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乌江自刎”故事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传说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各种有关“乌江自刎”的俗文学作品的考察,可以清楚地了解“乌江自刎”故事发展的脉络。而对“乌江自刎”这一环节的了解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项羽的故事传说。  相似文献   

3.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氽”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相似文献   

4.
9年前,她怀着失去丈夫的无比沉痛来到学校成为一名工友,无微不至地照顾年幼的“留守学生”;9年来她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全校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妈妈”;她很平凡,平凡得像平静的湖不能激起细微的波澜,可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勤杂工,竟然被评为“蒿坪镇先进教育工作者”。她就是湖北丹江口市蒿坪镇中心小学女生宿舍管理员陈世容。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诗好说“为乐”、“作乐”是因为生活“无乐”;表示自己“极乐”有两个原因,除生活“无乐”之外,更兼有前途不能把握,命运不能自主的忧惧。并非堕落的“为乐”、“作乐”与“极乐”成了他痛苦的关键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河、湖、海是地上水,地下也有水。地下水的总量有6000万立方千米之多,是大陆上河、湖水总量的200倍!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雨水和雪水,有些则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岩浆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而成。这些水渗入地下,便形成地下的“海、河、湖”。  相似文献   

7.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带”、“但”书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带”、“但”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通过书面材料证明:“带……带……”连用,相当于普通话“边……边……”、“一边……一边……”;有时也会带有场合含义。“带”有时单用,表伴随;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北疆汉语方言中“但”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大致相当于“如果”、“假使”。北疆方言表假设多说“但”,一般很少说“但是”。多数学者将“但”、“但是”并举并且合称“但(但是)”,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认为北疆方言里的“但是”,很可能就是“但使”在方言中的存古。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小说里,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女子之美。这话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中国古代四位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的代称,每个代称里都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梦境描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由于多数梦境描写偏离现实,充满荒诞迷信的色彩,过去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不高。“三言”、“两拍”中写到梦的故事多达六七十篇,占全部篇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少有人对其梦境描写作直接研究。虽然这些梦境描写大多只是散落在许多故事之中,通篇描写梦境的故事不多,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叙事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本讨论了述语分别为“有、是“的存在句的不同语义关系,提出在存在句式“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有/是 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附加成分”中,当述语为“有”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部分充满关系;当述语为“是”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完全充满关系,并由此探讨了为这种语义关系所决定的“有”和“是”在具体句子中使用时的互换情况。同时本也考察了“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作为存在句式的真实性情况,指出用“是”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并非存在句,其实质是判断句;用“在”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才是真正的存在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传统口耳相传的传说正逐渐向网络传说转变,后者已成为当代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末班车”故事作为典型的网络传说备受公众关注。“末班车”故事及其引文的故事建构与流变折射出城市交通线路建设过程中社会对公共安全的集体性恐惧,其作为传播媒介也折射出以向死而生为核心的生命传播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引言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冠以“蜡烛”、“灵魂工程师”等不同称号,近来,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又提出了向“教育家”转变的口号。笔者在”蜡烛”与“灵魂工程师”的教育下长成,继而也成了“蜡烛”中的一根,“灵魂工程师”中的一员。曾几何时,我为“蜡烛”和“灵魂工程师”这两个称誉倍感自豪,对要做“教育家”神往已久。但回顾做教师的历程,反思其中感悟,渐感这些隐喻、口号令人困惑不安。在本文,笔者无意详究这些隐喻、口号的来龙去脉,只想从作为教师的我的体认出发,叙述教师的故事,解析在这些隐喻、口号冠名下我国教师(…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普遍流传着关于“毒药猫”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对这些乡土叙述文本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岷江上游地区独特的地方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牛郎织女""七夕节"源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和“七夕节”的主要发祥地是汉水流域的襄阳、南阳,其母体为“郑交甫会汉水女神”和“穿天节”。  相似文献   

15.
坐落在南京城西繁华地区的莫愁湖,景致清幽秀丽,视域辽远开阔.明朝初年,朝廷针对功臣勋戚,制定了不得侵夺民产的禁令,然而明中期以后,此规定便逐渐松弛.于是承袭魏国公爵位、号称南京第一望族的徐氏便开始大肆侵吞城内外田宅土地,包括莫愁湖,以作为其自家产业.而夺湖以后,徐氏编造了朱元璋和徐达之间“弈棋赐湖”的故事,对其夺湖行径进行粉饰.随着时间流逝,这个编造的传说逐渐坐实,甚至进入了官方文本的叙述中;而对此传说故事的考辨,则造成了“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7.
美丽而动听的故事传说,总是让—些历史名胜蒙上神秘的色彩,有“好事者’会千方百计找机会去探个究竟。我认为,它们之所以“名”是因为有故事,之所以“胜”是因为有色彩。  相似文献   

18.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  相似文献   

19.
本在李晓琪(1994)章的基础上,讨论了3个问题,一是关于“给”“替”歧义句以及“为”引进给予对象的问题;二是关于“给”“为”“替”三词与二价不及物动词共现的问题;三是“给”、“为”、“替”三词互换时的语用区别。  相似文献   

20.
岷江上游普遍流传着关于“毒药猫”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对这些乡土叙述文本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岷江上游地区独特的地方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