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里离不开母亲形象,可是在她的作品里几乎找不到一个称职的母亲形象,她作品里的母亲多是狠毒、自私甚至是残暴的.在张爱玲的内心世界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什么导致了张爱玲笔下的母亲都是那种"巫母"形象?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经历决定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2.
莱辛的生态思想来源于童年的生活经历和现当代的生态危机现状,她在大部分作品里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科技、消费、和人的异化、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的批判,表达了作者渴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作品和她的一生为我们制造了"张爱玲梦魇";她写了《传奇》,但她的一生是一部更大的传奇。她的作品离不开她那个时代和她的家族。她的为人、行事及思想发展都能从她的家庭、生活经历中找到对应。不难看出,她的作品有"她自己不快乐的童年生活反映并转化"。  相似文献   

4.
柯可 《文教资料》2010,(23):30-31
在薇拉·凯瑟所生活的年代,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本文拟选取她的多部作品,从中管窥她面对巨大社会变革时内心的煎熬、彷徨与挣扎。  相似文献   

5.
老奶奶一个人生活,不过,她并不寂寞。每天她都会坐在门前,晒着太阳剪纸。剪好的作品,老奶奶都夹在书本里。那些作品都很棒。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一生大量的词作涉及到愁字。该文从李清照各个阶段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来分析她的作品,并把她和李煜的诗情和愁情作横向的对比,揭示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反映了更深刻的感情内涵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丁玲延安时期的作品,都是描写残酷的敌我战争的现实主义作品,经历生活的重重变故和苦难,她已经是一位现实主义革命作家。但是,一个作家的经历固然重要,而性格,才是决定作品具有独特的作家自我风格的要素。丁玲就是一个乐观浪漫的人,她延安时期的作品,虽然是描写革命,但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她的浪漫主义情结,尽管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她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性格进行创作,但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都有其浪漫主义性格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作家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张抗抗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人们有一种误解,似乎只有自己亲历的才是生活,其实,“感受的经历比亲历的过程更重要,自己的心灵能否去感觉它,才是最重要的”,创作中对生活素材的取舍“主要取决于写作者心灵的感受”。张抗抗说在她的作品中,她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我投射到作品人物身上,作品中的不少人物都带有“自我的影子”,但那“不是生活的影子,而是心灵的影子”。基于对心灵的关注,理想主义成为张抗抗作品中始终贯穿的主线,她的心就像风筝一样,在梦想中飞翔。今天让我们阅读她的作品,走进她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徐玲 《小学生》2009,(12):3-5
第一次见到徐玲,看到她和孩子们快乐地在一起,就认定她是个纯洁漂亮、朝气十足的老师;短短两个晚上的细聊。发现她是个对生活极其用心.特别能捕捉学生生活中感人细节的作家。她的生活里充满孩.所以她的作品在描述着孩子。  相似文献   

10.
细读萧红的作品,可以看到门意象和窗意象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紧密相连,两者都蕴含着家的寓言,门外的世界与窗里的人生构成了萧红的生命心象,而她内心深处交流的渴望与逃避的意识则贯穿于始终.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词是贯通南北词坛的桥梁,是李清照使词从艳情感怀发展到伤乱忧国,她对后起的词人影响极大,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清照无论在生活还是作品中都表现了非常特定的复杂性,这是有目共睹不可回避的。我们在研究她的生平和作品的同时,不能不注意她文化性格的复杂性,本文主要是从其前后期生活、时代背景、文化传统、性别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文化性格复杂性的形成原因,以助于我们更彻底更深刻的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群芳亭》与沈复《浮生六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的《群芳亭》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印痕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与清代沈复《浮生六记》有许多相似之处。赛珍珠可能藉由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著作的启发而关注到这部清代随笔。《群芳亭》在情节基础和人物性格设计上虽受该作启发,但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目标和生命轨迹都发生了现代性转变。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要为中国传统女性探索一条通向现代的自救之路,体现了她特殊的东西方文化观,但人物形象难免因观念先行而有失自然真实。  相似文献   

13.
特定的童年生活,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养成了萧红任性、倔强、执着又敏感、细腻、柔弱的性格。这一性格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学创作风格。其敏感、细腻使她的作品具有沉郁、悲凉、寂寞的风格;其女子雄风又使她的作品具有雄浑刚健的风格;她的执着倔强使她不随俗、不从众、不拜倒在大家、名家脚下,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摸索并创造出独特的小说样式,成为与众不同有着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女作家。倔强和敏感这两个性格的主导因素,指挥着、统制着她的作品,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导致其作品风格的丰富多彩和小说模式的创新,也决定了作家归向悲剧的人生终点。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以写“永恒的人性”著称,其创作充满了对人性丑恶、灵魂污浊入木三分的呈露。作为女作家,张爱玲以女人特有的敏锐、细腻和冷静的心智,描绘了新旧杂陈的各式各样的婚姻现象。她较深地洞见了女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挣扎,以及女性因之产生的无奈和苦痛。本文试从张爱玲的几篇代表性作品来分析她的女性小说系列,为后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健全,女性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婚姻观提供了审美和参照作用,并以此来明示她为女性意识的转型和成熟作了最初的不倦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版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是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质的画种。少数画家缺少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把艺术的生活性和创作者的艺术表现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是一位离散作家,离散的文化意义与虹影及其作品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关系。在她自传体的作品《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中,我们不仅能够深刻感受到女主人公六六在生命的第一个阶段从无父到寻父进而拒父的的身份的失落,更能从其第二个人生阶段的丧母和送葬的经历中,体会出虹影在多年离散之后理解母亲、从罪人到罪己的救赎心态。父亲是虹影苦难的根源,母亲是集苦难于一身的河流,虹影在间隔十年的两部主要作品中,是否能够穿过命运的河流,渡向光明的彼岸,找寻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所在?本文从她的作品中求解这一答案。  相似文献   

17.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8.
文如其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个性特质是决定其作品内容和风格的两大因素。一代词宗李清照也不例外,考察李清照的生活历程,解读其诗词作品,再次揭示了这个真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代知识女性,凌叔华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执着地追寻女性的理想人生.诗意和谐的女性存在成了她痛苦而美丽的梦.其文学作品也成了她寻梦情结的内心与外像的创造的凝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