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襞在人性问题上,受王阳明、王艮以及王充等人的影响。他主张人性天然,提出“自然之谓道”的思想,反对在人性上着力。在良知的问题上,王襞认为良知本自现成,纯粹至精,杂纤毫不得,所以他倡导“无为之学”。此外,王襞还认为良知或道都是至易至简之道,所以他倡导平常本色,提倡“平常”与“省力”。  相似文献   

2.
明代著名平民哲学家和教育家王襞继承其父亲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主张易简,并把良知看着是至易至简之道。他要求人们在百姓日用中学习,在即事和实践中获得学问,求得真理。研究王襞的易简之道与他的日用之学,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理论学习的要求,掌握好理论联系实际和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襞是泰州学派乐学思想的维承者,也是泰州学派乐学思想的发展者.王襞认为,乐学乐在顺应心体的自然流畅,乐在主体深层次的心理体验,乐在无所倚的无私之乐.王襞的乐学思想是对泰州学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襞继承和发展了泰州学派经世济用的思想,但在以何济用的问题上,他主张立本修身以济用,所以他不讲儒学的实用性而讲修身的实用性,他认为儒学只有通过修身才会发挥经世济用的作用;在知行合一问题上,王襞强调行道以经世,他认为修身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所以王襞关注的主要是知行合一的社会功能,他的经世思想既体现在他的言论中,也体现在他的亲民义举上;在经世济用的方法上,王襞认为自然之谓道,天命之谓性,人的实际生活不能受制于任何主观的或客观的意志,所以要发挥知行合一的经世济用功能,就应当做到"率性"不"立意",顺其规律而提高社会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多学者研究认为,韩贞是先信佛后弃佛从儒的,通过史料的梳理和研究,可发现韩贞尽管对佛教有所批评,但一生并没有离开佛道的影响。特别是师从王襞之后,韩贞受其影响,不仅佛道情结更重,其所修之禅也是吸收了佛道修行方法的综合之禅,当然这种禅主要是哑禅。  相似文献   

6.
王襞是"身本"思想的竭力倡导者,他继承了王艮"身本"思想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王襞突出了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内求,主张见危顺受;在格物问题上突出正己修身,正心为国,反身而修。因而王襞的"身本"论比王艮的"身本"思想更具合理性,也更有价值。王襞还继承了王艮的亲民思想,突出了"亲民安民"的时代要求,他心系民众,为解除民众之难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襞在王守仁、王艮以及历史上王充和玄学家们的思想影响下,大力倡导自然人性论。他认为天命之性就是自然之性,主张自然之谓道,提倡顺应自然天性;认为良知当下现成,不假工夫,所以不犯妙药手,提倡无为之学:他综合了王守仁、王艮等人的观念,认为良知刚健中正,纯粹至精,反对用智之私,倡导不杂纤毫意。  相似文献   

8.
王襞在"自然之谓道"的基础上又提出"率性之谓道".他认为,良知自然,不烦人力,只需率性便可自知自能;他把人的"天性之体"看作"流行之体",主张顺其自然,不假人力;他强调率性以归真,反对一切束缚,追求人性自由,以免用智用巧而扼杀和伤害人本就具足的自然之性.  相似文献   

9.
泰州学派是明中期继承发展心学思想的最大流派,其代表人的政治理想近似"大同"理想。王艮、王襞等人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颜钧和何心隐在家乡小规模地实践了"天下为公"的社会模型。泰州学派"百姓日常即道"的思想在无形中反驳了"选贤与能"的局限性。泰州学派思想发展至晚明已经变异,"大同"的理想实践终归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0.
王襞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次子,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思想之根主要在浙江王门和泰州王门.王襞一生的活动是学习和讲学,对王学特别是家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充拓,为王艮学说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积极为王艮的讲学活动服务;二是对王艮的著述进行了精心的整理;三是对王艮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充拓;四是讲学授徒,使王艮的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晋书·王羲之传》及其他文献资料中,对王羲之一家及其亲属的记载,多有空白处,且多有互相矛盾处。依据业经验证、比较可靠的资料,对父亲王旷谜一般的遭际、母亲及老师并不姓卫、父亲王旷排行为大而非行二、王敦和王导是叔父而非伯父、王羲之和王献之结婚的时间、女儿的名字等七个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订正。  相似文献   

