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播》2003,(1):56-57
在马德里郊区的科尔梅纳维约,有一个传统:每当夕阳西下,老人们就赶往中心广场的海滩,观看儿童玩耍和少年嬉戏的。现在,夏天海滩上照样是人流如潮。但有一梓不同:很难看到儿童们在这里打闹。  相似文献   

2.
木造岛屿     
夏天到了.没有比躺在海滩吹海风、晒太阳再惬意的事了.可是并不是每个海滩都有整片软软的沙滩。所以西班牙建筑师Vincente Guallart设计出了A Microcoast.用木头做的岛屿。这些“岛屿”被放在海滩粗糙的礁石上.而人们可以慵懒地躺在光滑的木头岛上.享受像在沙滩上的舒适。  相似文献   

3.
在国外.开幕式交给一个总导演后,国家就不管了,而我们不是。这是我们跟国外不能比的最核心的东西:他们是一个人带出来一个国家,我们通常是一个国家捧红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牛奶运动,成为富国强民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翻开世界历史的篇章.我们惊奇地发现.“牛奶运动”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国强民”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公众饮奶量的增加,是全世界各国收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国家甚至将饮奶列入国家的法令。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基础也最重要因素就是人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在荒凉的海滩漫步时,常常被突然闪现的贝壳惊起一丝的欢乐,眼睛也因之而放光。是贝壳的亮点为海滩和观海的人增加了新的美感。 平常生活中发生的新闻浩如烟海,而重大新闻很少,所以记者或通讯员常会有两种极端,要么找不到新闻,觉得一条也不够份量;要么觉得新闻很多,写出来后上稿率却很低。在基层采访,从那些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处找到新闻确实很困难。但有一个办法,就是不妨先从整体上远远一望,就如我们举目海滩一样,这时你就会发现新闻的亮点。我们只抓住这些有亮点的新闻,其余不要,如对海滩上那些碎石败木看也不看一…  相似文献   

6.
李菊蕾 《大观周刊》2011,(16):114-114
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是家庭圆满、事业有成、受人尊敬、身体健康、现世安稳。一个国家的政权必是保护人民的利器.人民才能安定团结、井然有序的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权力机关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如果公权力机关的错误行为得不到纠正和补救.如果一个人连最根本的生存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公民无心生产,动摇的也是国之根本即民心。  相似文献   

7.
秦人贾平凹说.衡量一个人能否成为小说作家.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讲故事的能力。从某种角度来看。他的这一观点.无疑也适合新闻人。因为.当我们的新闻人将一篇人物或事件新闻呈现给读者时.能否引起共鸣.首先要看其是否以故事吸引人、打动人.进而取得感染人、教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梁衡 《传媒》2000,(3):48
当我们在荒凉的海滩散步时,常常会被突然一闪的贝壳惊起一丝的欢乐、眼睛也因之放光。是贝壳的亮点为海滩和观海的人增加了新的美感。 平日里生活中发生的新闻浩如烟海,而大新闻又很少,所以记者或通讯员常会有两种极端,要么找不到新闻、觉得哪一条也不够分量,要么、觉得新闻很多,写出后上稿率却很低。在基层采访、从那些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处找新闻确实很难。但有一个办法,就是不妨先拉开距离,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9.
喻晓 《军事记者》2011,(11):65-66
如今.全世界的人。说到澳大利亚,说到悉尼.恐怕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悉尼歌剧院的。悉尼歌剧院成了澳大利亚的标志.成了悉尼这个城市的象征、这个城市的灵魂。 地球上。一座建筑,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事,并不鲜见。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北京的天安门城楼等等.都是。但使人一见之后.就如此印象深刻、永难忘记的却不多。悉尼歌剧院应是一个例外。  相似文献   

10.
说到中国服装品牌,不得不提以美国为风暴眼的"金融海啸"。服装与金融风暴有何干系?品牌与产业链的关系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故事:5个亚洲人和一个美国人共同落难荒岛,为了生存,他们决定5个亚洲人负责打猎、捕鱼、烧火做饭,而美国人的任务就是在海滩散步后回来吃饭,然后给5  相似文献   

11.
李凯 《大观周刊》2012,(39):102-102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得到了各种能力的发展,社会有了巨大进步.它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每一个教学者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96年,北京人张伟带着妻子女儿迁居到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在那开了一家服装厂,厂的对面是一个帆船停泊的码头。那些挂着不同国家国旗的小帆船日夜在这里进进出出。  相似文献   

13.
高丰 《新闻世界》2005,(10):51-51
加拿大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英裔、法商.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华人和少量欧美及亚洲各国移民。这些民族都具有自己的传统习惯和风俗.从而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有着多姿多彩婚礼习俗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最大财富     
小浩 《出版参考》2007,(11):18-18
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一名男子在海滩漫步,他想: 如果我有一辆新车该多幸福: 如果我有一座大房子该多幸福: 如果我有一份好工作该多幸福: 如果我有一个完美的妻子该多幸福。  相似文献   

15.
叶蕾 《大观周刊》2012,(5):220-220,218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十余年的时间里.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的影响力举足轻重。于是,学习汉语的人数也日益增加.不仅中国少数民族在学习汉语。外国人也在学习汉语。在外国人和中国少数民族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是不可避免的。外国人与中国人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中.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语言学习的障碍.即使是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同属于一个国家.但是在中华民族这个大文化共同体里也有着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各地的海滩上,“裸”还是“不裸”这不是一个问题。欧洲以希腊为代表,对人体向来充满崇敬,蓝色的爱琴海边星星点点地散落着无数的天体浴场。其他欧洲国家公开裸露的限制也很宽松,荷兰、法国、西班牙这样的国家不用说了,就连人们印象里一贯严谨保守的英国也有官方认可的天体海滩。  相似文献   

17.
大炼钢铁     
季为 《档案天地》2010,(1):20-23,34
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样原材料就是钢铁和粮食.粮食是人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钢铁则是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材料.被喻为现代工业的“口粮”.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毛泽东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一切都好办了”。他还说:实力政策、实力地位,世界上没有不搞实务的。手中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我们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就是钢铁不够。  相似文献   

18.
周辉 《出版参考》2009,(23):22-22
几年前,出版社内部刊物上曾经登过一篇题为“什么是人才?”的文章,文章对人才的含义给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不可或缺性”,引起过广泛的讨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人的眼中,对于“人才”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解读,应该不仅仅局限在“不可或缺性”上,适合出版业繁荣发展的人,都是广义上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马静懿 《档案天地》2010,(11):12-13
提起档案.人们马上会想到壁垒森严的档案室,排列有序的档案柜和泛黄的档案资料.因为它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不仅与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有关.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郭伟健  薛亮 《出版参考》2006,(20):50-51
奥吉特是个小村落,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北角一个宁静的小港湾畔,坐落在高出海平面不少的岸上,俯瞰广阔的海滩.滩外离岸45公里处有一排礁石,抵挡太平洋海浪的冲击.约50年前,这村落一直是马卡族印第安人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