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代替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学生丁:"要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相似文献   

2.
谁解家书味     
《招生考试通讯》2012,(10):I0013-I0013
湖北卷: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  相似文献   

3.
弟弟真逗     
我有一个弟弟,他叫陈骏。在我们家,他最小,还在上幼儿园呢。有一次,我正在给哥哥写信,弟弟见了,不解地问:"哥哥,你写什么啊?"我说:"写信啊。"  相似文献   

4.
<正>科技是把"双刃剑"。有关科技的利与弊,近年来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这一现象也直接反映在了高考语文试题中——连续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涉及这一话题,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高考作文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科技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冲击"——科技会不会对文化构成冲击?又会构成什么样的冲击?2012年湖北卷作文题就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到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  相似文献   

5.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轻松地走进教室."卢老师,王亮星期天的家庭作业又没有完成."一个小组长跑上讲台向我汇报."什么?我上周才批评了他一顿啊!"我再也轻松不起来:"孩子啊孩子,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从窗户望出去,看到对面工厂的墙壁上长出些小草,嫩绿嫩绿的,十分可爱.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小草可以生长在墙壁上呢?"妈妈说:"草的生命力很强,草的种子落到哪儿,就在哪儿生长,从不怕困难."我听了感叹地说:"哇!小草可真厉害啊!"妈妈笑着对我说:"是啊."我说:"嗯,我以后也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妈妈摸摸我的头说:"这才是我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7.
<正>用最深情的方式倾诉心事看过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突然也想试着写一封信。其实,这封信在看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时就想写了。以前老师要求我们读《傅雷家书》,我们理解不了老师的用心,老师叫我们写信,写给家人写给朋友,但我们总是有很多顾滤。信这种东西,被当成作业写出来,给别人看,总觉得像被扒了衣服展览一样,很羞耻。而且,信是多么不时髦的东西啊,现在谁还写信啊。但有时候,某个刹那,我发现网络让世界变小的同时,好像也让世界变大了,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更远了。我们可以轻  相似文献   

8.
张爱霞 《河北教育》2007,(10):38-38
早上刚刚进入学校,政教处的孙主任就叫住了我,他神色凝重.我有种预感:出事了!果然,他压低了声音:"你了解你班的小迎吗?""不是很了解,怎么了?"我慌忙问."昨天晚上,我抓到一批学生在厕所里偷偷吸烟,其中就有他.""啊!"我不由地叫了一声.我刚接手这个班还不到一周,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况且自我当班主任以来,也从没遇到过这种事情."你找他了解一下情况."我忙点了点头,身上的血不由从脚底窜向大脑,只觉得头要涨开了.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信     
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  相似文献   

10.
[课例] 我在教学<黄继光>一文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疑问:"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非常勇敢.可是他为什么不用别的办法呢?"学生的问题中包含着"黄继光这样做值不值得"的价值评判.我灵机一动,将问题抛回给学生,顺势说道:"是啊,有没有别的办法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替黄继光想想办法."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可用石块塞住机枪口."有的说:"不成,黄继光已经身负重伤,没有力气搬石头了."有的说:"就算黄继光真的能搬动石头,时间也来不及了."……通过争议,学生懂得了要夺取战斗的胜利,黄继光只有献出自己的血肉之躯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编读互联     
《新作文》2005,(5)
来信节录:《新作文》的朋友们你们好啊!我是黑龙江绥化市第七中学初三(4)班的一名活泼可爱的女生,真高兴能给你们写信。我可是《新作文》的铁杆"粉丝"啊。真快啊,与《新作文》在一起的日子真的很快乐。这种快乐,别人感觉不到,只有自己用心慢慢地去品味。我与《新作文》是在三年前认识的,当我慢慢地翻阅《新作文》时,就好像是一个多年不见的故友在陪  相似文献   

12.
正在给学生朗读金波爷爷写的《尖尖的草帽》: "我停住脚步.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老师,老师,我觉得作者多写了几个‘我’字,可以把后面两个‘我’字删掉."宾相凯打断了我的朗读. 许多同学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是啊,老师您说过的,一句话里有一个主语在前面就可以了,这里都有三个‘我’了."  相似文献   

13.
再有几天就要中招考试了.刚进行了最后一次模拟测试,星期日改完试卷,我打开电脑,上网浏览.忽然."风云九六"群对话框跃入眼帘,是不是我教的班的学生建的群呀?我继续观察,有人问:"谁是闻英?"忽然,一学生说:"老梁在群里!"一时间大家都说开了:"哦!""晕啊!""谁干的?"还有人问:"老梁是谁啊?""政治老师啊!""谁把老梁搞进来的呃?还让不让人活了,晕!""谁加的,快删!"一会儿,我就被请出了这个群.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班会上,我对学生说:"过几天,我班要开一次家长会,而且要开好,开出成效."话音刚落,张明同学倏地站起来说:"我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身体又不好,怎么来开家长会啊?" "我的父母也不在家,家长会怎么开呀?"同学们议论纷纷. "同学们,家长会越是难开,我们越要想办法开好."我说,"我的想法是家长会就定在下周四下午3点准时召开,要求所有家长不得缺席." 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困惑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信     
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离家归队多日,也没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信很短,有时不过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里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的,反面写信,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而且家中好像没有像样的笔,信中有着五颜六色的笔迹。战友们读家书时往往都异常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到家里人对我的思念,我总平静地读,然后收起…  相似文献   

16.
妈妈深深地爱着我.妈妈的爱有各种方式,亲我、哄我、骂我、打我……只是,有一种爱是伤害. 四年级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妈妈对我说:"梦婷啊,这次考试你能考进班上前五名,我会给你买个E百分."母亲的话让我的心剧跳起来,拥有"E百分",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啊!我们班上只有两位学生有,他们拿出"E百分"时,蜂拥围上的同学们常常会让他们的脸上写满骄傲."E百分"几乎是我四年级时的全部希望啊.  相似文献   

17.
女儿曾经愤怒地问我:"爸爸,我是妈妈亲生的吗?" 我惊诧地回答:"是啊!这一点毫无疑问." 女儿质问:"那她为什么这样对我,总是看着我不顺眼,批评我."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 上课开始,我先播放了一段视频:旧式的学堂里,几个身着古代服饰的学童正在摇头晃脑地吟诵古文.学生们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他们读的是古文,他们读书的样子多有趣啊!"我告诉学生:"他们读的古文也叫文言文,今天我们也要学一篇小古文."学生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9.
为失败而笑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轧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很痛苦."乙说:"我当然痛苦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它深刻的另一面,那就是,这个乙倒是个实际的人.  相似文献   

20.
小温,一个特别的孩子.班里所有任课老师都对他印象深刻. 他会用种种特殊表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在校内班车上,他与学生吵闹,老师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啊?"他头一歪,说:"我天生就是一只猴子,就喜欢这么上蹿下跳不老实啊." 对他,我采取过多种方法——找家长谈话,没效果;各科老师轮番教育,他满不在乎;单独放一桌,冷淡他,他变本加厉.任课老师跟我说:"咱班要是没有他,就老好了."是啊,这我知道,但我更知道我们班不可能没有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