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有泉 《辽宁教育》2002,(8):99-100
《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诗都是借助对事物的赞美来表达对人的赞美的.《墨梅》,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竹石》通过对“立根““破岩“中的劲竹的歌颂,说明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石灰吟》通过对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于人间的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诗都是借助对事物的赞美来表达对人的赞美的。《墨梅》,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竹石》通过对“立根”“破岩”中的劲竹的歌颂,说明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石灰吟》通过对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于人间的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诗句表面的意思学生较好理解,而深刻的蕴涵则较难感悟。而学生对“墨梅”“竹石”“石灰”并不陌生,对它们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为此,须采取有效方法加强读书指导,通过沟通生活与阅读、语言与形象的联系,让学生在诗句的阅读中得到形象的感悟和情感熏陶,从而使诗句描述的事物形象,象征的人物形象,揭示的丰富内涵,给学生深刻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教材:“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一、疏言:理解大意 1.导入解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写的《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在这首诗中,诗人这样赞颂墨梅(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赞美石灰的古诗《石灰吟》。(屏幕出示全诗,教师范读。)  相似文献   

4.
临近期末,学校组织了一次古诗默写比赛,每班挑选十名选手参赛。内容是耳熟能详的《墨梅》、《石灰吟》、《元日》。结果,全对的仅47%,这是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数字,更让我们震惊的是许多错误居然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一位老师教《石灰吟》《墨梅》两首古诗,朗读正音、理解字词、感悟诗情,整个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楚,但课堂气氛始终比较沉闷,学生似乎对所学内容并不感兴趣。反思其中的原因,我发现问题出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教学古诗词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字义、体会诗情,这样一步步教下来,似乎都差不到哪里去。但凡遇上诗词,大体都可以这么对付。然而,这样忽视文本解读、忽视年段特征、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的教学活动,其有效性实在微乎其微。在苏教版教材中,《石灰吟》与《墨梅》被安排在六年  相似文献   

6.
与其说《石灰吟》是一首诗,不如将其看作一篇歌颂人生气节的檄文。以《石灰吟》为例展开咏物诗教学研究,认为要做好三个"聚焦",即聚焦背景,在互动讨论中增厚学习趣味;聚焦诗歌,在诵读理解中感知语言魅力;聚焦问题,在自主合作中理解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周乐 《辽宁教育》2013,(11):54-54
最近听一位老师教《石灰吟》《墨梅》两首古诗,整个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楚,朗读正音、理解字词、感悟诗情,但课堂气氛始终比较沉闷,学生似乎对所学内容并不感兴趣。反思这其中的原因,我发现问题出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上。  相似文献   

8.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常以梅、荷等自然物来赞咏清廉高洁的品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王冕《墨梅》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于谦《石灰吟》)。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借物咏志,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美  相似文献   

9.
笔者辑录了教学《石灰吟》的相关资料,供老师参考,以省备课检索之劳。关于诗题《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代的作品。《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石灰”点明了这首诗所吟之物是石灰,为正文奠基。“吟”与“歌”、“行”等相类,是文体的一种,这里可以解为吟咏,也可以理解为赞颂。关于咏物诗,北宋梅圣俞在《金针诗话》里曾经指出:“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毕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意思是凡咏物诗总有内外意,外意指外象,亦即所咏之物,本诗即为诗人表明要像石灰一样“清白”,显示了崇高气节和宏大抱负。关于作者作者于谦是一位民族英…  相似文献   

10.
明朝爱国将领于谦有一首著名诗作,题为《石灰吟》,诗文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吟物诗,通过描写石灰的制作过程,表达了诗人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古人的这种精神,歌颁这种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我校举行的"东陵之春"大型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石灰吟》三次,可谓"三遇于谦"。每次相遇,都是与古诗、诗人的精神邂逅。第一遇——断裂:物就是物,人就是人【教学设计】一、解题导入,导入新课朗读课题。吟,古诗的一种体裁,有吟诵、赞美之意。  相似文献   

12.
据文化中国网消息,近日,安徽巢湖市民方女士致电《新安晚报》热线称,她的儿子今年12岁,在巢湖市人民路小学读六年级。新学期开学后,方女士发现儿子的语文课本里,两首古诗《墨梅》和《石灰吟》与北师大版的有区别。方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此前一直在北京工作,儿子也一直在北京读书。"他们那边用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简析 《石灰吟》这首诗托物言志,诗人以石灰自比,在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同时,更以此来表现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难的精神,抒发诗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进而表达自己不屈不挠、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念。这首诗语言简明、生动,通篇洋溢作者磊落刚直的英雄正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诗作者于谦,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虽官至少保,但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石灰吟》这首诗正是诗人生平、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介】《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是语文社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中的三首古诗,本单元以“民族之魂”为主题,旨在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长河,认识一个个被誉为“中国脊梁”的杰出人物,学习他们充满自信、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15.
听特级教师魏星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墨梅》和《石灰吟》),能清晰地感觉到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上跳跃、舞动,课堂不是行云流水的快节奏,却让人鲜明地感受到了师生的智慧在流淌,真正感觉到了“丰富的安静”;课堂里没有教师刻意为之的预设,但却感受到了教师个人解读的深刻,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最远的终点……看似不经意,看似不精致,细品起来却韵味十足,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本真课堂了。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蜀道难》在吟蜀诗作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后世诗人从李白的《蜀道难》的趣旨"难"的相反角度出发,以《蜀道易》为题,创作了一系列诗作.较典型的有唐代陆畅的《蜀道易》,宋代晁说之、范成大的蜀道诗,明代方孝孺的《蜀道易·有序》,现代郭沫若的《蜀道奇》.《蜀道易》系列诗作,在表现内容上,从"难"转"易",实际上是对李白的《蜀道难》的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2.能力目标:运用四步学诗法学习古诗,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3.情感态度: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二、教学过程(一)诗词有韵(读出韵律美、节奏美)1.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题目"石灰吟",重点强调"吟"的读音和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诗仙李白,人们便马上联想起他那超人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手法和那诗情画意的幻想所产生的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笔者仅仅想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有关词语里看看诗人是怎样在他自己特定的环境中遣用彩色词语来为作品的主旨服务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人歌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代表作,他要通过入梦到梦醒的全过程抒发对理想境地追求的思想情怀.这"梦"本身就给读者以神秘迷人的色彩,故诗人一开始就感叹:"海客谈?州,烟涛微茫信难求"."烟"乃暗灰色,"涛"是白色或天蓝色,"微茫"是雾气为白色.这样仙山就得到无边无垠的暗灰迷漫、白雾渺茫  相似文献   

19.
古诗与化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朝诗人于谦在12岁时作的《石灰吟》,它脍炙人口,广为传诵.诗中表现出英雄的铮铮铁骨、凛然正气被人们所敬仰.这首诗的后三句包含了三个化学反应,采自深山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第一步石灰石在石灰窑中  相似文献   

20.
徐昌才 《初中生》2006,(25):36-37
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不少.王维苦吟,闭目凝神,信步而行,不觉掉进醋缸;浩然苦吟,心力交瘁,形容枯槁,不觉眉毛脱尽;李贺苦吟,精雕细刻,日锻月炼,不觉两鬓斑白……在唐代苦吟诗人当中,最突出、最惨苦、最有意思的还要数诗人贾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