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档案》2012,(7):65
云居寺位于北京房山区,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的一大宝库。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寺院坐西朝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其中,"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临邹城之北而立两座小山,一曰钢山,一曰铁山.风光秀丽,历史厚重,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当数北周时期留下的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的铁山之阳的摩崖石刻.自从发现清乾隆年间关于此处石刻的记载后名声大震.1988年1月,铁山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邹城市葛山、峄山摩崖石刻并入铁山摩崖石刻,经国务院批准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距北京75公里的石经山,沟壑幽深,是佛教名刹云居寺的所在地。依山而筑的寺殿宇虽然早已毁于战火,但其遗址仍清晰可辨。在云居寺东北向的峭壁上,凿有九个山洞,  相似文献   

4.
北京房山县石经山(初名白带山)云居寺因藏有石刻佛经而闻名于世。石经始刻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历时千余载,鐫刻佛经千余种,计15000余石。这些石经久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是我国古代石刻佛经的瑰宝。但因传世的碑数太少,无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1956年——1958年期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中国佛教学会对石经进行了发掘、整理和全面传拓,石经的全部内容始呈现于世人面前。《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将石经作为首选参校本。其石经上的说明性文字,如刻经的目的、年代,数  相似文献   

5.
武氏墓群石刻,又叫武氏祠,位于喜祥县城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现存石狮、石阙各一对,汉碑三块,汉画像石四十四块.双阙石刻画面和四十四块汉代画像石,画面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湛,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  相似文献   

6.
1999年9月9日,北京房山云居寺举行了盛大的“云居寺石经回归地穴仪式”。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是继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之后我国又一伟大的古代工程,堪称国之重宝。由于大气污染等原因,石经严重风化,有的字画脱落,有的表面呈粉末状,为了保护好这些传世之宝,专家认为这些石经重新归放原埋藏处的石经塔地穴封藏是防止石经风化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谷积梵声     
房山地区宗教源起久远.据元代碑刻记载,早在东汉时期,房山的六聘山就已经创建了天开寺.房山地区的早期佛教发展史开北京地区佛教发展之先河.自隋唐至元明绵延千年的刻经事业成为房山佛教发展的主线,房山地区也由此形成了三个重要的佛教文化区——以云居寺、上方山为代表的西南佛教文化区,以谷积山为代表的东北佛教文化区和以大历禅寺、瑞云寺、显光寺为代表的西北佛教文化区.这三个佛教文化区成鼎足之势,主导着北京西南的佛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京地区的佛教发展.  相似文献   

8.
1981年在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出土的佛祖肉身舍利,原珍藏在国家金库后又保存在首都博物馆,曾于2009年6月23日重回云居寺,并开始为期10天的公众观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家对全国文物进行了考察、鉴定,专家们称陕西是文物"大大省".而在陕西的文物中,石刻文物也就是石刻档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单就石刻来说,陕西也是石刻档案的"大大省".在三秦大地上,无论是关中平川、陕北高原,还是秦岭山区、陕南盆地,到处都布满了石刻.地面有数不清的碑碣,山上又有众多的摩崖,地下还有大量的墓志.这满山遍野的石刻,形成了陕西的一大文化景观,使三秦大地成了一个立体的天然"石刻档案馆".  相似文献   

10.
武氏墓群石刻,又叫武氏祠,位于喜祥县城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现存石狮、石阙各一对,汉碑三块,汉画像石四十四块。双阙石刻画面和四十四块汉代画像石,画面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湛,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与同时期的埃及石刻、希腊瓶画并列为世界艺术三大瑰宝,堪称世界一绝。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奠定了在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美术学和民俗学研究上的价值地…  相似文献   

11.
民间石刻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载体,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在悠久历史条件影响下,山西省有丰富的民间石刻,但很多散佚无考,即使是侥幸保存下来的,也面临损毁的境地.山西省图书馆通过征集民间石刻拓片的方式,在保护民间石刻及保护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智化寺大观     
王兰顺 《北京档案》2005,(12):44-45
前不久,笔者去云居寺参观,不禁为那里的石经宝藏所叹服.走进中院东侧殿,听见服务生正用高吭的声音介绍着殿内所陈列的<乾隆版大藏经>,当他讲到,这些雕刻精美的<大藏经>竟来自于智化寺时,我不由得心中一震,看来我对智化寺的了解太少了,我决定再去智化寺,针对那里的藏经情况进行探访.  相似文献   

