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市级优秀教师报告团来某地巡回报告。附近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纷纷派教师去听报告。但名额有限,不可能让所有教师去。到底派谁去接受“再教育”呢?一些学校的校长出于不打乱教学秩序的目的,派了实验员、图书管理员等二线人员去。笔者听后觉得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2.
听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在感慨广大教师听课热情的同时,却不难发现,目前,听课活动中的走形式、走过场等现象十分常见,听课效率低下。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如何破解教师"走马观花"式的听课?首先,学校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避免教师被动听课和疲劳听课。听课不只是听听那么简单,需要听课教师有准备地去听,带着问题去听,带着思想去听。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或  相似文献   

3.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相似文献   

4.
学校每年每学期组织教师们到各校听优质课,甚至不惜财力派许多教师到各地去听观摩课,或者邀请全国有名望的教师来本地讲课、讲座。绝大多数教师讲课,课前精心准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也很合理,重点难点抓得准,知识讲解方面更是无懈可击。但有些课为什么会味同嚼蜡呢?原因就在于一些语文教师缺乏“精、气、神”。  相似文献   

5.
[背景]本学期,我校和吴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一次教师体验活动,由我校一天派一两名教师去特殊教育学校一天,体验、感受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待学生的那种爱心和耐心.我被安排在了3月9日去体验.  相似文献   

6.
听课时,发现有些教师过度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的现象.教师该讲的不敢讲,本来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习",似乎教师不这样做,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听学科带头人或教学新秀的观摩课,还是听学校教师们的家常课,"上不完"现象都时有发生.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数学课,难道会时时是这种"上不完"的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数学课"上不完"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教师身上.现结合我在听课中所收集到的几个案例,来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重视年轻教师的成长,鼓励年轻教师多听课、多向老教师学习,多讨论交流、多钻研,同时也允许教师去听其他学科的教师的课,以"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听别人的课,特别是一些比赛型的、教研型的课。在2009  相似文献   

9.
梁好 《教书育人》2015,(5):40-41
"走马观花"式听课,在诸多学校并不少见,一些学校的听评课活动目的不明确、过程不规范、组织不严谨、评价不科学,从而导致授课教师为作课而作课、听课教师为听课而听课,作为教学研讨重要载体的听评课活动成了不了了之的形式,以至于教师怨声载道,参与积极性不高,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学校管理者如何提高听评课活动实效,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端正听课目的――导向求高度  相似文献   

10.
近日,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县的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全国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暨英语教学研讨会",我们认为,有这样高规格的赛事活动在本市举办很是难得,要求派教师参加培训的学校一定很多。没有想到的是,参加的学校不是很多。我感到非常奇怪,是什么使我们的教师失去了学习的机会,阻挡了教师的培训之路呢?难道我们的教师都不愿意去学习,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其中的原委。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不少中小学校长喜欢听恭维、奉承、褒扬的话,不愿意听不同意见和反对声音,从而导致学校召开的有关会议往往成了校长的"一言堂""独角戏"。会议上没有"杂音",表面看上去很"和谐"。但这种"和谐"的背后却可能蕴藏着种种不满甚至愤懑,不利于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设方面,校长如果不善于听取学校绝大多数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职侧重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欠缺成为了阻碍高职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然而教师在挂职锻炼中却存在种种问题,导致挂职锻炼效果不佳.本文笔者从学校、教师、企业三个方面剖析了高职教师挂职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听课往往是年轻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步.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听什么怎样听呢?笔者认为:只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师的课,及时向授课教师讨取授课感悟,聆听评课教师的意见,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让其他教师评议,就必然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大的飞跃.那到底应"听"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教师黄国西退休后去了美国加州,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几个月前,她接到老家学校电话,希望她在加州为母校物色两个外籍教师。黄国西去了一些学校,和他们谈起聘用外籍教师的事情。令她感动的是,她得到当地师生的尊重。他们很认真地听她谈话,去或者不去,都仔细说出原因。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本学期,我校和吴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一次教师体验活动,由我校一天派一两名教师去特殊教育学校一天,体验、感受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待学生的那种爱心和耐心。我被安排在了3月9日去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扭转课堂教学交流被动低效的局面,一直是我们思考与探索的课题。前不久,我拜读了周彬教授的《邀请听课制:对公开课的批判与重构》一文,颇有感触。文章这样描述"邀请听课制":"邀请听课制是让学校一级及一级以下级别的教师,在学期内必须邀请一定数量的同事去听自己的课,至于什么时候去听,以及去听什么内容,听完后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均由教师自己安排的教学交流制度。对一级及一级以下级别的教师,我们只考查教师  相似文献   

17.
梁好 《教育文汇》2015,(2):39-40
"走马观花"式听课,在诸多学校并不少见。一些学校听评课活动目的不明确、过程不规范、组织不严谨、评价不科学,从而导致授课教师为教课而教课、听课教师为听课而听课,作为教学研讨重要形式的听评课活动有时竟成了走过场,失去了应有的本意。那么,学校管理者如何提高听评课活动实效,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端正听课目的,导向求高度起点决定终点,目的决定高度。学校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不少中小学校长喜欢听恭维、奉承、褒扬的话,不愿意听不同意见和反对声音,从而导致学校召开的有关会议往往成了校长的"一言堂"、"独角戏"。会议上没有"杂音",表面看上去很"和谐"。这种"和谐"的背后却可能蕴藏着种种不满甚至愤懑,不利于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设方面,校长如果不善于听取学校绝大多数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人说了算",容易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还可能使校长本人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校长不要把不同意见、不  相似文献   

19.
地理这门学科由于不涉及中考,因此学生、教师、学校都没有加以重视,有时甚至轻视,并把它称为"副科"或"小科"。学校安排的地理课都放在上午第四节或下午,地理教师也很少是专业的,特别是乡镇学校几乎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地理课都由其他专业教师兼顾,导致地理课常常被忽略。基于以上因素,再加之教师课上专业知识缺乏,有时会造成课上学生不听教师讲课。特别是课后布置的地理作业,结果往往是:1.学生不做作业;2.不交作业;3.迟交作业和抄袭作业等。因为学生做作业是为了达到复习、巩固、加深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借  相似文献   

20.
听教师要多听名师报告或专家讲座,在讲座中学会听、善于听。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听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听新的个人经验等等,这都是需要教师用心去听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