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说明】本卷的试题来源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六个单元的知识点(元、角、分与小数,对称、平移和旋转,乘法,面积,认识分数,统计与可能性),覆盖面广,难易结合,既有基础题,又有变式题,还有提高题,形式多样。试题内容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1.试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数学试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广泛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如:第一题的第8题;第四题的第3、4题。2.注重实践操作。安排一些探索性、操作性的试题,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拼一拼,可以有效地促使数…  相似文献   

2.
<正>一、习题展评习题一1.习题内容。拼一拼、画一画、填一填。2.能力指向。指向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素养。空间观念素养主要表现为能够在头脑中操作、分解与组合简单图形的表象,获得新的表象。如第一、二小题把长方形、正方形拼成组合图形,第三、四题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直角梯形与正方形。推理意识主要表现为前两题正向拼组和后两题逆向分割,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及它们与组合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齐铁清 《辽宁教育》2023,(13):14-17
数学深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离不开问题的解决。数学教材中的拓展题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切一切、拼一拼的方法,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在活动中学习,在操作中感受。  相似文献   

4.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一、让学生多“动”所谓多“动”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 ,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具 ,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 ,让他们自己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如教学“5”的认识时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 5根小棒、5个圆片、5…  相似文献   

5.
今年高考试题第 (2 0 )题 (文科第 (2 1 )题 )即应用题是一道让人拍手称赞的好题 ,它有如下五方面的特色 :(1 )取材新颖 ,应用价值高 .命题立意新 ,取材新颖 ,应用价值高 .主要是试题取材来源于实际生活 ,具有真实性 ,富有时代的信息 ,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台风、沙尘暴、寒流、飓风等灾害问题用台风的问题展现在考生面前 ,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为社会服务的基本特征 .文理同一道应用题 ,使不同层次的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不断掌取新…  相似文献   

6.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让学生多动   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规律来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具、学具,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如教学“ 5”…  相似文献   

7.
以下谈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一点体会。 一、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有序的操作 操作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学习的内容通过学具的操作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对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提高自学能力。进行操作实践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注意遵循有序性原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达到操作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日铭 《陕西教育》2004,(11):15-1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动手最重要,这个东西能创造一切。”心理学家也认为“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新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做”数学,通过摸、剪、拼、量、画、做等手段,使眼、耳、口、手和脑等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动作,感知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知识。 一、动手操作,理解数概念 小学生是按照“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规律学习知识的。通过动手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上述理念 ,近年来中考画图题的比例有所加大 .虽然基本要求无多大的变化 ,但题型变化却很大 .主要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 .试题更具开放性、趣味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现以 2 0 0 2年中考试题为例说明如下 .1 开放性画图题例 1 如图 1 ,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 1 ,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 ,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 .( 1 )使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3,2 2 ,5(在图 1 1中画一个即可 ) ;( 2 )使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且面积为 4(…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直观形象性的思维特点,让学生亲自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一分、拼一拼等操作学具。在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数学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操作的实效呢?  相似文献   

11.
广东教育2004年第1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开放题的教学是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这是因为数学开放题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题型,也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口。现行教材的少量开放题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操作题;口头表述;填数字、填符号;提问题、补条件、编应用题、编式题;一题多解;调查与统计等。这些开放题不仅使学生手脑并用,也能克服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的。本文试谈如何实施开放性应用题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所谓“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第二课时益智器具:四巧板一、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动方式,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图形与几何世界中图形面积的计算策略。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数学活动,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培养空间想象力,识图分析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拼图游戏、设计组合图形,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组合图形的"美"与图形变换的"妙",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四巧板木质器具、练习纸、草坪图卡、花瓶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发展智力;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制作、剪、折、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发展思维。教学内容:对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及创新等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现行教材,非常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活动。以统编五年制第七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为例,共安排练习、复习题计92道,其中要学生动手量、画、折、剪、拼、摆等操作题就有40道,占43.5%。修订后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增写了“几何知识的教学,要通过观察、测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总趋势,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小学生动手能力差是个突出问题,关键是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太多的顾虑,而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爱玩、爱动等思维特点,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探究知识形成过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本文从借助工具动手学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实践操作型探究性作业、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神奇,动手画图、让学生感受数学意义的直观化,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18.
“三算结合”数学活动课是一项新的课程,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重复,而是以活动课为阵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创性,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发展智力,尽情遨游在“三算”的海洋里。“三算结合”数学活动课有以下特点:1.实践性。表现为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如小学二年级的置换问题(鸡兔问题)是个难点,教师可用算盘为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如下题:“山鸡和野兔共7只,数腿一共20条。求山鸡、野兔各多少?”解:(1)用算盘的上珠代表山鸡和野兔的只数,引导学生拨入7个5。(2)在每个上珠…  相似文献   

19.
张昌盛 《数学教学》2003,(10):40-42
今年高考数学新课程卷(文史类)第18题是一道很好的新情景题,它一改以往题材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的模式,以“问题情景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形式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不仅考察了学生传统上的数学观察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而且体现了“要让学生经历一些……过程”的新理  相似文献   

20.
几何作图题、折叠题是中考常考的题型,同学们对此不是很陌生。此外,2004年中考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剪拼题。这类题新颖、灵活、开放,着重考查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探究的能力,但令很多考生不适应,失分多,甚至让一些“尖子”望题兴叹。解答此类问题不能单靠“冥思苦想”,最好的办法是动脑—动手—探索—发现。动手在纸上画一画,用纸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没有剪刀,用手撕代剪也行)。解题的思路往往就是在“动”中得到的。以下给出一组2004年中考题目,请同学们先不要急于看答案,而是先“动手”自己做,再总结一下,这些题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