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首因效应:避免先入为主,克服心理上的偏差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在30道题中各答对一半,但是让学生A的正确答案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的正确答案尽量  相似文献   

2.
一、首因效应:避免先入为主,克服心理上的偏差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在30道题中各答对一半,但是让学生A的正确答案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的正确答案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接受测试者对这两个学生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复杂程度是不相同的,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要求也不一样。好的问题除了在内容上能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外,更为主要的是在形式上要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是教师课堂提问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的特征   一般说来,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在形式上有这么三个特征:   1问题要有答案,但答案不直接   所谓不直接不是说没有明确答案,而是答案不是现成的,至少学生不思考是无法从教材中直接找到明确答案的,而且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得上来。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生思…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在不断地探究与实践后,我粗略地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吵”起来 这里所说的“吵”,更确切地说是“争论”.因为在教学中,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似乎在很认真地思考,在本子上不停地写呀、算呀.可是到回答问题时,举手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而且只要成绩好的学生说出答案后,大部分学生都会顺着那个答案回答,即使有些学生的答案不一样,也不主动说出来.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信息输入和思维过程,而提问是课堂上语言交流的主要形式,也是检阅信息接受和处理情况的最常用方法。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通过教师预设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情况。这样的教学容易使学生在找答案、划答案中进行阅读,无法让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上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就课后问题让大家思考,很多学生立即打开手中五花八门的"讲析"、"详解"、"学习宝典"等资料,不让看偷看,甚至有"认真"的学生提前抄好了答案;若让大家思考资料中没有答案的问题,则学生不是一副与我无关的姿态,就是做好记录"标准答案"的准备;收缴学生作业检查,更多的学生答案雷同,而且"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1.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上完一堂数学课,我们教师都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解作了一些预防,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错解.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数学作业总是错误百出.教师一般是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或者让做错的同学把答案说一遍或者做一遍,草率收场.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一种发生学生身边,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  相似文献   

8.
<正>每门学科都离不开习题的讲解,习题的讲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讲解方法,有的是将答案直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对照答案自己纠错;有的是让全班学生统一回答,然后把答案写出等。我讲解习题有点像讲语文,要让学生先读题,再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或词,并在其下方画一条横线,然后再看备选答案并分析得出最后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正>一、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每上完一堂数学课,都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解作了一些预防,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错解.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数学作业总是错误百出.教师一般是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或者让做错的同学把答案说一遍或者做一遍,草率收场.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一种发生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常常出现的错解,往往使学生害怕学习数学,使教  相似文献   

10.
1.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上完一堂数学课,我们教师都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解作了一些预防,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错解.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数学作业总是错误百出.教师一般是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或者让做错的同学把答案说一遍或者做一遍,草率收场.  相似文献   

11.
我曾在某次大型观摩活动中听过一位教师教学《落花生》一课。课上,这位教师组织了一个“花生评议会”,让学生说说花生都有哪些用处。学生依次回答书上的答案,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板书结束后, 还有一位学生回答说花生的壳可以烧饭、取暖,教师肯定了他的回答,却没有将这个答案像其他答案那样写到黑板上。我注意观察了一下,这节课的后半段,那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也许, 这个答案并不在这位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板书内,写上去会破坏板书的整齐美;也许,他觉得这个答案还不是那样像模像样,没有课本上的答案有说服力;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与言语能力的发展。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语言的引导者。如何“组织”、“引导”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笔者认为开放性问题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开放性问题的特征及其在语言训练中的意义开放性问题即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由于其灵活性强 ,思维空间大 ,在训练学生的语言上有很大的优势。1 解放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有话想说。传统的问题答案固定而唯一 ,答案即是教参上的答案 ,…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学会创新应在教育观念上突破.其一,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变一昧让学生记教学参考书上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等为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研究、探索方法,去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科学探究学习(一)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科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好学好问的天性为这种教与学提供了必要条件。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而要努力创造问题的氛围和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巧妙地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科学的愿望。2003年10月7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英国的科学教育专家June Mitchelmore女士为与会者讲了下面这个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案,却没有学会任何好的技能。(2)问孩子问题好吗?当你问孩子问题时,你在帮助他们思考,你让他们为找到答案而尽自己的责任。(3)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好吗?如果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那他们的技能就会得到发展,他们知道上哪儿去找答案。我的三个女儿都已经结婚,她们都是科学家。她们也不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2.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思考、亲自感知。科学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去实验、去收集整理资料,去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发现、总结结论,发现新知。每节课给学生多少独立做科学的时间,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要让学生自主、自行探究知识,又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如何去探究呢?兰本达教授说过:一节课,如果有一半时间教师在活动,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这个教师只是  相似文献   

15.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曾指明,"在数学课堂里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研讨,也许将会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科学赋予该学科的美感。"其中"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即是数学教学中通常提及的开放题。日本学者泽田利夫说过,一道具有多种答案或者不确定答案的开放题型重点不是让学生寻求最终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培养出寻找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和态度。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就应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让孩子愿意学习,并主动去探索答案。注重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怎样呢?笔者看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教师事先备好课,设计好教学环节,准备好一个个问题,照问题答案设计板书,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发问。学生答对了,教师就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答不对,教师就再让别的学生回答,直到答对为止。问题答完了,黑板上就会呈现一个全文的分析提纲,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赏心悦目。教师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学生的任务就是说出教师希望他说出的答案。课后学生找重点内容的答案一背,这就算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这样的教学结果会怎样呢?是使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吗?是使…  相似文献   

18.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之一,在阶段学习结束时,即可以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又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疏漏,查漏补缺,以利改进,因此,在阶段教学中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评价手段.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影响,考学生就是考教师,学生关心自己的分数,教师关心学生的分数,师生只是关注答案的唯一性.在试卷分析时,教师在讲台上一题一题地说答案,学生在下面一题一题对答案.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上气氛热闹、答案整齐划一的情况让人担忧,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发散开来,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本文从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究:一、自己品出文本的独特味道;二、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三、在质疑解惑中给学生海阔天空。让学生能从课堂中思考质疑,从而获得自己的体会,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偷懒”是个贬义词,没人会喜欢偷懒的人。我说的这“懒”是说老师在课堂上不要太“勤快”,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去思考。教师有时要学会装傻,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其寻找答案。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