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杂志1981年第4期,有一篇雷梦水同志写的《朱自清先生买书记》。看了以后,很有感触。雷梦水同志解放以前在北平琉璃厂的通学斋古书店工作,为了向各大学兜售书籍,每周都要到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去几次。有一次他扶着书来到清华大学,遇见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朱自清先生。朱先生翻看书的时候随手挑出一本问他: “这书是干什么用的?”“这书的作家是哪一朝代人?”“这个作家还写过哪些书?”这本书有几个版本?哪个本子  相似文献   

2.
夏夜,万籁俱寂,凉风习习,如水的月光静静地泻满田田荷叶上。此时,荷塘边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上,一位面目清秀的中年学者,正背着双手,颇有“盈盈公府步”之态,但神情十分专致,似乎在刻意倾听着什么,他在这里已经徘徊好久好久了,而且一连几天如此。这就是朱自清先生。他在这儿干什么呢?原来,他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问世后,赢得一片赞誉声。但也有读者对文中提到的“月夜蝉声”一事表示异议,便给朱自清来信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收到信后十分重视,为了弄清蝉在夜晚是否鸣叫的问题,朱自清先后请教了中学教师.大学教师、昆虫专家,但是都没有得到肯定的答案。于是便有了前文所  相似文献   

3.
小中见大     
1963年上海出版的《丰子恺画集》中,丰子恺先生写了五首七言诗“代自序”。第二首是:“泥龙竹马眼前情,琐屑平凡总不论。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后两句中的“小中见大”和“弦外余音”是作者对他的漫画两个艺术特点的概括。朱自清先生同丰子恺同在春晖中学教书,朱自清教国文,但对漫画也很有兴趣,他曾说:丰子恺的漫画“无论  相似文献   

4.
百年文学中不少学者有类似的思想,比如周氏兄弟、朱自清、郭绍虞、台静农等,都一直深受“语”与“文”对待问题的缠绕。笔者以为,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之“文字性”及其现代际遇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所以人们又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个思想高尚的人对话。不过这得有个先决条件,就是人(作者)必欲清正正直高尚,文必欲自然真挚优美。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的大家。他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动荡、贫困、混乱、污浊的世界。然而污泥浊水之中有沉渣,也有清荷,动荡不安的世界,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各得其所。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也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自清先生:清者自清,清者自清先生,自清先生清者。  相似文献   

6.
朱正 《中国编辑》2005,(1):73-74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选集。说到选本,我就想起他创造的“碰本”这个名词。他在《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这篇文章里说:“我说的选本是指用心选出来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而言;至于随手检阅而得,只要是著名的人著名的篇。  相似文献   

7.
1940年夏至1941年夏,按西南联合大学规定的教师“轮休”制度,在此校任教的朱自清可以带薪离校休假一年。1940年上学期,一放暑假,朱自清就离开了学校临时校址所在地的云南昆明,于这年的8月4日到达在四川成都租得的夫人及孩子已搬至此处的家——成都市东门外宋公桥报恩寺内的旁院三间没有地板的小瓦房。这座小尼庵内的那三间小瓦房被叶圣陶称  相似文献   

8.
<正>一、经历:人生结缘文学,炙热爱国情怀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人士。由于朱自清有着在私塾念书的经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1912年,朱自清进入高等小学学习。四年后,他成功进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学习。在北大学习期间,朱自清出版了《睡吧,小小的人》,这是他的处女诗集。1920年,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不久之后,朱自清加入了文学研  相似文献   

9.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先生曾在《春》中用这句话表达对春天来临的欣喜,在2006年的春天,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即将开唱的“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的期待似乎更为恰当。与期待和展望相对的是回首,回望走过的2005年,“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的举行绝对是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历史上浓彩的一笔。关注电视业的人都会发现,2005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活动年”,仅在河南,便有“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外来品牌呼啸而来,逐鹿中原。而由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联合全国17家省级影视频道举办的“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也在此时…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卷本《朱自清全集》中第九、十两卷是朱自清日记,要想了解最本真的朱自清,绝不能忽视这两卷日记。若藉此细考朱自清的交游,亦能稍窥中国现代文人生活风貌,以及文学创作和学术交流的氛围,而朱自清对此数点往往也着墨较多,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原生状态的资料。譬如在关于学术切磋的记录中,朱自清和浦江  相似文献   

