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老师问一年级的学生:“冰融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快乐地回答:“冰融化了是春天。”我们不禁为学生如此充满灵气的回答惊喜和感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灵性却在减少。学生一旦没有灵气,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2.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一名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道:"春天!"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都错了!答案是水。"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  相似文献   

3.
涂皓 《教育》2014,(1):48-48
正冰水融化了是什么?有的学生答:"春天。"老师给了一个"叉",因为标准答案是"水"。冰融化了是水固然没错,可是冰融化了是春天就错了吗?这样的题目本来就不存在唯一答案,又何来标准答案?所谓的标准答案只是出题者想要学生答出的答案而已。换个角度,如果冰融化了是什么的标准答案是"春天",那些答"水"的学生又错了吗?应试影响下的"恶果"上海某杂志社编辑叶开了解到女儿的教育状况之后,不禁一声叹息。他很难理解语文老师眼中的标准答案为何如此  相似文献   

4.
记得这是一节初三的语文课,那时的我还只是一名年轻教师,课的内容是文言文《卧冰求鲤》,讲的是孝子王祥寒冬腊月为了捕鱼给生病的继母吃,赤身卧于冰上祷告,结果冰裂开了,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出望外地将鱼带回去孝敬继母。我问学生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祥具有什么样的品德?这时,我发现学生小A有些心不在焉,就请他回答这个问题。结果他说了一句:"王祥是个傻瓜,智商很低。"学生们哄堂大笑起来。我声色俱厉地问他:"你说说看,王祥怎么傻?"小A说:"老师,如果河上结了冰,脱掉衣服能把冰融化吗?王祥是货真价实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最近听了一位老师的两堂相同的科学课《找到最快使冰融化的方法》。这是一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是按照“提问—猜想——验证实验—比较质疑—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的。下面是这位老师的第一堂课的片段:师:(介绍了2004年哈尔滨冰雕节的壮观作品后)在我们这里也能露天举行冰雕展吗?生(纷纷):不行,因为我们在温暖的南方,气温太高了,冰要融化的。师:你还知道有哪种方法可以使冰融化吗?(这时老师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都能预测出能加快冰融化的三种方法:提高温度、使冰块变小、搅拌。可是学生的预测让老师很是着急:他们老是说不到“搅拌…  相似文献   

6.
一本教育刊物上刊登了这样两则案例:一则案例说: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学生说:“雪融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都错!答案是泥水。”  相似文献   

7.
陈敏聪 《山东教育》2005,(21):125-125
曾几何时,教师们在谈到“个性”时,总以“冰融化了变成什么?”为例,说是回答变成水或变成小河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回答变成春天的学生,则被斥之为“胡说八道”。听者无不为之摇头叹息,俨然一副“专家”模样——唯一有灵性的孩子受到了教师的“致命一击”,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呜呼!  相似文献   

8.
雪融化了是什么?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融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雪融化了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体验。对农村孩子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  相似文献   

9.
《冰融化了》是《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的第四课。这节课与前一课《水结冰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前一节课,学生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水。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他们将先预测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通过观测,他们会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向翠华 《新课程研究》2007,(11):23-23,25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真实的故事,我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刚接手一个新班,汤主任向我介绍了班上的情况,特别叮嘱我,要注意班上以王磊为首的几个调皮蛋。当时我简单地认为:世界上没有不能融化的冰,只要我把全部的热情奉献给这个班,我这把"火"一定能融化那些"冰"的,学生肯定会喜欢我,不会为难我的。所以,对汤主任的话我倒也不十分在意。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新生入学之际做了一道测试题:拿着"0"的图画来到教室,询问正襟危坐的学生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学生回答:"这是数字"0";另一位学生回答:"这是英文字母"0";还有一位学生这么答道:"这是个大鸭蛋".顿时,全班学生一阵大笑.再看那个学生红着脸嚷嚷:"我开玩笑呢!我开玩笑呢!"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课,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雪融化以后变成了什么?”有位学生自信地回答道:“是春天!”可惜这位教师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水”。因此,回答“春天”的学生错了,他学习的自信力开始动摇。这位教师太注重标准答案了,以致于抹杀了学生可贵的创造性!‘‘雪融化后变成春天”,有什么不对的呢?不是更富有诗意,更富有想象力吗?  相似文献   

