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证邓县出土南朝舞蹈画像砖上的胡人形象表现的是《荆楚岁时记》中戴胡头的驱傩人。胡头受流寓南朝荆楚地区的粟特人的影响。梁武帝及其近臣在都城建康创作"上云乐歌舞伎"采用其所熟悉的南朝荆楚地区的歌舞与风俗,此伎乐中的角色多以假面形式表现,其中老胡文康就来源于荆楚地区的胡头。该伎乐原本在宫廷元会上演出,稍后也作为佛教供养伎乐演出。支持此推论的文物证据有川博2号造像碑正面伎乐浮雕。它以实物证明,"上云乐歌舞伎"在萧梁时伴随着佛教,由都城建康传播到了成都等地区性中心城市。之后,百济人味摩之在长江下游地区学习此类假面戏弄,于公元612年传入日本,演变为佛寺内作为供养演出的日本《伎乐》。这些古代丝路上相关联的假面艺术具有胡、佛结合的共通性,体现了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或可追溯至佛教自贵霜帝国治下的犍陀罗、中亚传入中国的两汉之际。  相似文献   

2.
桂府面具○政和中,大傩,下桂府进面具。比进到,称一副。初讶其少,乃是以八百枚为一副,老少妍陋无一相似者,乃大惊。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皆不能及。 (六十一字) □政和年间,京城里有次准备在岁末迎神驱鬼,下令桂州供应扮演用的面具。送来时,见公文上写的是“一副”,觉得奇怪,以为太少。谁知这一副竟有八百个,诸神众鬼,各色人物,居然无一相同。大家看到,大为惊奇。至今桂州面具,仍称天下第一。许多做面具的人,都发了财。  相似文献   

3.
邵平 《当代传播》2001,(6):89-90
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记者,要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成为真理的捍卫者,实施舆论监督,成为信息、知识的传播者,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政治头脑的社会活动家,必须培养健康的人格。 人格的历史画卷源远流长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用不同的面具体现了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性格。就如同我国戏剧中的脸谱一样。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移为人格其中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即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有…  相似文献   

4.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丰富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象征符号,它起源于原始巫教和图腾崇拜。过去,世界面具研究专家曾断言,只有非洲、美洲、日本、印度才有面具。外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收藏界里也没有中国面具的一席之地,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  相似文献   

5.
梁燕 《大观周刊》2012,(42):29-30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在空间和时间中结合音乐、舞台美术等艺术表现手段,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舞蹈的结构、动作、时空、舞台呈现等,本文研究舞蹈表演艺术特有的规律和属性,加深对舞蹈偏重于表现与抒情特性的理解,为更深入的去欣赏舞蹈表演作品。  相似文献   

6.
李展 《大观周刊》2012,(34):63-63
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是以人的身体为表现工具,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我们来了解一下编舞的步骤。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亲密接触》是上影厂与台湾同行合作拍摄的新片。在影片中上影特技中心第一次采用了动作捕捉器来制作人物特技。例如该片中有一段画面是演员陈小春扮演的角色与一个虚拟的女孩拥抱着跳着恰恰舞。对于陈小春的动作采用的是实拍镜头,而那个跳恰恰舞的女孩则完全是由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三维动画人物,但看上去这个动画人物与真人相差无几。影片中两人配合默契,舞蹈动作十分优美。这个与真人相仿的特技效果应归功于所采用的动作捕捉器。实际上人物动画的所有舞蹈动作都是由真人完成的。在制作过程中,上影特技中心请来了专业的舞蹈演员做…  相似文献   

8.
陈飞 《大观周刊》2013,(6):282-282
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为媒介的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以表现人类感情为追求目标的社会艺术活动。舞蹈的动作源于生活,又经过加工、提炼、选择与组织而具有超常化的特征,即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  相似文献   

