社会性别差异导致女性消费成为一种“代理消费”,这揭示了消费化所隐藏的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关系以及女性的弱势地位。女性消费化具有竞争性、功用性美丽和功用性色情以及媚俗的社会特征,这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塑造女性消费化的社会化机制有:生产消费化、媒体消费化和都市消费化。女性消费作为一种化,其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社会意义的欲望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