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的《狂人日记》受到果戈理、尼采、迦尔洵、安特莱夫等外国作家作品的影响,同时又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之二》里曾介绍过鲁迅所接触过的外国作家,然后说:“这许多作家中间,豫才最喜欢的是安特来夫……。此外有迦尔询,其《四日》一篇已译登《域外小说集》中,又有《红花》,未及译。”从这里,我们可以间接看出俄国作家弗·米·迦尔询在鲁迅心目中的地位仅在安德列耶夫之后。  相似文献   

3.
姜振昌同志在《鲁迅研究资料》第十二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该文论述了《长明灯》与《红花》之间所存在的“丝丝缕缕或明或暗的联系”,并比较了两篇作品的异同。论述颇有见地,但是,笔者认为,鲁迅的作品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说,以某一事物为象征,并使之作为作品表达主题的核心形象这一点上,《长明灯》是借签了迦尔洵《红花》的象征手法,那么,要以“放火”的方式摧毁旧事物和旧的世界,《长明灯》可以说是受到了爱罗先珂的《世界的火灾》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俄国杰出作家迦尔洵(1855—1888)的短篇小说《红花》和鲁迅的《长明灯》,主人公均为偏执狂型的精神病患者,他们全都拚力去消灭狂念中给人类带来灾害的邪物。其物象与象征有着很大的相同性、相似性。因此,将二者作一比较是有益的。我认为这是比较文学研究的范例。《长明灯》创作于1925年2月28日,1925年8月发表在《北京民国日报》副刊上。从现有的文学史料来看,迦尔洵的《红花》无疑地影响了鲁迅:1909年,鲁迅翻译迦尔洵的《四日》,并在译后杂识中简要介绍了作者生平。1921年11月在《一篇很短的传奇》附记中,鲁迅提到了《红花》。这个短篇收进1929年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奇剑及其他》,鲁迅称迦尔洵“是在俄皇亚历山大三世政府的压迫之  相似文献   

5.
《雕鹗堡》《长明灯》《红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雕鹗堡》《长明灯》《红花》在小说叙事结构、悲剧意向及象征的特征图式上表明了端木蕻良、鲁迅、迦尔洵对象征主义艺术手法的一致性,并体现了承前启后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6.
鲁迅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为了瞻仰这位伟人,我曾经去过鲁迅纪念馆。他的塑像——一张严肃的国字脸,一捋又浓又密的黑胡子和一头短硬的“板刷”——给人一种硬骨头的中国人的印象。上学时就读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作品,他刻画了《故乡》中圆规似的杨二嫂、《藤野先生》中无知可悲的留学生、《孔乙己》中麻木不仁的孔乙己等一个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犀利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丑恶嘴脸和当时的炎凉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卡夫卡生活在中西方的同一个时期,两位作家的生命经历和创作作品都体现着两位伟大孤独者的孤独情怀,笔者试图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骑桶者》,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形象塑造、个性抗争三个方面,透析鲁迅和卡夫卡的孤独情怀异同。鲁迅和卡夫卡是中西方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鲁迅出生比卡夫卡早两年,去世时间比卡夫  相似文献   

8.
鲁迅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荒原意象是鲁迅先生苦痛和孤独在小说中的投影。从根本上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荒原意象正是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的真实体验。作者类似于灵魂拷问式的焦灼感,通过《呐喊》、《彷徨》的荒原意象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9.
鲁迅和卡夫卡生活在中西方的同一个时期,两位作家的生命经历和创作作品都体现着两位伟大孤独者的孤独情怀.笔者试图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骑桶者》,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形象塑造、个性抗争三个方面,透析鲁迅和卡夫卡的孤独情怀异同。  相似文献   

10.
“五四”以后,在乡土文学作家中负有盛名的王鲁彦,是为鲁迅所称道的作家,也是鲁迅的高足。他曾和鲁迅有过亲密的交往,在创作上也深受鲁迅的影响,被当时的批评家称为“鲁迅派”的作家之一。王鲁彦(1901—1944),又名鲁彦,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他的重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雀鼠集》、《河边》、《伤兵旅馆》,中篇《乡下》和长篇《愤怒的乡村》,此外尚有散文集《旅人的心》和《驴子和骡子》,以及翻译作品等。鲁彦与鲁迅交往颇多,早在“五四”以后,即一九二○年,鲁彦从上海来到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时,就十分敬仰鲁迅。鲁彦原先在上海三菱洋行当学徒,他听说北京有一个半工半读的勤工俭学的组织,于是便偷偷地逃往北京。在这个团体里,他一边在北京大学门口摆  相似文献   