9.
丁萨  黄恩源 《大观周刊》2010,(45):12-13
代斌:舞蹈是我的另一种生命语言 1981年夏天的一次不慎用药,让代斌生活在了无声无息的世界里。这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少年来说是奠大的痛苦,不能和平常人一样说话、上学,代斌陷入了无限的自卑之中。在家人的开导下,代斌进昆明盲聋哑学校接受特殊教育让自己的潜能得到了释放——他爱上了律动课。从此,他与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它是一种横遍全球纵贯古今的重要文化现象,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外在形式为学术界所重视。我国是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日寸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原型和影子,继续在我国民众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艺术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蹴鞠女伎是中国古代以表演蹴鞠为职业的女性。蹴鞠女伎的出现,标志着蹴鞠职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历朝历代中,都诞生过不少知名的蹴鞠女伎,她们对于中国传统蹴鞠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蹴鞠女伎是中国古代以表演蹴鞠为职业的女性。蹴鞠女伎的出现,标志着蹴鞠职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历朝历代中,都诞生过不少知名的蹴鞠女伎,她们对于中国传统蹴鞠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大量史实资料的研究,对凉州在有唐一代的经济文化地位以及凉州胡人乐伎的相关资料分析,全面地得出在凉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熏陶下,胡人乐伎通过多样的方式,对唐代胡乐不断丰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魏捷 《今传媒》2006,(11X):28-28
脸谱是中国戏剧和民间舞蹈表演中对演员颜面所做的程式化的彩绘,是一种独特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中国脸谱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世界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品种,令许多脸谱爱好者为之痴迷。美术教育家、版画家郭金洲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就迷上了脸谱艺术,几十年来,坚持收集、整理、研究流传于民间的面具、社火脸谱和戏曲脸谱,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夫人宋秉武的大力协助下,开始探索用石膏做面具材料绘制装饰脸谱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西藏文化的色彩象征在社会化的演绎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象征系统。色彩象征在西藏面具艺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色彩得到了具体的人格化和神格化。本文主要通过对色彩象征的生成原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西藏文化的色彩象征和西藏面具的色彩象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藏戏面具与羌姆面具的色彩象征进行了探究,从而对西藏面具艺术中蕴含的色彩美感进行赏析,推动西藏面具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拓荒之作———《中国面具史》〔新书架〕●谢真元我的案头,摆着一本装帧精美的《中国面具史》,这是贵州民族学院顾朴光教授六年心血的结晶,是贵州省出版基金委员会资助,贵州民族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精品。该书不仅是近年来中国面具文化研究的力作,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7.
赖雪梅 《采.写.编》2023,(11):171-173
本文以流媒体播放技术下的舞蹈影像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分析其影像创作的特征来探讨这一跨界融合艺术形式的研究意义。以早期瑞士艺术家帕斯卡·马格纳(Guilherme Bothelho)1998年创作的舞蹈电影《对侧伤》(“Contrecoup”)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得出影像与舞蹈跨界融合的艺术形式对于在编导思维、叙事空间、声画关系以及舞者表演等四个方面的启发,也使得舞蹈人重新思考被镜头解构之后的舞蹈艺术如何借助影像媒介激发创作活力,对于探索舞蹈本体创作方式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纵览面具的发展历程,面具具有伪装性、魔术性,面具是超能力的象征。化妆品把面具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以面具(本文面具统一指传统面具)的属性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化妆品广告产生的影响。化妆品及其广告借用面具属性已有的文化认同感,将面具的伪装性、魔术性植入到化妆品广告中以此获得受众对产品的认同感,从而提升购买力。  相似文献   

19.
萨满面具元素分析以及提取再创新元素在旅游文化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元素提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萨满面具元素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是发扬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之一。萨满文化被视为一种特色的文化,在旅游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的开发和利用,向人们展现了更多萨满的文化形式和内涵。本文主要提出萨满相关的内容、特征、性质以及文化,在当代旅游行业的结合及应用,萨满面具元素提取再创新新元素的图案。展现了文化的历史与现代的时尚元素相符。  相似文献   

20.
刘红英  王龙生 《大观周刊》2012,(41):70-70,218
写作是一项由个人情感积极参与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般而言先要从头脑中提取有关素材,经过大脑的整理、提炼、加工,才能诉诸笔端,形成文章。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今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于舞蹈文化研究这项浩大的工作中。本文就写作思维在民族舞蹈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旨在使更多人在民族舞蹈文化研究中加强写作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