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备课、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自学和复习等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极大地促进教学。通过网络课程,可以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架起一座数字化桥梁;通过网络课程提供的教学内容、在线讨论、在线答疑、作业布置、在线测试等功能,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开放教育。在这种趋势下,开发与应用网络课程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最近几年随着博客开始在教育领域的兴起,教师和学生逐渐成为教育博客的主角,网络世界可谓进入了"博客时代".由于博客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特征,它正开始成为一种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和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最近几年随着博客开始在教育领域的兴起,教师和学生逐渐成为教育博客的主角,网络世界可谓进入了“博客时代”。由于博客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特征,它正开始成为一种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和学习的工具。“博客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激荡思维、撞击思想火花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浪潮下,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界限,将网络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有效地增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数据结构为例,对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5.
陈建萍 《文教资料》2006,(5):163-16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年多来,我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初步总结出以下三种学习方法:(一)以合作为标志的学习方法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的,上课时,学生面对教师依次而坐,教学中多数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没有学生之间的合作。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面对的难题越来越多,单靠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攻克,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因…  相似文献   

6.
校园网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基于网络的多媒 体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给传统的教学思想 和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可 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 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全面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语文教育不断交互、不断整合的“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网络世界即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并产生一种新型的语文教育——“在线语文教学”与“在线语文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语文”,将与现实世界传统意义的语文不断“链接”和“交互”,共同构成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网络教学已走出探索阶段,迅速发展并崛起。作为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计算机网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支持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强有力的专用平台。这里所说的网络教学,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发布教学资料、在网络上共享教学资源,而是更深层次地通过网络实现在线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过多制约。  相似文献   

9.
薛文 《教育信息化》2005,(10S):63-65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给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信息的数字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已是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这种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为英语视听说教学提供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得教学成为师生互动、人与电脑互动的过程,提高了视听说教学的效果,从而优化了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