13.
例题:一块冰浮在玻璃杯中的水面上,冰全部融化后,水面会发生变化吗?若冰中含有一小块木头呢?若冰中含有小石块呢?解题分析:①当漂浮在水面上冰融化为水时,或当从漂浮的物体中拿出一部分抛入水中,液面是否会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考虑冰融化为水,物体抛入水中时,将会出现哪些变化.并根据变化的情况来确定液面变化.冰融化后,水如何变化,关键是比较融化成水的体积V水与冰排开水的体积V排的大小关系,由漂浮条件可知:F浮=G冰,即ρ水gV排=ρ冰gV冰,所以V排=籽冰V冰籽水;又由于冰化成水,质量不变,即m冰=m水,有籽冰V冰=籽水V水,则V水=籽冰V…  相似文献   

14.
语文老师要有语文味。我平时喜欢写点打油诗,对学生的评价也喜欢来点诗意。一、课堂诗意评价课堂中,我的一个问题,连续几个同学都答不上来,后来一位叫曾鸣的同学答对了,这时我评价:"曾鸣,曾鸣,一鸣惊人。回答问题,一锤定音。"这样的评价,充满着情趣,打破了沉闷的气氛,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就好像给课堂加入了润滑剂,使课堂运转得更富有灵气。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初中物理《浮力》一章的复习教学中,怎样分析冰融化后水面的变化情况,是许多学生都很难理解的一个难点。特别是还要进一步分析"冰中包含着一个小木块""冰中包含着一个小石块"等更加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往往顾此失彼、片面作结,从而大面积得出错误结论!很显然,这里需要教师用巧妙的思维方法作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分析思路,这样才能使学生走出茫然,抓住问题的关键笔者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多次尝试用自创的"分力法"引导学生分析"冰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力一章教学中,有一个趣味的问题:在盛水的容器中有一块浮冰,融化后水面比融化前水面是升高、下降还是不变?此问题当然可通过实验得出答案,但限于条件,实验并不易做,而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可以推出正确的结论:1 纯冰  融化前,由冰的平衡条件得:F浮=ρ水V排g=m冰gρ水V排=m冰=ρ冰V冰(1-1)  融化后,依质量守衡定理得:m冰=ρ冰V冰=m冰水=ρ水V冰水 代入(1-1)式:ρ水V排=ρ水V冰水  ∴V排=V冰水即冰融化成水的体积正好填满冰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水面高度不变。2 冰中…  相似文献   

17.
某小学曾有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提问 :“雪融化了出现什么?”回答“水”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称赞 ;有一个学生回答“雪融化了出现春天” ,老师马上给他判定错误 ,并转告其他学生 :“记住 ,雪融化了只能出现水。”“雪融化了出现春天”———多么美妙的图画!我们仿佛看到冬雪消融 ,溪水淙淙 ,草木绽芽 ,百鸟啾鸣 ,一派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雪融化了出现水”无疑是正确的答案 ,但我们能简单地判定“雪融化了出现春天”是错误的吗?因为教师简单的判定冰冻了学生天真浪漫的想象力 ,也许当这个学生再次遭遇类似的问题时 ,不会再开动思维想象的机…  相似文献   

18.
晒冰     
从前,一个愚人的妻子让他去买些冰.过了两个小时,他妻子想:"他怎么还回来呢,于是出去看看.他正在门口太阳底下站着,看着冰融化.  相似文献   

19.
正乔治先生是位考古学家,家里收藏了许多古玩。一日,乔治外出做学术报告,叫邻居希尔帮忙照看一下家里。但等到乔治回到家里时发现,家里被洗劫一空。报案之后,希尔对科勒探长说:"当时天下着雪,我突然发觉乔治先生家里有异响,于是赶紧去一看究竟,谁知玻璃上结了冰,于是我呼了几口热气把冰融化,透过窗户,我看见一个黑影正在翻东西,我本想上去与之搏斗,可最终让他跑了!"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教师问学生,冰融化以后是什么。学生答日:水;家长答日:水滴;两三岁小儿答曰:春天。哪个答案更美,明眼人一看便知。可悲的是,多年以来中国的孩子就是这样被应试教育抹杀了最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