13.
4月28日北京市政府就房山区云居寺发现佛舍利一事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首都有5家报纸于当天和次日发了各自记者的报道,但对事实却说法不一. 第一,新闻发布人不同。北京晚报说是赵朴初宣布的云居寺发现佛舍利,北京日报则报道为陈昊  相似文献   

14.
王丽华 《中国索引》2007,5(1):44-47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是由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一款有关历代石刻资料的全文检索软件。有单机版和网络版两种。它提供纲目浏览和全文检索,检索功能强大,数据质量较高,但亦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刻作为一种文献载体和文化形式,其适用范围之广,应用规模之大,以及存在时代之久,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与中国毗邻的一些周边国家,例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有不少华文石刻,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以来,石刻这一中国文化特产,更随着许多漂洋过海到海外谋生的中国人漂泊远行,来到了异国他乡。至今,我们在海外的许多唐人街、中国城,还时常可以看到当地华侨树立的“天下为公”、“礼义廉耻”之类的石刻牌坊,在华侨墓地也可以看到许多华文石刻。1936年,当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庆祝建校三百周年时,中…  相似文献   

16.
刻字于石,传于后世,是中国历代以来的传统.与甲骨、青铜器、简犊、帛书等一样,石头自古即成为记录文字的重要载体.实际上,中国刻石的兴盛是汉代以后的事情,汉代的刻石堪称中国石刻的原点,甚至称之为古典也不为过.因此汉代碑刻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中国石刻的原点和古典.汉代碑刻包含了两汉时代的碣、碑、墓志、画像石题记、摩崖、石人石兽题字、黄肠石题字、居住建筑类石刻题字等所有的石刻文字,是严谨和规范的学术概念,不包含没有文字的汉代艺术石刻.汉代碑刻是研究汉代社会风俗、意识形态、历史史实以及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曾毅公《石刻考工录》著录历代石刻刻工人名,诚为金石学别开生面后来居上之作,惜其取资未广,见闻有限,故颇有遗漏,虽经官桂铨、刘汉忠二氏为之拾遗补缺(见《文献》1990年第1期官桂铨《〈石刻考工录〉补正》,《文献》1991年第3期刘汉忠《〈石刻考工录〉续补》),犹未尽完备。笔者近年涉猎石刻文献,于石刻刻工颇多留心,时日既久,累聚渐多,今不避琐细,先将所补辑之宋代刻工抄为一篇,公诸同好,世之治金石之学者  相似文献   

18.
哥廷根的山林就是小夜曲.哥廷根的山不是怪石嶙峋的高山,这里土多于石;但是却确又有山的气势.山顶上的俾斯麦塔高踞群山之巅,在云雾升腾时,在乱云中露出的塔顶,望之也颇有蓬莱仙山之概.  相似文献   

19.
一、版画和中国传统版画的特点按照国际艺术界对版画的通行的认识,它是一种经过刻版再进行印刷的图画。其中包孕有以下的内涵:1.它是使用专门为了印制而制成的版,经过印刷而成的图画。2.雕刻它的底版,所用的大体上有刀刻和化学药品蚀刻两种方式。就是蚀刻,底版也得先经过某种雕刻性质的处理。因而用具是硬性的,和绘画之应用软件毛质笔等大不相同。3.从雕印类型上分,有四大类:凸版,凹版,平版,孔版。4.从底版材料上分,有木刻,石刻,砖刻,金属刻,石膏刻,丝网版,纸孔版等。中国传统的版画,则有如下的特点:1.基本上属于…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石刻档案在我国档案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石刻档案仍然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它的价值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本文主要从石刻档案的形成与发展,石刻档案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它的重要研究价值三个方面分别加以介绍,以便人们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对石刻档案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