11.
《上海档案》杂志编辑几次向我约稿,由于琐事多,久久没能交卷。近日整理旧稿,翻出了珍藏着的朱自清先生的亲笔书信和文稿手迹。这几份朱自清的手迹原本都是他写给我的老师林仲铉先生的,后来林先生因见我研究朱自清,便将他珍藏着的朱自清先生的书信和文稿手迹割爱转赠予我。以下,我就讲述一下这几份朱自清手迹的背景故事吧。 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闻一多在昆明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朱自清正在四川成都。当时他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夫人陈竹隐和子女住在成都,暑期放假,来自清乃回家和妻儿相聚。门日,他在四川报纸上得知闻一多遇害的噩耗,当晚即给闻一多夫人高孝贞写了一封信,表示对闻一多被害的愤慨,对闻夫人进  相似文献   

12.
如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成为纵论天下风云的名记者?我认为,依靠名师指点,可以说不矢为一条“捷径”。请看: 毛泽东一九一九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时,曾得到过中国新闻事业先驱者邵飘萍的指导。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徐铸成二十年代曾拜张季鸾(上海《大公报》总主笔,主持言论十五年)为师。当时,张季鸾每以“一苇”署名发表的北京通信,徐铸成都要“如饥似渴”地抢着看。以后对张季鸾的言论。他都仔细研究,很快提高了新闻写作的水平。柏生(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是著名文学家、教授朱自清的学生。朱自清批阅柏生文章时,连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3.
微记录     
正@卢乡读诗:朱自清在温州省立第十中学任教时,与同在该校任教的书画家马孟容、马公愚兄弟结下深厚友谊,朱自清与马氏兄弟常以诗书唱和自娱。后来朱自清离开时,求马孟容作画留念,马孟容欣然应允,画了一幅月下的"海棠八哥图"。朱自清创作一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的散文回赠,并恭敬地说:"以文换画,自是文雅之事,只是你的画是传神妙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写的仅得其万一,贻笑大方了。"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是"五四"以来的名作。  相似文献   

14.
始以风概卓识震动学界,今犹生意盎盎、魅力灼灼,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名家说”丛书的显著特点。首辑已出四种:《朱自清说诗》、《俞平伯说红楼梦》、《童书业说瓷》和《顾随说掸》。虽然,四位著者均已作古,而大半世纪以来,他们以各自美好的人格精神,精湛的学术成就和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四“说”,即为实实在在的名家高谈。朱自清先生为人、治学风范,皆向为人所称羡。其诗文创作,显示厂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许多作品至今脍炙人口。这部《说恃》,则是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上的重要成果。含其研究诗史诗学力作《…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遇刺后,留下了大批的手稿。闻一多先生的手稿如同他本人一样严谨不苟。朱自清曾在《闻一多全集》“编后记”中写道:“我敬佩闻一多先生的学问,也爱好他的手稿。从前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听说黄季刚先生拜了刘申叔先生的门,因此得到了刘先生的手稿。这是很可羡慕的。但是又听说  相似文献   

16.
功德无量的文化工程──评《朱自清全集》张宗刚一提起朱自清,每一个人都会油然生出亲切与敬意,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是读着朱先生的散文长大的。朱先生那优美流利的白话散文,实在称得上美文的经典。朱自清不但是作家,更是一位情操高洁的学者,...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10,(2):44-44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精妙而逼真。朱自清《〈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这里写赵姑母的唠叨和龙钟,惟妙惟肖。”钱钟书《围城》:“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8.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部分里,对语言的表达,提出了“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语言的简明就是指“简洁明快”。是“繁冗罗嗦”的对立面。是比“基础等级”要求的“语言通顺”,更高一级的要求。“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离不开语言的简明,它常常能够反映考生思想明确、语言成熟的程度。许多著名的大作家欧阳修、杜牧、鲁迅、朱自清、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都在语言简明上下功夫。语言简明也是一种文风,高考作文评定,常常表现我们这个时代对文风的导向。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16,(10):34-36
“回去继续做记者怎么样?” 陈晓婉 2014年夏天,我毕业进入大众日报社,做了8个月记者,而后转岗做了客户端小编,转眼已一年多.如果让我概括这一年多来的小编生涯,我取6个词:新鲜,怀念,无暇,委屈,沟通,平静. 新鲜.2015年3月新人定岗,我离开记者的岗位,开始学着做一名客户端小编.当时客户端还在筹备阶段,用朱自清先生的话就是“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离开记者岗位的惆怅之情还来不及酝酿,就被新岗位的新鲜感一扫而空.  相似文献   

20.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精妙而逼真。朱自清《(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这里写赵姑母的唠叨和龙钟,惟妙惟肖。”钱钟书《围城》:“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从这两条典型用例可以看出:第一.写赵姑母和仿美国人,都是人的行为:第二,写和仿的结果都非常逼真。只有符合这两点,才能说“惟妙惟肖”。有人误以为只要两个东西相似.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叫“准妙惟肖”.以致造成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