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干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古代一直处于独尊的地位,但是在近代却遭受到激烈的批判。原因何在?我们可以从其“原”与“源”的关系上,分析在近代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原”在受其“源”文化的冲击下,所发生的变化,就可以更好地来探讨它遭受批判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取向其本质是仁爱思想。近代诸多企业家汲取儒家伦理价值精华,于道德伦理、家族伦理、爱国伦理方面实践于企业管理,并与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他们的实践,对于当今强调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者,有着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国内学者对近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形成一定成果.论文首先界定了近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时间范围,其次从科技道德的基本内容、科技道德的原则等方面介绍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展望,指出其不足.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后,西方伦理思想纷至沓来。中西伦理由于异质异文,相互冲突与激荡。在激烈交锋中,中国传统伦理一点一滴地发生了近代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中西义利观的尖锐冲突,导致中国传统义利观的转型;三纲五常与自由平等的冲突,促成中国近代个人权利意识的生成;忠君报国与"国家"意识的较量,促成中国近代国家伦理的生成;圣人君子与自由平民的对垒,造成中国近代平民化人格的形成。这些新伦理的萌芽,标志着汲取了西方伦理精华的中国近代伦理已在中西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儒家思想注重对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传统儒家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旨,形成了一种以血缘亲情关系为基础,以“孝悌”为核心,外推“礼义”以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责任伦理观。它以“仁民爱物”的仁爱精神,“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夫义妇贞”的家庭道德,“内圣外王”的王道信念及“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为核心内容,力求培养人的为他责任人格。可以说,责任伦理思想实际上是传统儒家心性学说道德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为赴欧美、日本、苏联三种走向;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经历了首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继而引进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最后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复杂过程。每一次留学教育都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人物,他们不仅在中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建功卓著,且其中管理、外交、翻译等方面的人才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演变、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产生了至深至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前有悖体育伦理道德规范的事件时有发生。儒家伦理思想中的真、善、美精神有利于遏制体育异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时的生态环境起了积极的保护作用,促进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我们应认真反思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克服其时代局限性,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思想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行为近一个世纪,其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法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近代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基础着手分析,总结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思想中三个主要内容,即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德育功能和健康功能,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伦理思想初创于先秦时期。在与法家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纲"学说,宣扬君、父、夫在社会生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千百年来,儒家伦理思想渐渐转化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根深蒂固的思维行为方式、价值判断准则。儒家伦理道德标准被统治阶级用政治的强力外化为强制性法律规范。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伦理道德在近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酝酿孕育时期,太平天国时的准备时期、洋务派和改良派的中西比较、戊戌至辛亥的建立时期,它在中国近代产生了三次较大的转折,既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表现为由物质化到制度化再到思想化,最终深入到道德化的逻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夫妻伦理观应赋予夫妻关系中的个体以伦理价值的主体地位 ,弘扬婚姻自由、夫妻平等、严于自律的主旋律 ,实现感情与义务、理想与世俗的有机统一 ,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有着极其丰富的政治谋略,而没有真正属于公民社会的政治学,没有属于普通民众的政治学,民众在如此的氛围中只知有君不知有国,只知义务不知权利。其实,从根本上看,政治启蒙是公民权利的自省与自醒,在中国是民众谋求自身政治认同的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人道主义思潮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主流,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显示了一定的影响力。从改良运动时期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人道主义思潮对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影响,历经自改良派、革命派到民主派的相继推动,呈现出了阶段性分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有其复杂和多元的因素 ,胡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急先锋 ,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产儿———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潮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导引航向的作用。本文试图分析胡适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贡献 ,以期拓宽胡适研究的视阈 ,同时也以胡适为切入点 ,去把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脉搏  相似文献   

16.
80 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科学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多视角地审视了近代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观念的接纳、吸收、理解的步步深入过程;二是对唯科学主义倾向和科学救国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三是对戊戌科学思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四是对五四科学思潮的主要内容、五四科学精神以及该思潮与民主思潮的关系、该思潮的代表人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向汉语的现代化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汉语大国的中国,应利用汉语悠久的历史、自身的特点等优势,使汉语言文字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力使汉语言文字在国际上具有更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潮以御外、强国、改革、进步为主旋律,经历了四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新的时代特色和阶级特征,形成了结构复杂、层次繁多的近代爱国主义思潮,并从一个浪潮走向第一个浪潮。鸦片战争后的经世、洋务、维新、革命等社会思潮,无不首先作为蕴藏着爱国主题的社会思潮出现。  相似文献   

19.
蒋耀辉 《巢湖学院学报》2004,6(2):84-90,109
现代主义艺术精神是由"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艺术精神所组成.这种结果走向艺术多元并存的复杂局面是不可避免,每一个艺术家和艺术流派在相互否定与超超同时,也在作自我批判与超越,在不断地反思艺术的本质,不断的否定自身之中,保留对文化、思想、意识的批判与超越态度,在质疑中发展,建构当代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包括青年女工、童工在内的中国近代青年工人是近代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生的社会群体,是资本压迫和资本剥削的重要对象,其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的重要变迁。中国青年工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身受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的压榨,生存状况比一般工人还要凄惨。中国青年工人不甘心忍受种种非人的待遇,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行了反抗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