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抢银行     
  相似文献   

2.
另类童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近日登陆几个颇有影响的论坛,竟看到了“给英雄人物找个死法”的贴子,一些中学生把雷锋的死因总结成“雷锋是因为帮人太多累死”、“是由于驾驶技术不好撞死”,更多跟贴认为“雷锋是看了楼主的帖子后被气死”,还有的说“黄继光冲锋时因被石头绊倒,所以正好倒在枪眼上”……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福柯观点学校是“生产”学生的工厂,其目标与其说是培养“真正的人性”,还不如说是“塑造观念统一的群体”,使他们能成为确保社会机制正常运行,能产生经济效益,能服从规定的顺民。课程是维护或修改话语以及占有话语知识和权力的政治方式,课程用它掌握的知识和权力,无非是在形成具有思想原则的群体,无非是在散布和占有话语。  相似文献   

4.
我们企图排斥别人,于是就为我们的排斥找了一个理由,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仅仅是因为道不同,还是你傲慢固执,无法听取别人对你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6.
多少年来,童话是祖母上唇边的故事、是母亲低吟的歌谣、是挂在孩子夜空里一个神奇的梦?温馨而又美丽的童话意味着“浪漫”“天真”和“纯粹”,被天下父母加入了自己的诠释,变成一种观念的图解,成为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依我看,科举考试,应算作中国的"五大发明"之一。 因为西方人还在靠战争功过任用官吏、靠世袭延续爵位时,我们的老祖宗就在公元 7世纪发明了科举考试制度,并沿续了 1300余年。这是很让洋人吃惊的。据说,当年伏尔泰得知遥远的东方居然有这么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文官制度"时,佩服了好大一阵子。 "科考"是为国家(其实是为帝王家)选才,因而官方极为看重货真价实,历来对科场作弊惩治甚严。轻则杖责、抄家、流放,重则"嚓、嚓、嚓",人头落地。 至今,尽管今日之高考承袭了昔日"科考"不少弊端 ,但它仍然被中国老百姓视…  相似文献   

8.
丁声扬 《广东教育》2006,(12):34-34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名好的教师不是不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能善于利用好这个“物”。此“物”不用,“物”就是死的;用之不当,“物”不但无益,还会起反作用;活用了,“物”也就用活了,当然人也就受益多多。怎么来解读好“教参”这个“物”呢?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参加了市数学优质课的评选工作,心里颇不宁静.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觉得,教师若能以课为镜,则可以促成长.认真反思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本身专业成长的必经通道.下面是我对本次优质课的一些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参加了市数学优质课的评选工作,心里颇不宁静.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觉得,教师若能以课为镜,则可以促成长.认真反思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本身专业成长的必经通道.下面是我对本次优质课的一些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名好的教师不是不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能善于利用好这个“物”。此“物”不用,“物”就是死的;用之不当,“物”不但无益,还会起反作用;活用了,“物”也就用活了,当然人也就受益多多。怎么来解读好“教参”这个“物”呢?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教参不能等同于参考书。即是教学参考,教师就不能拘束于参考书,应该将触角伸向更多的“他山之石”。一本参考书即便是再详尽,也难免会有错漏之处。而且光用一本参考书,难免会让师生产生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答案,这样就限制了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百花齐放”。此外,教参本身也应该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如学科资料之间的交叉使用。像语文教学,就不单纯是教学生认几个字,学几点语法,欣赏几篇文章了事。在语文知识里头就涉及到政治、历史、数理化、美学等。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能多掌握点这些方面的教参,那上课自然是如鱼得水。再如学生也可以作为教参之一。教师该教什么,其实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但实际上,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调查研究,教师可从中得知该教什么、学生该怎么学,这不也是教学中的参考吗?教参不能等同于教案本。教师写教案,自然是要去查阅...  相似文献   

12.
聪敏靓丽、20岁刚出头的出纳员 朱琳,在向公安局邢警队长熊能叔 叔讲述银行被劫的经过:"昨天是周 末,我值班。他走近窗口,将皮包放 在柜台上,用手枪顶着我的头说: '如果你报警,我就开枪打死你。'我 只好按他的意思把钱装进我们银行 专用的钱袋,交给了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日历纸一页页被撕去,我们长大了,我们的世界一下子多了许多规则、束缚和压抑。纯真消失了,感觉迟钝了,想象力不见了……怀念小时候,其实是想回到那段放肆、轻松的日子。就像不想长大的小孩可以去永无岛,要寻回童心的我们可以来做《白日梦》,这里一切一切都属于孩子时的梦,荒诞、夸张、离奇在这里都成为合理,没有规则,无拘无束,XDJM们呀,痛痛快快尽情地撒野吧!  相似文献   

14.
从文本分析的角度,解读几首古诗。这些古诗包括杜甫诗四首,曹操诗两首,沈佺期诗一首。这些诗歌有以下特点:一、矛盾的不平等,细节的真实,青春昂扬的活力,苦涩的发笑;二、深厚的情感,"单纯的乐观";三、"局外人"的诙谐。通过分析,以期能对文本解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解读威廉·布莱克的两首玫瑰诗歌The Sick Rose和My Pretty Rose Tree,带大家走近诗人布莱克笔下的“病”玫瑰和“妒”玫瑰.我们应该在了解诗歌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拥有各自独特的见解,才能品味出这些诗作的异同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顾银乔 《师道》2004,(5):23-24
《窦娥冤》是中学语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都把它当作重点讲读课来处理。然而,关于这篇课的主题思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窦娥的冤案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等等。与高中语新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2001年版)就是这样评析的:  相似文献   

17.
我已经不止一次看网上“洪战辉带妹求学记”的报道.越读越觉得他的形象突出.发现他简直就是一个“另类”。  相似文献   

18.
曹操的作品大多如黄钟大吕,气势沉雄,风骨俨然,一扫文坛此前的浮华绮靡之弊,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开一代诗风。文人曹操经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彬彬之盛”的建安时代。具体到《短歌行》,刻意绕开其文学因素,只谈本诗主观上也许无意客观上却可能“歪打正着”的政治效应(或曰人才“羊群效应”),即将之当作以吸附人才之隐性主题的文学作品来解读,是一件饶有意味甚至可能是很有意义的事。首先,《短歌行》中关于生命与酒的感伤代表着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生命意识,容易引起知识分子在人生经验方面的共鸣。两汉是生命意识全面觉醒的时代,人们对时间绝尘…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1896年至193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诗人作家。其代表诗作《再别康桥》问世以来,褒贬不定。音节的和谐,意境的恬美,使该诗备受青睐,但脱离时代背景,抒写个人感伤与惆怅,又为一些读者所不齿。近年来,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再别康桥》再次被选入了高中语文第一册。笔者于教学中,根据对该诗不同的接受态度,结合徐志摩生平及相关资料,深入探讨《,再别康桥》的思想主题,且形成了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20.
参加1983年高考的同学对作文题<挖井>肯定是记忆犹深的.考题是一幅漫画:一个人连续挖了四五个坑找水.最深的地方,离下面的水只有一两锹的距离了.可他没有继续下去,扬长而去了.要求介绍画面内容,并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