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对环节是图书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出版社在校对人员的岗位职责设定上既要明确校对人员在稿件编辑加工流程中的定位,又要突出校对环节的工作范畴与对应责任;既要强调校对人员对于稿件内容的工作重点,又要激励校对人员扎实基础、力争上游。而校对人员设置上,除了人数要与书稿数量相匹配,更要根据现有人员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职称等方面因素有意识地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校对过程中要做到耐心、细心和用心,耐心是做好新闻校对的前提;细心是做好新闻校对的基础;有心是做好新闻校对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报纸校对工作者,在长期的校对工作中,使我深刻认识到,有责任心是做好校对工作的根本。责任心的强弱,决定着校对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校对。  相似文献   

4.
学报主编要把好校对关卢传裔把好校对关,对办好高校学报是必不可少的。学报的校对工作一般由编辑承担,主编把好校对关也就责无旁贷了。首先,要把好思想认识关。编辑对于校对工作,主要存在以下思想障碍:一是认为校对工作是“额外负担”而不是“份内之事”;二是认为“...  相似文献   

5.
校对趣事     
当校对久了,便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事。那时我刚做校对,没有经验,而且对记者编辑十分信任,觉得他们不会"整"我们校对。不料做校对没多久就被"整"了一下:本来应该是"子在川上曰",记者大人引用时却写成"子在川上日",编辑大人也不改,或者说也没看出来。而我这个校对,哪里会想到会发生这种错误呢,何况"日"和"曰"长得太像了,校对的时候便大意了……结果当然是经济处罚,被扣10元钱——幸亏不是标题,不然就不是10元,而是100元。从那以后便格外留心字形相近的字,凡是碰到这样的字,都要用放大镜看了又看。  相似文献   

6.
校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有的同志说,校对不就是对着原稿校校对对吗!是的,对原稿负责是校对工作的原则。但是,稿件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原稿有笔误,怎么也不能眼睁睁地让有错误的文字见报呀!因此,作为一个校对工作者,不仅要对原稿负责,更要对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校对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海原 《编辑学报》1993,5(4):203-205
一般情况下,科技期刊编辑部没有专职校对人员,校对工作大都由编辑人员承担。列宁说过:“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用不着出版”。校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多年的编校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校对技巧,介绍如下。1 出刊的全过程都要重视校对工作,防止差错  相似文献   

8.
校对人员素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人员素质初探□罗小丽王华南校对是一门看似简单浅显,实际复杂精深的学问。它要求校对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语言知识,而且应是个通晓各方面知识的杂家,要求校对人员具有较高的心理、文化和业务素质。安、静、专———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校对工作的前...  相似文献   

9.
李香 《新闻世界》2012,(7):26-27
校对工作对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具有较大作用,如何创新校对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注意知识的积累;其次要坚持科学的校对工作制度,使用人机结合完善校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人员配备、硬件配置、校对程序的组织和管理、质量监督几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抓好校对工作。   一、合理配备校对人才是做好校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做好校对工作,就要有一定数量和达到一定水平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选拔一个懂管理、认真负责、工作细致、业务能力较强、协调能力强的校对负责人。校对负责人负责着全社书稿校对工作的组织管理,与社内出版部、编辑室等部门协调,对社外校对、工厂的校对质量进行管理。校对负责人日常工作琐碎、具体,除完成自己的校对任务外,还要负责收稿登记、退稿登记、整理稿件、分配校对任…  相似文献   

11.
校对分类与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物的规格、开本、版式。装帧、校对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出版物质量。”制定校对规范是贯彻落实《出版管理条例》,提高出版界整体编校水平,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的迫切需要。要建立校对规范,就必须对校对对象进行分类,找出每一类校对对象的特点和规律,然后才能确定其准则。建立校对规范以校对分类为基础。不对杂乱无章的校对对象进行归纳、分类,校对规范也难以形成。这也是文化作品虽早于工业产品数千年,却至今未建立校对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校对按对象分为九类:1.版式校对许多人校对只注…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5,(5)
校对的风险意识文/蔺久龄当前,有些书刊校对质量低劣,错漏百出,读者反应十分强烈,影响了宣传效果和发行量。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与校对人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有关外,主要还是由于校对人员缺乏一种风险意识。所谓校对的风险意识,是指校对人员对校对差错要承担相应责...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出皈社校对管理工作以事务为中心。校对队伍往往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当出版高峰到来的时候,出版社争抢外校,以致好的校对比编辑还吃香,显示出校对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稀缺性的特征。在这种状况下,出版社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经常的校对优势,吸引并留住需要的校对人才,校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现代校对工作已由校异同为主向校是非为主转化,校对方式也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方向发展的趋势,阐述了科技期刊专业校对人员要适应新形式发展,要具有政策理论知识、法律知识、标准化规范化知识、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5.
尤建忠 《出版广角》2015,(17):119-121
新闻媒介重大文字差错问题的出现,是编辑和校对不认真,还是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以后又该如何防范?一时议论纷纷。本文通过对重大文字差错事件的回顾,深层次分析其成因,提出这主要是校对队伍建设的问题。要做好今后的校对队伍建设,必须在以往校对队伍的建设经验上,增加新的内容,即排除经济干扰,培养校对人员的忠诚度,以及树立正确的校对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16.
陈彧同志在《非智力因素对校对质量 的影响》(载《新闻记者》2000年第三期)一文中,以校对的职责范围作了肯定,承认校对的行为准则是:“其一,是忠实于原稿,即原稿怎样校样也必然怎样;其二,是对原稿错,校对有权提出疑问,但按常规是无权修改的。”校对要“尊重原稿、尊重作者、尊重编辑的劳动和对原文的处理”。可是在谈到如何看待见报差错时,陈彧同志又否定了自己的观念,把校对的职责范围无限扩大了,把不是校对的过错也加到了校对的头上,所列举的事实之逻辑是编辑出错,校对负责;编辑生病,校对吃药;校对是个泔水缸,谁…  相似文献   

17.
分析现代校对工作已由校异同为主向校是非为主转化,校对方式也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方向发展的趋势,阐述了科技期刊专业校对人员要适应新形式发展,要具有政策理论知识、法律知识、标准化规范化知识、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8.
出版社要不要设置独立建制的校对专业机构,一直是出版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主张不设置校对专业机构的,有两种不同的理由:一种理由是“编校合一”,认为校对工作可以由编辑来完成;另一种理由是“校对工作社会化”,认为校对工作可以交给社会。这两种理由源于两个共同的认识误区:其一  相似文献   

19.
科技图书的校对虽然与以纯文字为主的社科图书的校对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即查找差错,但就操作过程而言,前者不仅要注重文字信息,更要关注数字、图表、版式等非文字信息的校对,复杂程度远高于后者。尤其是现今科技图书的校样绝大部分都是由作者交来的电子稿转化而来,差错点增多,决定了操作难度更甚。因此,真正做好科技图书的校对工作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20.
郑斐 《报刊之友》2008,(11):62-64
新闻校对活动是新闻校对主体与新闻校对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一方面客体存在讹误,一方面主体要改正讹误,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只有当客体的讹误得到改正,主体查错正误的目标得以实现,新闻校对活动的矛盾运动才会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