12.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个"独行者"的人物系列.这些独行者上下求索,把探索的矛头既指向现实,也指向历史.王蒙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他突破线形思维模式,洋洋洒洒地把文与野、雅与俗相交织,语言幽默,汪洋恣肆,杂语喧哗,尽情狂欢,形成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与庄子有深刻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在王国维在其文章中直接袭用《庄子》的语言以成其文化肌理,还表现在其诗词经常化用《庄子》语汇所呈现出的庄子式的"逍遥"理想,而庄子"无用之用"的观念也在王国维这里滋生了价值评判功能,为其建构现代学理提供了借鉴。这些事实上的关系乃是庄子在王国维这里切入现代文化语境,参与现代文化建设之的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用新的方式探讨船山诗学背景 ,即从其征引及相关评论来看船山诗学的具体针对性 ,认为 :王夫之诗学思想需要结合其批评针对性来理解 ;王夫之诗学所针对的主要是高木秉、李攀龙、王世贞、钟惺、谭元春等明代复古与性灵诗学的代表人物 ;王夫之在进行具体批评时会表现出有意识的误读 ,这可以视为一种批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林纾艺术上的进阶主要得益于游历中所见的历代经典作品。他以古画为师,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元四家”中的王蒙。王蒙兼有吴历之“精”与王翬之“博”,是中国画学集大成式的人物。而且,王蒙的作品浅白刻露,授人以用笔之法,是可学而可至的美的范式。当然,林纾所认识的王蒙并不完全等同于王蒙的本来面貌。他所关注到的这些侧面,隐约蕴藏着使绘画创作系统化、逻辑化的愿望。其结果是,林纾的作品工稳、细致有余,缘自性灵的特立独行、放旷不羁则很少显现。  相似文献   

16.
王绩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以妻子为描写对象,即最早从事婚姻诗创作的诗人.王绩在其婚姻诗中,不仅以"野人"与"野客"等自称,而且还戏称其妻为"野妻"与"野妇".由于这些"野"字的存在,使得王绩的婚姻均充满了"野"味、"野"性与"野"趣,因而极具审美特点.王绩于婚姻诗的创作,不仅拓展了唐诗的题材领域,而且也影响了时人与后人,而使婚姻诗成为了可与山水诗、送别诗等媲美的一种诗歌品类.  相似文献   

17.
《三教偶拈序》署名“东吴畸人七乐生”,此为冯梦龙之别号。《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结尾诗署别号“髯翁”,此为冯梦龙晚年所作小说中诗的别署。冯梦龙编撰的《智囊》辑录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其中不少写入《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两书对王阳明的评价也完全一致,这是冯梦龙作《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的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18.
马廷锡是王阳明在贵州著名的黔中王门再传弟子,其心学之传得于当年王阳明在黔中的及门弟子蒋信。马廷锡的心学活动涉及贵州、四川、湖南三省,早年问学求道、任官行道,中晚年广交王门后学,在贵阳讲学长达三十余年之久,继王阳明、蒋信之后,在贵州掀起第三次心学讲学高潮,将黔中王门推进到成熟阶段。马延锡及其子、孙三辈均有功于阳明心学。马氏家族不愧是黔中王门著名的心学世家。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王蒙自传》的叙事,论文对王蒙历史观中的光明思维、人生哲学的中庸思维、王蒙的为官之道和文学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王蒙自传》中的王蒙进行多视角的解读,还原一个立体的王蒙形象。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以深厚的诗歌创作及鉴赏经验为基础,用哲学家特有的思辨精神灌溉中国诗学,对诗歌的性质、创作、功能、技巧等诸多理论问题均进行了深入阐发,尤其是对“诗情”进行了许多新的详尽诠释。在王夫之的诗情观中,闪耀着夺目的人本光彩。人本主义主张奠定了王夫之诗情观之人本特色的思想基础;关于诗学理念的反思直接催化了其诗情观的人本特色;通过对传统诗学思想的改造,则直接显呈了王夫之诗情观的人本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