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去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里,我们编辑部和全国人民一样,泪水一次次打湿了眼帘、人常说,长歌当哭当在痛定思痛,可当此全国抗震救灾之时,我们等不得痛定。我们为亡者而痛,我们为勇者而歌,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歌唱那些在山崩地裂中勇往直前的人们,作为新闻专业期刊我们首先要歌颂的,是那些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新闻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的新闻工作者,第一次,新闻工作者以这样的速度进入灾区;第一次,如此及时地把灾区真实的情况告知国人、告知世界;第一次,报道产生了这样的反响——把国家高层领导和普通百姓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第一次,灾区人民这样地感谢新闻工作者,和抢救生命的解放军、医疗队一样……他们聚焦了大爱,他们让国人团结,他们让世界称誉。我们为勇者而歌,更要展示他们的精神,总结他们的经验。当大震来到的时刻,中国的媒体是怎样行动的?请读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贾永的文章,看看全国各媒体的反应吧!  相似文献   

2.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新闻媒体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主要新闻媒体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第一时间选派大量人员奔赴灾区,完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动世界的抗震救灾全程报道,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纽约时报>称: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国际水平,<澳大利亚人>称:迅速、准确的官方消息.在外国媒体一向对中国新闻颇有微词的背景下,中国报道能有如此大的正面影响力、如此高的认可度,在值得骄傲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的突破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为这本<通讯名作100篇>写书评,在我的阅读史上创造了很多个"零的突破":第一次密集阅读如此之多的通讯;第一次花费如此之长的时间阅读一本文集;第一次在书中折下了那么多折角;第一次从书里读出那么多惊喜……  相似文献   

4.
进入灾情最严重的北川,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从5月13日至17日,没有见到过青菜、米饭,天天是饼干就矿泉水,很少睡觉,但从未感到自己有多累。置身于那种特定的环境里,人已经忘记了自己,感到的是责任。感受着余震、经历着险情,真正明白灾区就是战场。只有冲锋,没有退缩。此刻,自己就是一名战士,在抗震救灾的新闻战场上就要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5.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对于媒体和媒体人来说,都是如此.面对这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家媒体各展其长,尽锐出击,各种新闻体裁、报道手法、传播手段基本全部用上.由此,通过疫情报道亦可以看出不同媒体的影响力以及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效.一是纸媒影响力下滑明显,但自办新媒体平台影响力走强.  相似文献   

6.
印度洋大地震和特大海啸震惊了整个世界。本文作者随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队员奔赴灾区一线,展开高强度的采访报道,13天里历尽艰辛,为《人民日报》、人民网、《环球时报》发回了40余篇文字稿件和200多幅图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本刊特约作者撰文,述说他在灾区一线采访的过程和体会。本文作者已两次赶赴前线采访灾区和国际救援行动,他迎难而上,精心报道,展现了中国记者良好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地城灾害图片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满目疮痍。损失惨重。在如此重大的危机事件面前,中央政府、各大媒体。第一时间派人员奔赴灾区,创建并实践了一条透明、高速、高效的信息披露通道。与此同时,一些现场目击观众、灾区幸存人员也以不同的方式,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向受众展示着地震灾害带给当地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满目疮痍。损失惨重。在如此重大的危机事件面前,中央政府、各大媒体。第一时间派人员奔赴灾区,创建并实践了一条透明、高速、高效的信息披露通道。与此同时,一些现场目击观众、灾区幸存人员也以不同的方式,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向受众展示着地震灾害带给当地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一次新闻大战,能像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这样,具有如此鲜明的同一性:连续一个多月,几乎全国各地的所有媒体,对准同一地点—汶川灾区;围绕同一热点—抗震救灾;遵循同一步骤—抗灾救灾进程;进行同一劳动—抗震救灾报道。  相似文献   

10.
“跑”两会新闻,是对记者业务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大考。  相似文献   

11.
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记者第一次大规模投入到一场灾难报道中的集体行动,也是对中国记者专业水平、职业操守的一次集体检阅。五年之后,芦山地震发生,勇敢的中国记者们再度集结起来奋勇进入灾区为公众报道新闻,但记者们也遭到了质疑:记者进入灾区是帮忙还是添乱?近期,深蓝财经记者联盟组织了关于灾难新闻的专题研讨会,多位嘉宾和同仁通过QQ群线上交流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刊发研讨会内容。  相似文献   

12.
庚子春节,是一次对党报新闻工作者的大考,也是一场考验意志信念的战"疫"。随着驻马店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场抗击疫魔的阻击战全面打响。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把疫情防控当作一次大考,当作讲党性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当作践行"四力"的具体检验,广大党员记者编辑冲锋在前,在战斗中书写着特殊答卷。  相似文献   

13.
9月3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现场采录》专栏在《洪水难掩秋光美灾区学童绽笑颜》的通栏标题下,发表了五篇灾区学校开学第一天的现场报道,它们堪称艳丽迷人的“五朵金花”。“五朵金花”艳在何处呢? 第一,针对性、时效性和现场感紧密结合。由于特大洪灾牵动亿万人心,因此,时至9月1日,广大读者必然非常关心甚至担心:灾区的学校是否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作为北京日报的一员,我在第一时间受命前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采访.两年前,四川汶川地震,我亦作为北京日报第一批赶赴前线的记者.火速赶往灾区参加报道.短短两年间,两次亲历重大灾难报道,也是我记者生涯中一段独特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平凡记者     
夏日雨后,行走在南国珠江边,踏着被雨水打落的木棉花“,遥想”当年在一片恐惧与憧憬之中,上了这条路,做了记者。第一次看到死人后,写稿时不断望窗口,心里有点怕。第一次看到人会死得这么惨,也死得如此“轻松”,生命如此无常。许多被采访者在感谢你,也有不少人在背后骂你,甚至被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中旬,四川省发生特大洪水灾害。7月下旬,人民日报记者部派我到灾区采访群众抗洪救灾的事迹。当时,我感到压力较大,不仅是因为我第一次单独进行这种紧急采访,没有经验,而且面临着三个不利条件:一是洪水退落有十余天了,新华社已发了不少消息,事过境迁,一些洪水现场我是无法再见到的;二是这次四川受灾面积大,共有51个市、地、县和2,600个公社,如何在短时间内反映整个灾区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月,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是对广播电视迅速反应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播音员主持人业务能力水平的大考.播音员主持人闻令而动,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宣传报道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逆行者"的姿态.坚守抗"疫"宣传播出一线,权威发声,主动发声,科学发声,温暖发声.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下半年,一场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金融危机给经济格局、态势带来了多重影响.这是对媒体的一次大考,考验媒体的把握大局能力、创新能力、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主角是张刚。其实以张刚为主角召开如此形式的会议,在齐鲁晚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早的一次是在2002年2月1日,叫“张刚现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末,全世界的目光向伦敦聚拢,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对于这样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会,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打破原先的节目编排,每晚11点50分为观众奉献30分钟的《直看奥运》。可以说,这是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成立后,历史上第一次介入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性赛事,也是第一次组织如此规模的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