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先雄  杨芳 《体育科研》2006,27(2):91-93
运用需要层次理论,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高校体育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需要发生了变化。高校体育教师在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上,已经基本满足了需要;但在尊重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上,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程度较高。从而建议需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激励竞争机制等措施调动高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正是为满足这样那样的时社会需要,才进行着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体育是在原始人群维特生存需要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人类为满足物质,精神、享受的多种需要中发展了体育运动。社会需要体育,体育需要社会,社会需要是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社团呈快速发展趋势,从学生个人需要分析有如下原因:(1)自身和谐的需要。(2)遵守游戏规则的需要。(3)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需要。(4)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5)健身的需要。(6)交友的需要。(7)娱乐和排解烦恼的需要。(8)培养体育生活方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基本需要理论为基础,探讨感知到的教练员自主性支持通过基本心理需要为中介对运动员疲劳和训练满意感影响的路径模型。方法: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对13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进行访谈,并对840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和AMOS18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教练员自主支持、3种基本心理需要与疲劳负相关,与训练满意感正相关。教练员自主支持预测3个基本需要,即能力需要、关系需要、自主性需要正向预测训练满意感,负向预测疲劳。结论:基本需要理论在中国运动员中是适用的,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是教练员自主支持和疲劳、训练满意感的中介。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灿辉 《体育世界》2010,(3):99-100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最优化提出的“以最少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争取最大可能的效果”。研究表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深化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教育教学规律的需要,是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走进喀什新疆公路四通八达,50年前,从乌鲁木奇到喀什,需要走15天以上,30年前,需要走7天,十几年前,需要走3天,现在只需要12个小时。因为我们在去喀什的路上游玩,到喀什走了4天。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4,(2):96-100
针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水平低下这一现状,本研究以基本心理需要理论为基础,采用体育自主性支持、运动基本心理需要、Godin的课外体育锻炼3个量表对66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促进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自主性支持、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课外锻炼两两变量间存有正相关;(2)自主性支持、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均可正向预测课外锻炼,但三种基本需要的地位不一,自主需要对课外锻炼的预测能力最强。(3)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自主需要在自主性支持与课外锻炼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不起任何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初中部和高中部301名运动员的生活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水平青少年运动员既有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又有低层次的生存需要,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核心内容;高水平青少年运动员中,不同性别运动员的需要没有显著差异;初中水平运动员更需要尊重的满足,高中水平运动员更需要安全的满足;健将级运动员以及来自乡村的运动员对安全的需求最强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需要和价值的含义出发,基于人的需要来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价值。首先提到满足人的需要是学校体育价值的本质体现,接着阐述了人的体育需要及其表现特征,最后论述了学校体育要想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就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10.
史俊 《体育世界》2010,(12):66-67
本文运用了文献与访谈法,从时代发展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学校体育发展需要、全民健身的需要等五个方面对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必要性做了详细的阐述,为今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人群体育需要及体育行为方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交通过对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育需要及体育行为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体育需要是多方面的,但健身仍是各不同年龄人群的优势需要。而体育行为方式的选择动因,主要源于人们的体育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大学生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28名在校学生的心理需要满足、锻炼动机、锻炼行为进行测量,运用三步中介回归分析锻炼动机对心理需要满足和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大学生锻炼的心理需要满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锻炼动机水平比较高,锻炼行为不足;由于锻炼动机的加入,心理需要满足中自主需要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回归系数由0.162降为0.144,能力需要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回归系数由0.105降为0.096。锻炼动机在心理需要满足和锻炼行为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内化学生的锻炼动机,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高校体育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是体育教育与个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知识更新的需要、科学管理的需要、内容更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提出了调整高校体育教学任务、弹性体育教学课时制等改革高校体育教育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少波 《精武》2012,(1):18-18,20
通过对业余队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对其进行行为约束、规范。运动员具备思想素质决定了专项训练发展的高度。它是运动员创造优异体育竞赛成绩的需要,是运动员教育关键期和社会效应的需要,是实现奥林匹克理想的需要,是优秀运动员素质教育现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肖天 《体育科研》2011,32(4):1-4
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使中国体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当今世界体坛运动技术水平迅猛发展形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训练创新和管理创新步伐,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由物质要素为主的粗放型模式向以技术要素为主的集约型创新模式转变,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备战奥运会工作的质量与效益。创新需要独立的人格魅力,需要求知欲和好奇心,需要一种高尚的科学精神;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需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需要理性思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武器。  相似文献   

16.
张琳 做自己     
杜林 《新体育》2009,(9):18-21
相比强悍,他更需要持久;相比爆发,他更需要忍耐;相比偶像,他更需要做他自己。  相似文献   

17.
吴燕丹 《体育教学》2009,(12):38-39
1.引言 残健融合是学校特殊体育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融合是一种权利,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融合的体育氖围、体育环境,使融合的体育活动既符合特殊需要学生的能力和需要,又不致使他们体会到有异于常人的隔离感,就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特殊需要学生能在主流环境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大学里的学生"领导"是个辛苦的职位,付出多于回报。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经过历练成长,脱颖而出成为最新鲜的"领导力",需要有对责任的深度理解,需要真实面对复杂而庞大的团队管理能力,需要远大和清晰的目标,更需要执行力与坚韧。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发展应该成为国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太极拳的发展表现出简约化的特征,尽管习练太极拳者众,而深谙太极拳文化要义者寡。其次,太极拳需要文化的发展。第三,现今的太极拳发展需要大家。第四,太极拳发展需要时尚,时尚化不是简约化,不是祛传统化,而应该是传播方式上的。第五,太极拳发展需要责任。  相似文献   

20.
体育的魅力是在人的需要中绽放的。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中最为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魅力是无穷的,无所不在的。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运用文化学上的理论知识对体育何以能够产生魅力进行解读,得出结论:人的需要和体育对这些需要的满足是体育散发魅力的前提,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又和人的需要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将人需要的变化和体育的发展结合起来,体育才能永葆青春,这样体育的魅力才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