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铁芳教授说:"没有故事的世界是单调苍白的,没有美德故事可述可听的人类生活是不值得欲求的."故事在儿童世界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映射着一颗颗纯真透明的心.  相似文献   

2.
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绘画是上帝给与幼儿的一种天赋,而且儿童画饱含着人之初的纯真与质朴,与艺术之间有着天然之合。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在绘画中幼儿达到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人所共知,美术是一种艺术。事实说明,涂涂抹抹、粘、剪、做、贴是儿童的天性,尽管那些太阳画得不圆,房子画得不正,比例极不准确,但充满着天真、纯洁的美,就是说儿童画是一门纯真的艺术,儿童作品是一个神话般的天地,真实地表现了儿童自己已经认识的世界,表现了儿童幼稚的生活感受,上天、入地、下海,在儿童的想像中是那么的容易。可以这样说:世界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作品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儿童想象之丰富、构思之大胆、手法之放纵,是成人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4.
英国童话小说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主要生平事迹与法国现代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十分相似,且在童话作品观念上也有重要的共同之处,皆呈现了儿童与成人的矛盾冲突,呼唤成人世界最纯真的童心回归。本文将从童心角度出发,探讨儿童与成人对立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外最近有许多研究都显示,电视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都戕害儿童身心。一、童年消失现代电子媒体使孩子们有机会“虚拟”式地介入成人生活,使儿童可以轻易地窥知成人世界的秘密,最终促成了成人与儿童的模糊化,或“童年的消逝”。在发达的电子媒体下成长的青少年,又受到网络游戏的干扰,他们逐渐丧失了培养自制力、是非心的阶段,在面对成年人世界的种种烦恼、挫折和困惑后,他们不再保持纯真。二、扼杀创造有关脑部功能的研究显示,一天看两个小时以上的电视会对小孩的脑部造成直接的伤害。看电视会刺激脑神经网的发育,使儿童具攻击性、忍耐力差或…  相似文献   

6.
1.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家老子就曾指出,成熟的、有智慧的圣人的精神状态是与儿童一致的;一个人达到人生智慧和真趣的极致,便是“复归于婴孩”,有一颗纯真朴素的童心。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往往认为儿童混沌初开、蒙昧无知,而成人则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强壮的体力,要比儿童复杂、成熟。在他们眼中,儿童只能是乞求成人爱怜的宠物或依附于成人的“下等人”。从这一方面来看,老子的话真有些惊世骇俗。然而,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对儿童的精神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明代的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纯假纯真,最…  相似文献   

7.
越过儿童与教化之间的纠缠,儿童现象世界作为一种本真的存在,对哲学上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儿童是成人的根,童心是儿童存有的根,童心自然是成人的根,童心乃人类文化与自然历史之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童心""赤子之心"是"善端"之发源地;在西方哲学中,善是理性自然进程中之"普遍原理".因此,童心是善之奠基.只有首先护持先验之"童心",个体与城邦之"善"才有可能.以"童心为善奠基"反思儿童研究的地位,儿童研究理应成为未来关于人的研究之中心学科.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不需要教育,教育学的理论逻辑首先在于认识到儿童精神的本性,复归儿童生活的本真,发现作为善之奠基的童心哲学.  相似文献   

8.
周晓波 《江苏教育》2014,(21):20-22
<正>老诗人圣野先生在他的诗论中曾说过:"有人说,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是否也可以让我这么说:‘儿童诗,是诗中的诗。'它是用朝霞一般的色彩织成的,因为,它说的是一种天蓝色的水晶一般明净的语言。"他还说:"一首好的儿童诗,不只是孩子们喜欢,连老师、家长,也会无限喜欢。它是用星星和花朵,用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一支绚丽的纽带。诗的世界,是一个真的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它歌颂了一个纯洁美好的心灵。"的确,优秀的儿童诗堪称是"诗中之诗",因为它们是用最美、最纯净的语言构筑起一个最纯真美好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梦回呼兰河——简论萧红《呼兰河传》的拟儿童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红的《呼兰河传》运用拟儿童视角,即儿童纯真与成人理性相糅的视角,去观照自己已逝的童年家园,用纯真的语言表现童真童趣,透过儿童的心灵世界来窥探百味人生,隐含着作家深切的悲哀和苍凉的况味,充溢着一种成熟生命对人间冷暖的关爱,从而走向一种超越的精神高度。  相似文献   

