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一要出人才,二要出成果,肩负着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正确理解高校的科学定位和正确认识科研对教学的作用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关键。为此,应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2.
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主力军,在高校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肩负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本文针对青年教师要同时做好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务的现状,提出在教学中培养以本科生为主的科研力量的观点,并从基础教学、实验教学、开放性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一要出人才,二要出成果,肩负着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从五方面阐述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校建设,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教学和科研也是高校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高校新进教师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科研背景,但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如何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辅助教学、促进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值得每个高校新进教师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办学理念具有永恒的价值和象征意义。高校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对高校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教学是科研的“隐性动力”,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早已成为共识。但长期以来,如何协调教学与科研二者的关系问题始终困扰着高校教师。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考评机制,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不足等现实问题,构成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学与科研这对辩证统一关系,从思想理念、行为过程等层面协同发展,全方位提升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强调高校教师既要搞好教学又要搞好科研 ,二者不可偏废。同时就教学和科研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简略的议论。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教学与科研之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学需要科研,科研离不开教学。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萌需要,也是教学过程产生的必然结果。大学教师要立足教学岗位,重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一个不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校教师不能算得上优秀的教师;一个不从事教学的教师不能称其为教师。  相似文献   

8.
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必要性王殿忠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方法。高等学校的教师是教学与科研的主力军,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认识和实践上,却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双重任务,所以高等学校必须既搞教学、又搞科研。但是,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当,教学和科研会产生矛盾,争人才、争时间、争设备、争资金,相互影响,既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妨碍科研工作的进行。前一时期,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从领导到教师,都曾不同程度产生过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不顾客观条件地追求高层次,发展为“两个中心”,教学第一线受到削弱,本科教学  相似文献   

10.
大学不仅要搞好科学研究,也要搞好教学研究.而师范院校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更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虽然大学教师的任务是创造知识和传授知识,创造知识作为“硬件”已在科研中受到重视,但传授知识的研究(即教研),却相对被轻视了,认为只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就是好教师.因而,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与科研已成为当代研究型大学的两大重要任务,所以,既能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又能将教学任务出色地完成,便成为当代大学教师的共同奋斗目标。如何才能成为科研与教学并重的优秀教师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从理清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运用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将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及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等4个方面,论述了高校教师如何从单一型转变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复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2.
重科研、轻教学的科教失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之一。为解决科教矛盾,使高校教师更好地平衡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从国家、高校、教师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重科研、轻教学现状,发现这种失衡由来已久,并在近些年愈发突出。科教失衡问题是由国家形势、高校、教师等三个方面共同造成的,根本原因包括难以定量教学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备课时间和精力消耗大等。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密切联系教师与学生,应从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完善评价体系、本硕结合等方面促进科教融合。  相似文献   

13.
美国校长们提出了以下观点: 1、教学与科研有密切关系,应当同步进行。从理论上讲,教学与科研不应有矛盾,但实际上往往不然。能否妥贴地调节这两者之间不时出现的紧张关系,是衡量一所大学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2、不同的高校在教学与科研上各有所侧重。一般说来,一所大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应以教师能否既搞好研究又搞好教学来加以衡量。但在教师的选择与提升时,主要看其科研上的成就,尤其是确定终身教师的时候。3、美国高校教师是否搞科研,主要的不是由学校来决定,而取决于他能否取得科研资助,这种资助主要来自学校外部。中方校长们认为: 1、一个好的教师应既搞科研又搞教学,而他的学术水平的高低应由科研来衡量,因为大学教师不光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创造知识。也有的校长认为,教师从事科研、提高水平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把教学搞好。2、高校教师是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高筹学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在研究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与实力,应当向教学、科研结合、并重的方向发展。3、中国高校科研较少是由历史的原因造成的。解放以后高校科研起步较晚,又有科学院等专门科研机构,高校得到的科研资助也很少。此外,研究生与学位制度很迟才搞起来,影响了教师的科研素质,在培养新一代师资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服务社会等学术责任。高质量的教学是当代社会对高校及高校教师的首要期待,教学理应是高校教师的首要学术责任。然而,高校教师在履行教学学术责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障碍。其中,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偏颇、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割裂及教师学术责任意识的淡化与职业道德的缺失可被视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教学和科研是高校两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促进又互为依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研究是“源”,教学是“流”。教师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长期教学实践、丰富的知识积累,而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总结出各种理论体系,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与提高。我们正是重视了这一点,尽管我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从威廉·冯·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论起,科研和教学成为很多大学的两大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双重要求。而工科高校同时承担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践创新型人才两大功能,因此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深入分析工科高校教师职能基础上,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出一条教学与科研能力相互促进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与科研     
做为高等院校教师,教学工作与科研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如果忙于教学就难以顾及科研;如果专注于科研又无暇抓好教学。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时时从教学工作中吸取营养和经验教训。教学工作对科研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论文的选题到内容的阐述。如能切合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搞好科研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高校十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我每学期都有教学任务。但从未放松过学术研究,教学工作时刻督促我从事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又使我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那么,我是怎样处理这二者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8.
师专这一层次的高校教师要不要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文章以两门省级精品课的创建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论证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辨证关系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转化,互动相长.  相似文献   

19.
教学、科研、进修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提到科学研究,有的同志就会产生一种"神秘感",敬而远之,以为这只是高等院校教师、专业研究人员的事,其实不然.教学实践是产生教育科学理论的源泉,已为人知的教学规律,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尚未发现的教学规律,还有待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摸索.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科学研究,不仅完全可以做到,而且具有亲身参加实践的独特优势,这是一般专业理论工作者所不及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点高等院校要办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这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一般高等学校要搞好本科生(有的也有少量的研究生)的教育,也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学术梯队正是承担教学、科研这双重任务的教师队伍的一种组织形式。没有强有力的学术梯队,便没有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便无法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因此,抓好学术梯队的建设,乃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1.学术梯队形成过程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