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五四理性、农民情怀和中共宣传干部身份是影响赵树理及其文学创作最重要的三种因素,三种因素的特殊组合是赵树理文学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造就了这位引领一代风骚的文坛巨匠。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的创作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政治文化机制.它由三部分构成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情节的"胜利故事"模式;歌颂基调.赵树理创作模式是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拒绝.  相似文献   

3.
现代乡土文学出现了三次创作高潮,分别以鲁迅、赵树理、高晓声为代表.赵树理所代表的第二次乡土文学高潮,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为文艺走向农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赵树理一生都在为农民写作,并雄心勃勃地要实践一种以民间文艺为主体的文艺理想.赵树理十分关注曲艺这种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出与农民审美心理相契合的艺术审美形式.赵树理的追求和艺术实践在新世纪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的创作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政治文化机制。它由三部分构成: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情节的“胜利故事”模式;歌颂基调。赵树理创作模式是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拒绝。  相似文献   

6.
以1959年为界,赵树理在解放以后的小说创作,其修辞行为呈现为前后否定的状态。“现实”“历史”与“权力”是构成其修辞语境的三个重要因素。赵树理在其小说本中,通过对这三在修辞预设与动机、修辞语境与策略、修辞效果与检测等方面作用的不断调整,使其主体性始终贯穿于修辞全程中。赵树理创作的独特性,在其修辞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交织状态里,被体现得极为明晰。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赵树理方向"代表着他的大众化创作的最大成就.赵树理的创作实际是以农民为主要接受者的,历年的评论及文学史对赵树理作出的"跟不上时代"的评价实际是没有认清赵树理的立场,他的"反改造"倾向意味着农民拥护革命的原因在于得到了物质利益,而不是精神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赵树理认为,农民所能承受的"现代"是有限度的,超过了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反而会阻碍农民走向现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是一位有着农民、知识分子、革命者三重身份的作家,其创作历程呈现出作家本人对自我身份认同叉矛盾的复杂情感。在这种情感的反复纠结中,以知识分子身份为主导进行创作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赵树理由此也完成了一名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自塑。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着眼于反映山西农村的生活画面,乡土气息浓郁,语言逐步成为“群众的活的语言”(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下面,笔者结合初二语文教材《老杨同志》(节选自赵树理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浅析一下其语言特色. 《老杨同志》的语言特色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是文艺界大众化、民族化的旗手.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赵树理作品就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赵树理作品更会走向世界,为全球化、大众化、民族化的一位杰出代表.《李有才板话》就是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1.
对于赵树理的创作思维,以往的研究者多从作家的人生经历和身份出身等作家自身的因素去探究,,这种视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狭隘单一,作为一个晋味浓厚的作家,他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语言习惯都与晋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本文试着从赵树理功利性的创作动机,平易通俗的艺术追求,戏剧化的创作模式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赵树理的创作思维与晋文化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是文艺界大众化、民族化的旗手.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赵树理作品就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赵树理作品更会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化、大众化、民族化的一位杰出代表.<李有才板话>就是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创作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是一种难以逾越的精神追求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赵树理方向”作为切入点,分三部分论述赵树理悲剧产生的原因。一、赵树理自下而上自我形成的文化观念、自我执拗的“固守”原则,与“方向”的规范要求发生深刻矛盾;二、“方向”确定的目的和对“方向”本身的期待,与赵树理代民立言、忠于事实的宗旨相矛盾,造成对赵树理的排斥;三、党的政策的失误,与赵树理“顶风文学”的尖锐碰撞,导致赵树理被放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因其文学活动而名扬解放区内外,成为共产党及平民百姓公推的文艺标兵。关于赵树理文学话语在当时的空前火热,说法很多。文章认为,除了政治因素,赵树理文学文本的特殊性以及它与受众的文化心理、欣赏习惯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考察的方面。总的看来,受众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共同作用,将赵树理文学话语推到了他文学活动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时刻想着农村,想着农民,想着农民的利益。这是赵树理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铸就了赵树理的人格,也是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获得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赵树理选择文学创作道路又是一个悲剧,总有这样那样的难题围绕着他,最终以悲剧结局离开了人世。酿成赵树理人生悲剧的原因,时代和社会是一个重要方面,但赵树理个人性格更是主要方面。赵树理的性格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诚实、善良、吃苦、厚道、随遇而安、不图回报、乐于付出,组成了他性格的基本因素。从文化意义上理解,20世纪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开放性文化逐步融化的时期,而赵树理性格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外来开放性文化的渗透比较缓慢,这就形成了他人生悲剧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 ,对赵树理文学现象的阐释 ,必须联系赵树理与民间文化、赵树理与五四文学传统的转型、赵树理与解放区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以及赵树理解放以后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去分析其文学创作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出现滑坡现象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赵树理 195 0年创作的《登记》为界 ,深入剖析了其解放以前的创作怎样完成了对民间歌手的自我超越 ;又以其解放以后的几个重要作品为例 ,剖析了其在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处于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 ,其创作不但没有超越前一个时期的水准 ,反而出现了滑坡和倒退的现象。这不仅是赵树理的悲剧 ,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值得我们深思和记取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一心为中国农民服务的作家,为了宏扬赵树理为中国农民创作的伟大精神,本刊在这一期特别刊载了一组关于赵树理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赵树理诞辰加周年之际,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精心策划,隆重推出几近百万言的辉煌巨著(赵树理研究文集》,无疑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赵树理研究学术史上的奇迹和壮举!她不仅展示了赵树理研究的丰硕成果和宏大队伍,而且标志着“赵树理学”的创立和广阔前景!《赵树理研究文集》包括《近二十年赵树理研究造革人(赵树理论考》和《外国学者论赵树理》三卷。其上卷的卷端有陈荒煤题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赵树理》的序文;主体部分收入国内著名的作家、文学理论家和专家教授周扬、荒煤、孙犁、康准、王瑶、贾植芳、黄修已、吴奔星、陈思和、李…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人们将赵树理的小说当作“文艺大众化”的典范,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文艺的大众化应当体现为文艺受众面的广泛。赵树理小说与大众化之间其实有诸多的机缘,比如《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范例寻求,评判者的知识分子视角以及赵树理农民出身的错觉等,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