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初中不久,班上一位查姓同学,就因为他那一头天然卷曲而油光发亮的头发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在短时间内被封为班级的“四大太监”之首.我们都管他叫“猹公公”. 这不,才开学几个月,他就闹了不少笑话. 在一个看似风平浪静的晚上,我和同寝室的闺蜜吃完了夜宵,在走廊上散步,只见“猹公公”使劲伸着短小的“四肢”,横在走廊中“拦路抢劫”.他正张牙舞爪地冲着面前的人大吼大叫,装出气场十足的样子,可毕竟功底太浅,他脚下一滑,就以劈叉的姿势极其“妖娆”地倒在地上.  相似文献   

2.
“校公”就是校长公子的简称,也是他的外号。如此称呼似乎有些别扭,但其实很多人正是冲着这种别扭劲才这么叫的。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他是校长的公子,叫他的大名俞飞。后来听说了就叫他“校公”,他很不耐烦。警告了几次不见效,他开始说:“谁再这么叫就是水里爬的甲壳动物!”他这么恶狠狠地骂,却没  相似文献   

3.
现代名人中,鲁迅是造过字的。他写《故乡》一文,多次用到一个“猹”字:“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这个“猹”是啥玩意呢?鲁迅后来在致舒新城的信中,自己作了解释:“‘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吧。”鲁迅没有想到的是,“在”是个多音字,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里有一个“六一公公”,他为什么叫“六一”呢?是因为他排行六十一.还是因为他六十一岁?  相似文献   

5.
六一公公是鲁迅小说《社戏》中的一个人物。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经历了一个变化。其历程可以从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一段分析中见出端倪:“‘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这里的“也有观点”指的是《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前的传统的语文课堂,在社…  相似文献   

6.
现时大学的公选课出现了疲软的状态,有些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上公选课,学生的兴趣不大甚至反感。不知是我们的“独立思考”已被“初中等教育”消灭殆尽,还是我们的性格、价值观、思考方式已经被定格,再也容不得雕塑了?  相似文献   

7.
《鸿门宴》首句“沛公军霸上”。课本注 :“[沛公 ]刘邦 ,起兵于沛 (现在江苏省沛县 ) ,号称沛公。”说沛公是刘邦 ,他“起兵于沛” ,于是“号称沛公”。这些都是史有明证 ,自然是不容置疑的。但还是有使人生疑之处 :刘邦“起兵于沛” ,为何不像陈涉一样称“王” ,而称“公”呢 ?这“公”是指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呢 ,还是指别的职位 ?看来有必要补释一下。《史记·高祖本纪》云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开城门迎刘季 ,……乃立季为沛公。”裴马因《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 :“旧楚僭称王 ,其县宰为公。陈涉为楚王 ,沛公起应涉 ,故从楚制 ,…  相似文献   

8.
他是我们同学中最爱唱歌的一个。总是一到教学楼的走廊,他的嗓子就发痒,好像也只有走廊让他如此动情。“走廊歌星”,因此得名。那时,学校里男生多女生少,男生的眼长得格外大,女生的头仰得特别高。我们只是一群从田野里蹦出来的蚂蚱,在霓虹灯的闪烁下乱了方寸,惟独他,像一棵开花  相似文献   

9.
公鸡蛋     
从前有一个国王,暴虐任性。一次,他对一位大臣说:“我吃的鸡蛋都是母鸡生的,现在想尝尝公鸡蛋的滋味,命令你三天内把公鸡蛋找来,我将重赏你;如果三天内找不到公鸡蛋,我就要在第四天的早晨处死你。”大臣知道厄运将至,但又不敢公开违抗,只有悲伤地离开了朝廷。三天过去了,大臣无  相似文献   

10.
“猹”“汲”的正确读音山东马殿荣,张玉新“猹”和“汲”,1995年使用的新编初中语文第四册分别读作“zha和“ji”,我认为这是不规范的。先说“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规定,“猹”读“cha”,统读。再说“汲”。《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规定,汲...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来,“公”与“私”的本质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我们总认为“公”与“私”都是人的本质在现实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是人在认识和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与自身本质不同程度的统一状态。如果人能对自身价值及其客观需要确切认识和科学把握,自觉地、更大程度地保持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与自己本质协调一致,与社会完美统一,可谓“公”的状态。否则,人在其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中只是偏重自己本质的某一方面,片面地理解和追求自己不顾社会、没有责任的个人欲望,当这些欲望在特定环境中变为具体行动,就产生出形形…  相似文献   