11.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12.
鲁迅曾经说过,他的哲学思想都在《野草》里。因此,要深入了解鲁迅,不能不读他的散文诗《野草》。《野草》写于五四运动的落潮期,它反映了鲁迅思想矛盾的内心炼狱。当年的战士“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自选集自序》)目前,一切是这样沉郁、苍凉。于是,我们的诗人唱出了“寂寞新文苑,平安  相似文献   

13.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到处都充盈着对死亡和命运的思考。其长篇小说《绝境》缠绕着浓厚的死亡情结,在残酷的描写中体现着社会的真实,在颤栗的阐述中诠释着人生的意义。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生存状态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阿尔志跋绥夫对死亡与不幸命运的沉思。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0月19日晨,一代伟人鲁迅病逝于上海。著名作家郁达夫当时就说:“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伟人却不懂得崇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国人是倍加爱戴自己民族的英雄、伟人的。鲁迅身后,享受着无比的尊荣。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就收进了许多关于鲁迅的文章和鲁迅的作品。但是,曾几何时,一提到鲁迅,就是“横眉冷对”,就是“一个都不宽恕”的决绝战斗者形象,学生只可仰视而没有亲近的冲动;再加上应试教育作祟,有的学生说自己最怕读的就是鲁迅的文章。这是在让学生崇敬还是远离鲁迅?推而广之,教材中的其他英雄、伟人,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呢?我们编发刘发建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例,一方面是表达我们对鲁迅的敬意,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都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让伟人以鲜活的面貌走向学生,让学生有与伟大的心灵交流的渴望?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作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习鲁迅,研究鲁迅,都要以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为依据。毛主席给了鲁迅最深刻最科学最全面最崇高的评价。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又说:“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毛主席对鲁迅的崇高评价呢?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彻底的革命主义者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者的鲁迅。是“五四”时期较早关注妇女解放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始终把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尤其关注处于社会最底层、最受压迫的妇女。文章从《祝福》、《伤逝》、《离婚》三部作品入手,分析鲁迅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肖洛霍夫是苏联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作家,是现阶段在苏联国内最受推崇、最受爱戴的作家之一。马克·斯洛宁评价“他是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最伟大和最成功的艺术家”。绥拉菲莫维支也称赞他“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同谁都不相象的、具有自己独特风貌”的作家。确实,他的《静静的顿河》和《被开垦的处女地》等名著早已被公认为是开创性的作品了。但是他的《一个人的遭遇》却长时间成为有争议的篇目。然而,这也许正能说明肖洛霍夫的这篇小说有其“独特风貌”,有它的其他作品所不能代替的深刻意蕴吧。这篇“较之许多大部头的作品尤为珍贵”的小说,它饱含着永远有价值的思想,深藏着永远感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颜色与人生     
生命可以用长短衡量也可以用颜色来比较。不管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还是有着复杂人生经历的伟人或恶人,甚至是“是非功过非两人,流芳遗臭本一身”的是非之人。综观其一生,他们的生命里大都有一种颜色贯穿始终,是底色,是本色,是生命的颜色。黑色·鲁迅说鲁迅是黑色的并非信口开河。他对自己的作品评价就是“太黑暗,有暴戾之气”。在鲁迅的许多作品之中,黑色都是文章的基调,如,《孤独者》《铸剑》等等。夜静,天黑,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寒气,难怪人们称其作品似冰冷的匕首。其实鲁迅肃杀的文风和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有谁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地…  相似文献   

19.
笔名趣谈     
笔名是作家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作家的笔名往往各有来历,妙趣横生。有的笔名化用典故,含义精深。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原名周树人,笔名何以用“鲁迅”?他改姓为“鲁”,自谓有两个理由:一是自己母亲姓鲁;二是先秦时,周鲁乃同姓之国。那他又何以名“迅”呢?《尔雅·释兽》解释“迅”说:“狼其子徼绝有力,迅。”原来“迅”的古义是矫健的狼子。鲁迅用它作笔名,表现了他誓做封建制度逆子贰臣的决心。有的笔名是作家一段心境的写照。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德鸿,在大革命失败之后,转入地下以写作为生,写出了《幻灭》等小说。作家处于“动摇”与“追求”…  相似文献   

20.
陆地,原名陈克会,曾用名陈寒梅,壮族,广西绥渌县(今扶绥县)人。自幼爱好文学,在中学阶段,深受鲁迅、茅盾、高尔基等作家作品的影响,并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他走上文学道路和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这期间开始在校刊和报纸副刊发表短诗和散文,揭露农村土豪劣绅鱼肉乡民的黑暗现实,抨击当时的教育制度。一九三六年写的《期考的前夜》,是他文学创作初期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