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冶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者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方面详细论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而探究学习是培养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任务"设计,要仔细推敲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德"与"才"的综合体,在支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首要的资源.在人力资源中,各类学有专长、干有技能的人才是核心、是精华.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正趋于一体化,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为核心的世纪,人类为"学会生存"必当以"终身教育"为伍.  相似文献   

4.
"法、术、势"是韩非子在管理思想中一直推崇的三种力量,在韩非子的管理思想中,"法"是三者的基础,认为"法"就是国家的法规以及政策,"法"能够为管理者提供管理的标准和依据,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人作为社会管理主角的失误概率。在现代学校的管理中,通过韩非子"法、术、势"管理思想的应用,通过积极借鉴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更有利于提升学校领导人更好地把握学校管理中涉及的全方位工作。  相似文献   

5.
如今,在中、高考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随着阅卷模式的改变,作文分数的差距拉大。写作能力如何提高,可以向阅读、感悟、品味、练笔、展示要分数。本文从"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味"、"在品味中写作"、"在写作后展示"四方面来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长沙市天心区沙湖桥小学创办于1951年,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南湖路沙湖街57号,占地6520平方米,是三湘有名的科技创新型特色学校。学校围绕"学习、提高、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技兴校"的办学理念,提倡学生"玩中学"、"学中做"和"做中创新",坚信"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个个是创造之才",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科技创新、发展个性"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差序格局下本土组织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斌 《软科学》2012,26(10):66-70
"差序格局"是儒家文化下的特有社会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人与人之间以"关系"为纽带;高权力距离;"圈内"高信任,"圈外"低信任;在交往过程中,"亲人"、"熟人"、"生人"差别对待,注重"人情"和"面子"。"差序格局"下本土组织主要表现为:组织的非正式性,员工分为"圈内人"和"圈外人";组织运行中,采用家长式领导;轻规章、制度,重"面子"、"人情"、"关系";组织用人、人员考评和晋升中,能力、关系相互作用。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关系"的正效应,建立中国式团队,重视"人情"、"面子"在激励中的作用,发挥本土组织行为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8.
副词"历来"和"向来"都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向的意思,在不同的字典、词典中,对两者的解释大致相同。在使用中,两者也没有太严格的区别。但在具体的语义背景中,"历来"和"向来"还是有差别的。本文以对一部分语料的考查为基础,试图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历来"与"向来"加以辨别。  相似文献   

9.
党广录  何帅 《学会》2012,(10):62-64
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单位和组织都是只盯着"先进"、"优",而忽略和误解了"争创"、"争"的内涵,从根本上说即创先争优的"面"与"里"问题。笔者认为,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如何加强学会党组织活力并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本文探究建立六种机制,使学会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保持活力,这六种机制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机制链。  相似文献   

10.
正产学研合作,是当今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但真正实现"产学研"并非易事,而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张宇却在"产学研合作"中开辟出了一条新道路,在合作创新中做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个人奖"。  相似文献   

11.
好课的境界     
一堂好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就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第一重佳境,关键是一个"在"字。我"在不在"课上,这很重要。此处的"在",大概涉及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身在";第二个层次是"意在",是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中;第三个层次是"思在",笛卡尔有言"我思故我在",课能上出自己的思考、上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手段之一。幼儿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学习的,他们在玩中学、动中学、动中求进步。"幼儿园"生活化"和"游戏化"已经成为幼教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我们需要将数学教学变得趣味化、游戏化,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数学、学习数学、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13.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一体化铁路运输网的建设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在传统的技术观中,铁路作为技术人造物可按其自身的逻辑标准在不同语境中复制与扩散。然而,中吉乌铁路建设的曲折过程却表明,作为技术人造物的铁路,在跨文化、跨国界、跨民族的扩散中,其意义不断被各种地方性经济、文化、社会,特别是地缘政治要素所重塑。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应超越实证主义技术观,自觉意识到技术扩散中的地方性异质要素,以全球化发展的新思维,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上,不断突破地缘政治思维,提升和反思国际关系的价值追求,以更高智慧在实践中将互联互通推进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对"预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倡导的是基于"生成"的"预设";追求的是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即时的动态"生成"。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中去促进有效"生成",通过有效"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通过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共舞出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中的"人"分别是读者、馆员和一切有利于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机构的总体,是个体和群体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在图书馆管理中,应以个体馆员为主体,在图书馆宏观规划和读者服务中,应以群体为本"以人为本"中的"本"要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加强以使用、具体界定"。  相似文献   

16.
"有序思考"是指按照某种顺序有条理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在小学阶段它是重点培养的思维方式之一。本文从操作中引发需求、列表中感悟策略、反思中凸显本质、应用中变成自觉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把列举从具体行为上升为策略意识。学生于"不重复、不遗漏"中探寻数学本质,在"有序思考"中逐渐走向思维的通透。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当过七年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在摸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摸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体会,也好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导。一、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日常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新学校及新班级的最初印象也是如此,因此,对班主任来说,早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应该酝酿使新生迅速形成"集体"的计划,精心地为"导演"这部"开场戏"而做各种准备,胸有成竹地迎接着新集体的诞  相似文献   

18.
萧评 《青海科技》2014,(4):26-27
<正>目前,国内国际关于中国低碳方向的议论很多,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个是"在低碳中发展",一个是"在发展中低碳",这两个方向有很大的区别。我国选择"在发展中低碳"的模式,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低碳中国,绝不是"在低碳中发展""在低碳中发展"是对中国发展进程的不合理修改。"在低碳中发展",即事先设定一个"低碳"的框架,预设一大堆约束性指标,迫使中国被动接受"有条件的发展"模式。"先低碳,再发展"的路线图是一个无条件的普遍性约束,它不考虑中国的国情,带有强加于人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是当前全球的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全球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各地政府、企业为了能在"智慧城市"战略中领先一步,都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当前对建设"智慧城市"的研究中,各国对其所持的态度基本上是积极乐观的。在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了建设"智慧城市"所面临的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筱春 《今日科苑》2009,(15):178-178
通过作者在中专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实践,本文认为用"爱心"感化学生、重视"柔性"管理、坚持"平等"思想、激励后进生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核心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