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讲述了吴摩西和牛爱国祖孙两代为了寻找能说得上话的知己而流浪的经历。小说巧妙地采用两段式结构分别描绘了两代人的故事,以一个从延津出走,一个回归延津来联系两段故事,展现了人物血缘代际之间极强的宿命性,话锋直指现代乡土中国的"大历史"。小说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出延津记"的主人公杨百顺家有着祖传的做豆腐的手艺,而杨百顺对此十分厌恶,他在经历几番辗转之后,竟然于偶然机会拜了传教士老  相似文献   

2.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用语言建构的乡村史,是一部"去历史化"的乡土寓言,也是一部倾吐心灵孤独的"中国经验"史,一部底层中国人的言说史。小说由说话开始,把读者由日常的民间生活、家庭伦理引向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思考,拷问中国人生存之荒诞,而荒诞来自语言的不能交流,从而语言成了产生荒诞的根源,《一句顶一万句》进而促使人思考,既然语言是人的本质,语言能否交流,语言能否成为对抗"荒诞",寻找意义的利器。  相似文献   

3.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倾心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人物繁多,故事复杂琐碎。从内容来讲,它分为上部"出延津记"和下部"回延津记"两个部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可以划分为表层叙事和深层叙事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一句顶一万句》借杨百顺和牛爱国寻找"说得着"的故事和"喊丧""社火""喷空"等带有地方色彩活动展现国民"说不着"的困境和对"说得着"的寻找,描画了国人孤独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困境。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发现这种"孤独"是中国传统世俗文化的产物,源自民族文化的底层,因此被称为"中国式孤独"。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被冠以"中国人的千年孤独"之称谓,它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对孤独的诠释上,体现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根源。两部小说对孤独的形象化解说,对孤独中的行走与坚守以及所导致的不同结局的描写,都是这种文化差异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潘珊英 《中国教师》2013,(24):45-46
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一至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有三个要求:一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二是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三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根据上述要求,教师通常将"写话"目标分解为循序渐进的两个阶段,即小学一年级"写句",小学二年级"连句"。小学一年级外来民工子弟班的学生既缺乏学前阅读经验,又没  相似文献   

7.
在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吴摩西与老詹和老詹的教堂图的关系是值得寻味的关系,应是这部小说里亮点中的亮点。刘震云是一个非常坚实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比较倾向于叙写生活中的常事,当我读到吴摩西时,我希望看到更高一点的亮光,能照亮我们。如果能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照亮我们,这个照亮也许比一直是天国的圣火照亮我们更有生活的意味,也更具有文学审美。可喜的是,这点亮光一直都没熄,一直都伴随着吴摩西,一直都埋藏在他的心里,他有可能不知其所以然,可他却感到他的心至死都倾向于它,系于它。  相似文献   

8.
获茅盾文学奖的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以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简单朴实的语言形式,勾勒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生存状况。看起来通篇是在写"说话",其实是写世道与人心,写人生与人性。  相似文献   

9.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自面世以来,尤其是获茅盾文学奖以来,评论如潮,褒贬不一。《一句顶一万句》是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种形象阐释,它揭示了人物存在的荒谬、孤独、虚无以及"为他"存在的处境,是新世纪底层叙事中,既关注农民物质生存困境,又深入探寻其心灵存在方式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0.
独木不成林,但独句可成段.段落往往长于句子,一个段落常常由N个句子组成.可为了表达需要,独句也可成段.好的独句段往往比冗长的段落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开合简洁,互相照应.为了强调某种情感或主题,作者把经典语句从中抽取出来,放在醒目的首尾处,使之遥相呼应,首尾圆合.如:《珍珠鸟》开篇:"真好,朋友送我一只珍珠鸟."结尾:"信任,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成对的独句段,其表意能量丝毫不亚于长段落.开篇"真好"言简意赅地铺垫了作者对鸟的深情厚谊,也为后来的"信任"埋下伏笔;文末独句段快速为文章挽了个结,爽快地回答为什么"真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恨海》是晚清小说家吴趼人颇为得意的中篇写情小说。本文试从《恨海》开篇的一段议论出发,拟称其为"情论",从具体内涵、文论缘起、文本表现以及其内涵拓展四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O宾格+VP"句是韩国语的一个基本的句法结构,在韩国语各类句型中与把字句的关系最密切。本文通过调查统计韩国小说《九刺鱼》,《七朵水仙花》和中国小说《北京人在纽约》,《骆驼祥子》的相应语料,讨论韩国语宾述句对应把字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以平实的笔调描绘了平凡人琐碎的生活故事,其中蕴含着对生存本质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探寻,展示了荒诞世界里孤独的灵魂,悲悯并审视人们为逃离生存困境、寻找人生归宿所做的努力,在对凡俗人生的体察中体现出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抓住三个"记":"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小说中的其他人最能‘记住’孔乙己的又是什么";"这些人是真的记住孔乙己了吗",帮助学生从情节的表层走向逻辑的内里,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文本价值进行形象的感悟和智慧的思考,也使得课堂教学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词序颠倒,是指词语相同、顺序颠倒的一种修辞现象.如词语"编选"与"选编", "洗白"与"白洗";成语"异曲同工"与"同工异曲","如日中天"与"中天如日":短语"知而行"(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与"行而知"(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得见人"与"见不得人";诗词"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与"黄河流入海","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文章"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与"汝之不惠,甚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鲁迅《药》)与"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广告"看《买卖世界》,做世界买卖"(.《买卖世界》),"是名家写的好看小说,非名家写的看好小说"(《上海小说》),等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放胆写""乐于写",就要放低起点,从句段的仿写开始,循序渐进,多元评价,激发兴趣,并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多阅读、勤积累,丰富体验,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21,(3):103-108
<正>"人生如梦",虽是一句常言俗语,但细思之下,却富涵深刻的哲学思想、文学思致与人生观照。在唐人传奇中,以"梦境"为小说中主要结构的作品相当多,如《秦梦记》《三梦记》《杜子春》等皆是,而其中沈既济的《枕中记》及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无疑是最获瞩目的,有关这两篇小说的讨论,篇章甚多,精辟的论点也不少,在此不一一枚举,仅从"人生如梦"的角度诠说这两篇小说不同的意旨。  相似文献   

18.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迄今最成熟的作品,素有中国版《百年孤独》之称。《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别具特色,从说话体语言到"缀段性"结构,从"说书"叙事风格到平衡式的叙事模式,都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美学有很大关联,本文从该小说文本出发,探讨其中蕴含的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吴趼人是晚清著名小说家,也是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坚定追随者,然而最后他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走向了维新派小说理论的对立面。以吴趼人的《恨海》为例,揭示吴趼人在创作上悖离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原因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一 )近几年我比较注意写句题的设计。两年来我出的写句题与高考写句题神形相契且先于高考题"面世"。如: 1999年荆州中考卷的第 23题: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下文成为语意完整的一段话。北约的狂轰滥炸,使南联盟成千上万人伤亡,有近百万难民流离失所。难道这是"人道主义",是"维护人权" ?北约的狂轰滥炸,使南联盟的国民经济和生活环境遭到巨大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难道这是"人道主义",是"维护人权" ?北约又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   (答案:难道这也是"人道主义",是"维护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