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语言和文化,而且两者密不可分.因为语言是文化环境的产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是语言赖以存在的环境.然而,由于文化的多样性,生活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会发现,即使他们使用同一种语言,也很难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顺畅进行交流,因此文化及文化差异的渗透应该在语言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小学英语作为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更应该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以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交流在行为上体现为具有不同文化心理的言语者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在进行时外汉语教学时,就不仅要重视语言的信息功能,还要重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通过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了对外汉语非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特点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之前的中国与欧洲各自有其"文明"概念及其反映的观念.中文"文明"与西文"civlisation"在相遇之前是近义词,都是对自身行为及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认知与文化认同,表示各自文化价值所推崇的良好道德行为及以此为基础具有教化的社会;它与"野蛮"相对应,因而带有自我中心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色彩.但是,中国"文明"强调柔顺守正与文治教化,具有人际和谐与天人和谐的价值取向,主张对"他者"怀柔.欧洲人则在对外扩张中通过标榜"文明"而不断强化自我认同,贬低"他者",其文化与种族优越感成为殖民扩张的文化力,这种"文明"观念到19世纪中叶之后成为欧洲称霸世界的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旅游,开始就是以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出现的.现代旅游,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经济活动,但旅游的社会文化现象并没有因此而消弱.相反,随着经济重要性的增加而越来越大.旅游对社会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研究旅游与社会文化,目的就是认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交流语言在全世界范围迅速流行,也成了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第一选择,更是中国各个学段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所以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对英语词汇、语法等基础功能的学习,更是对英语语言中蕴含的文化思想的传播和交流。英语教师在进行英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文章主要分析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方式、高中实施数学文化教学的困境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利用好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如何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free talk,渗透西方礼仪文化free talk是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常把它设计在课堂之前,和学生问好,交流一些日常问题等。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西方礼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独特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构成语言的要素及其运用,无不含有文化的色彩.这是语言这个外壳的深层内涵.中西文化背景可说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体系.中国享有“烹饪王国“的美誉,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文明国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菜色种类流派繁多,菜色命名又多同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风情和历代名人相联系,带有浓厚的本民族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调解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性格。西方文化对现实的否定精神也使其生命力长期不衰。东西文明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自身的强大调节机制。中华民族文化是为现实服务的,西方文化则为理想服务,这与两种文化诞生的地理环境有关,受其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决定。然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就要突破这种决定和影响,各自在文明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文明之间的交流传播和渗透中寻找自身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顾秀梅 《文教资料》2005,(17):64-65
翻译是两种文化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根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归化或异化策略的选择应视两种语言文化及文化的差异、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等方面因素而定。归化与异化这对翻译策略相互渗透、相互兼容和相互促进,二者是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精神文化的形式包含了其审美性与审美功能的传导,同时艺术创造本身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也是人类审美情感及人文现象诸方面的反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渗透与演绎,在世界的文明史上留下了烙印。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其精神实质是不同因素之间处于一种良性平衡的理想状态。和谐文化视角下的课堂,应该是课堂诸要素融合成对立统一、相互渗透的共同体,是各要素和谐共存所呈现出的绝妙境界。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如今的课堂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教学评价“百般呵护”……的确,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里,高校抵御宗教渗透积累的对策和做法遭遇一些挑战,建立一种辅助性的隐形抵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阐述高校抵御宗教渗透隐性机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理解高校抵御宗教渗透行为发生的三种语境的看法,主张从开发制度环境和抵御机制构成要素的隐形功能出发构建高校抵御宗教渗透隐形机制.  相似文献   

14.
禁忌语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且是普遍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思维对文化的一种反应.本文从禁忌语的定义、起源、特点和功能四个方面对英语中的语言禁忌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对跨文化交际中英语文化的了解,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一、比较文学的源与流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比较文学的研究存在于它的名称出现之前.应该说,它是一种文学现象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升华的产物.因为用比较这一方法获得和交流知识,其本身和人类思维的历史同样古老而悠久.我国有几千年的古典文化传统,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我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它又善于和敏于摄取异域的文化思想素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因此,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也同样是源远  相似文献   

16.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寓于民俗文化之中,而民俗文化中又包含着舞蹈,两者互相渗透,互为依托,互相补充.民族文化像一个纽带将舞蹈文化与民间风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舞蹈艺术和民俗文化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7.
陈曦 《考试周刊》2008,(23):97-98
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两个要素.本文剖析了高职高专外语教学中将语言与文化分离的现象,论述了文化融入的必要性,提出了外语教学中文化融入的策略.旨在使外语教学更好地满足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目的及对外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教学中,要对两种交际文化进行对比,首先从文化谈起。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主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文化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东方文化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这一时期古老的东方文明没有消失,在很多领域影响了希腊文化,希腊化时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是大众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的流行,呈现出文化交流和共享、文化渗透和融合、文化创新和世俗化等现象,反映出大众相对自由交流和平等参与的心理满足,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的革新,张扬个性、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等社会心理,是多元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社会化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