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发生里氏7.0级地震。解放军报社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先后安排15名记者奔赴一线展开抗震救灾报道.共发表各类稿件600余篇、微博430余条、图片300余幅.及时准确客观充分报道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抗震救灾的重要动态、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总政领导批示表扬.认为解放军报社抗震救灾报道反应迅速、组织有力。各位记者不畏困难艰险,深入一线采访,体现了很强的责任感和良好的作风。  相似文献   

2.
梁坤 《青年记者》2014,(2):41-42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的媒体报道呈现出了反应速度快、报道时间长、信息公开透明的特征,成为各界评价媒体理念进步的重要标志。时隔5年,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伴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报道又有了新变化。两次地震报道的概况1.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发挥快捷反应能力,是对媒体综合实力的考验。①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4,(10):I0001-I0001
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支持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广播电台、芦山广播电台联合开办“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4月22日,“芦山应急电台”在帐篷里开播:4月25日,“芦山应急电台”在宝兴开办分台。应急电台针对灾区民众及救援人员等进行定制化、点对点、全方位的实用信息实时播报。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13,(9):4-6
经历了四川芦山7.0级的强烈地震之后,7月2日,我国传媒、应急管理方面多名顶级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北京召开了“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芦山心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的研讨会,探讨了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媒体在救灾及灾后蓖建中发挥的作用?研讨会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震后联合网川、雅安、芦山等地厅广播电视机构启动“同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七级地震,牵动了每个国人的心,同时也再次启动了国内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此次“芦山地震”的报道中,国内电视媒体依靠信息的立体传播优势,客观、全面、及时地反映着灾情进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影响力,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本文主要以央视新闻频道在芦山地震中的特别报道为研究范本,以期对建立模板化、专业化的报道样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两会”宣传报道,中国军网主动走出编辑部,首次进入解放军代表团驻地,在京西宾馆建起网络直播室,先后组织了20次嘉宾访谈,邀请了33位军队人大代表走进中国军网“两会会客厅”。“两会”期间,中国军网实时滚动发布新闻,总发稿量达到4597篇。其中发布文字稿3156篇,发布图片报道1400组,发布视频报道41条。网络新闻专题变以往只制作一个综合专题为以综合专题为主、多个短平快专题紧密配合,先后推出了6个中英文网络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7.
郜筱玥 《新闻世界》2013,(10):287-288
本文选取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一周《华西都市报》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文本,采取内容分析法,并结合对两次地震稿件报道内容、来源、新闻配图情况的量化统计进行分析得出,从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报道到芦山地震灾后报道,无论是宏观上对整个报道的策划还是细节上该报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报道责任意识与挖掘自媒体能量上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京城广播媒体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此次报道的成功揭示了广播是突发事件报道中最实用的应急媒体,政府和广播媒体应当建立良好的应急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4·14"玉树地震是我国汶川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在全国军民迅速开展抗震救灾的同时,各级各类媒体也立即展开专题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活跃着网络媒体的身影。与汶川地震报道不同的是,这次视频网站更加迅速广泛深入地对青海玉树地震进行了专题视频报道。  相似文献   

10.
苏浩  苏静 《新闻前哨》2008,(7):21-22
重大突发事件历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牵动了全球媒体的神经。在对这场空前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国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之高、互动性之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参与度之深,均超过任何传统媒体,凸现出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号称“中国第一视频门户”的视频分享网站酷6网当天就开辟了《青海7.1级地震》专题报道网页,并设置了多个视频报道专栏。到4月18日中午,酷6网四天时间里共播发了95个专题视频,累计播放958431次,玉树地震的视频报道成为网友点击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近日,首部反映4·20芦山强烈地震震情和第一时间救援实况的摄影画册——《4·20芦山强烈地震七日救援实记》新书发布会暨赠书仪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与中共雅安市委宣传部在雅安市举行。2013年4月20日,大地猛烈颤抖,强震再袭四川。40多位四川摄影人,端起相机,冲向一线,用二百多幅珍贵照片记录下震撼人心的灾难场景和抗震救灾的感人瞬间,真实再现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救灾队  相似文献   

13.
《四川档案》2013,(2):6-6
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在了解四川芦山“4·20”地震档案系统受灾情况后,请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转达中央办公厅对地震灾区档案工作者及其家属的慰问,同时要求有关档案部门认真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文 《新闻实践》2013,(9):54-55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截至4月24日,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在经历了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后,尤其是在借鉴了2011年日本媒体对日本东海岸9.0级强烈地震的报道之后,国内媒体在芦山地震中的灾难报道究竟取得了哪些进步,又存在哪些不足?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各主流媒体迅速对此次地震造成的灾害以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情况予以密集报道。透过这些报道。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新闻媒体的变与不变,能够明确地把握中国新闻媒体走向成熟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相比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我国的新闻媒体及其新闻记者对芦山地震的报道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以微博为主的自媒体在抗震救灾的报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救灾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支持。此外,新闻媒体对于突发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更加专业化,更加成熟,在采访与报道中更加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怀。然而,在本次芦山地震中的信息暴露出依然存在虚假新闻、不尊重采访对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冲突频发的时代,突发事件从来就是各国媒体报道和关注的热点①,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搜狐网对江苏泰兴幼儿园砍杀幼儿事件(以下称"4·29事件")的报道为例,具体分析其突发事件报道上的独到之处.文章选取2010年4月29日发生凶杀案到5月30日犯罪嫌疑人伏法的一个月内搜狐网对该事件的报道材料进行分析,共有152条文字报道、60条图片报道以及4条视频报道,此外还有一个专题网页.  相似文献   

18.
1月7日至13日.北京市市属媒体对本市突发的人禽流感事件进行了全程报道.8家报纸共刊发稿件115篇.其中文字稿96篇、图片19幅。这是一次对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成功报道。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地震,很快央视就开始“史上最长时问”新闻直播节目。在这档“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电话连线是使用最频繁的报道方式之一,贯穿节目始终。通过快速、全面、即时的电话连线,观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此次地震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电话连线在这次抗震救灾直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报道的顺利进行抢得了时间,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国际各大媒体就纷纷把中国地震作为国际报道的重头戏,对地震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作为公认的美国报界国际报道最具影响力、对美国其他主流报纸的新闻决策起引导作用的报纸——纽约时报也对这一重大事件作了全程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