12.
公手里提着一筐小鱼,从湖边慢慢走了上来,风吹动湖边的柳树,枝条像头发一样,一晃一晃,仿佛是在给公鞠躬;稚嫩的青草在风中飘动,好像给公铺成了一道绿色的地毯。一只蚊子停在筐边,似乎也想吃鱼了。公看见了,伸出巴掌,轻轻一按,那只倒霉的蚊子就去见阎王了。“公!”我大喊着从屋里冲出来,手里拿着公给我做的小风筝。  相似文献   

13.
黑鸡公好容易盼到了鸡年,当上了执年官儿。“我当官儿当然我说了算。”黑鸡公首先决定大兴土木,将自己的官衙整修一新。老朋友红鸡公劝黑鸡公说:“人云‘官不修衙’,您还是不要修了吧!”黑鸡公笑了笑说:“那是过去,现在谁不修啊?”红鸡公摇了摇头,想起了流传的“若想腰包鼓,官儿修衙府”的话儿,又点了点头。黑鸡公的官衙整修得极有特点:一抹儿黑颜色,黑门、黑窗、黑桌、黑椅、黑床、黑沙发……它甚至要把自己的红红冠子也弄成黑色。美容师说还是红的冠子好看,它白了一眼,说:“你没有看见人把黑头发染成黄头发、红头发吗?我喜欢把红的染成黑…  相似文献   

14.
《少年闰土》(五年制第九册23课)逦过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作者把少年闰土夏夜月下在海边西瓜地里刺猹的生动场面,作为特写镜头安排在文章的第一段,说明闰土跟“我”讲述的“看瓜刺猹”的动人情景至今不忘,以至在若干年后,闰土看瓜刺猹的英武形象仍然深  相似文献   

15.
鸡蛋公     
以前有个国王,暴虐成性。他喜欢吃鸡蛋。一天,他突发奇想:我吃的鸡蛋全是母鸡生的,不知道公鸡生的蛋味道怎样。于是,他命令一位大臣在三天之内找到公鸡蛋。如果找到公鸡蛋,他将得到一笔贵重的奖赏;如果找不着,就要在第四天的早晨处死他。三天过去了,大臣无法找到公鸡蛋。最后一  相似文献   

16.
我想就杨福家院士提倡的“培养好公民”谈一点体会。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公民”姓“公”,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想我们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17.
自1992年邓公盉出土面世以来,铭中“公”字,目前有“共”、“公”和“未识字”等三种解读意见。通观整篇铭文,发现其下字“尊”所从的偏旁在铸刻过程中错放了位置,导致学者们对“公”字误读。  相似文献   

18.
同学情深     
地震前,向孝廉是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此刻的他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他说,地震发生时自己在3楼的教室上课。“当时化学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说,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老师慌忙喊我们跑,我们就争相往门外涌。”在走廊上时,他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跑到一楼,楼顶的水泥块倒下来,噗的一下压在他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调公先生为胡山源老人写的第一篇文章《记山源先生》,刊在《文教资料》1984年第6期(该刊首次编发“胡山源专栏”)。胡老于1988年元旦以92岁高龄驾鹤西去,调公先生的《胡山源先生周年祭》登在1989年1月对日的《扬子晚报》“繁星”,是年第4期《文教资料》又在“胡山源专栏”上重登。两篇文章,读者对象不同,字里行间洋溢着师情和友情。调公先生是山源老人的晚辈,笔者是调公先生的晚辈,诵读两文,我感到:有些人经常相处,往后也就无所谓了,而另一些人一旦与之接触便终生难忘,兴趣爱好、人格力量的吸引,影响到自己…  相似文献   

20.
“公”与“私”在春秋战国时期即“论战纷纷”,各家言论各执一词,而孔子却“置身事外”——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多学者,多作“公”“私”之论。老子认为圣人的本质特点就在于“无私”,“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最低的标准也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庄子则提出了“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