10.
斯蒂文森的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儿童诗,包括以下内容:可爱的童心童趣,使身边平淡无奇的日常事物兴味盎然;天真的想象和幻想使平淡的生活富有生气;儿童对规矩的不满与守规矩;纯真的感恩之心与爱心。这些,都是可爱的童心的表现,可以说童心是太阳,为一切披上了诗意的金辉。  相似文献   

11.
成剑 《江苏教育》2012,(34):20-22
当前,"儿童"和"儿童文化"的缺席,让小学美育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受到了威胁。成人的过分干预和成人文化过盛,影响着小学美育建设的实效。然而,对于教育,尤其是美育来说,尊重儿童与儿童文化的存在,顺应儿童的天性,呵护纯真的童心,追寻童年的诗意,是何等重要!理想的小学美育应当弘扬"游戏精神",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审美;回归"生活世界",美在儿童熟悉的地方;支持"自由创造",展现属于儿童的精彩;突出"童话色彩",让童话陪伴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12.
瞿学登 《甘肃教育》2014,(13):57-57
正特级教师王丽曾说过:"语文课的意义绝不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深层次、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怀揣一颗纯真的心,以纯真的心灵去看待世界。传统语文课程只把听、说、读、写作  相似文献   

13.
<正>童心犹如一颗蕴藏于蚌里的珍珠,晶莹闪亮,纯真透明,具有向真性、向善性、向美性。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里说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可见要做真人还得拥有一颗童心,不然就难修成正果。教师永葆一颗童心,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童心,顺应童心,才能满足儿童言语与精神共生的需要,课堂里学生才会心门洞开,睿智绽放。  相似文献   

14.
儿童离我们有多远?且不说我们身边有许多儿童,只说我们成人自己也曾经是儿童,而且这个儿童还悄悄地活在我们身上,就像大树幼年的年轮永远藏在大树的身躯里--它处在树的核心,默默滋养着大树.在我看来,童年之与成人,也如幼苗之与大树.所以,儿童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与儿童实际上是零距离.  相似文献   

15.
儿童习作中的原生态之美,是儿童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儿童的率真,儿童的烂漫,儿童的情趣,一种天然的单纯,一种不含任何杂质的纯真的美。儿童是本能的缪斯,他们执有最纯真的情感和最丰富的想象,他们总是用自己明亮的双眸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纯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发现世界的神奇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6.
童心犹如一颗蕴藏于蚌里的珍珠,晶莹闪亮,纯真透明,具有向真性、向善性、向美性.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里说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可见要做真人还得拥有一颗童心,不然就难修成正果.教师永葆一颗童心,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童心,顺应童心,才能满足儿童言语与精神共生的需要,课堂里学生才会心门洞开,睿智绽放.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以其纯真质朴、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风格,走进了儿童的情感世界,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同时又以其深刻的社会人文关怀和宏大的主题叙事,备受成人的青睐。他的作品承载着梦想与人生、人与自然、生存与环境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回归儿童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白芸 《上海教育》2002,(18):56-57
学生文化作为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它是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对学生所产生的影晌也是非正式的.其中蕴涵着学生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从而形成一种隐性“环境”,影响着其中的每一个学生,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这种文化。可以说,学生文化在不断增添隐陛课程的内容。其多样性和互补性的特征,是对学校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用稚拙颠歪的线条,拼接成似是而非,甚至莫名其妙的形状时,成人难以读懂,而幼儿却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汽车,这是爸爸,这是房子,这是小河……”,成人才恍然大悟,这就是儿童绘画中的童趣,即幼儿眼中的真实世界。因此,我认为引导儿童以童心作画,体现儿童的童趣是儿童绘画的生命。一、儿童绘画的特点1.儿童画与成人艺术创作有本质区别。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不同的,儿童的世界是诗的、童话的世界,成人艺术创作是在一种观念支配下,在技法和表达上刻意追求;儿童画的特征是儿童心智和心绪的自然流露,而儿童画表现出来的为成人所称道的趣味…  相似文献   

20.
儿童具有纯真的天性,这种天性决定了儿童对于世界怀有一颗创造、真诚和博爱的心,也就是爱美的心.对儿童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而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美”的形象来感染和教育人的.本文对最近热销的《开明国语课本》选文中的六类形象进行审美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形象的感性化、趣味化、儿童化、生活化的特征,给人以真、善、美的审美愉悦.为我们现在进一步科学地编写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一些启示,从而更好地对儿童实施真善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