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近日在山西省忻州市举行。与会者围绕"党报本色与媒体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
一个中国人,生活、工作在遥远的欧洲大陆,有什么途径可以帮他迅速熟悉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风土人情,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又有什么渠道可以帮他随时获得中国和家乡正在发生的变化,一解乡思之苦?  总部设在巴黎的《欧洲时报》就是一份适应欧洲华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华人华侨的中文报纸,同时也是增进中、法两国友谊和经贸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据有关资料,华人到欧洲生活,可追溯到 17世纪。那时,一些欧洲传教士到中国传教,也带了一些中国人到欧洲。 18世纪,当时的满清政府曾派出一批留学生赴欧洲各国学习深造,他们…  相似文献   

3.
刘斌 《新闻记者》2007,(12):88-90
今年9月,应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邀请,我随上海财经记者代表团前往德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行程虽然短暂,效率却非常高,代表团一行6人穿梭在法兰克福、波恩、柏林、汉堡和慕尼黑5大城市之间,顺利完成了对30个机构的登门拜访,这其中有一半是媒体单位。陪同代表团的是阿登纳基金会上海项目办事室主任Thomas Awe先生。中文名叫魏特茂.说快了和“为什么”有点音近,一位十分热情、友好和幽默的德国人。他在路上说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搞笑段子”:有个中国小女孩问他为什么叫“为什么”。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叫“为什么”;反正叫魏特茂,不要问为什么。玩笑归玩笑,魏特茂先生还是常常令我们感受到德意志民族严谨的一面。所谓“走在钟表上的民族”:他时时处处扮演掐秒表的角色,一看我们问个不休、无意刹车的时候,就会当机立断插话进来,“还可以问最后两个问题”。若问“密集访问”为什么能够做到环环相扣?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9,(1):I0001-I0001
包括《军事记者》杂志主编在内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10人,2008年11月27日至12月9日在古巴和墨西哥进行了友好访问.参观了两国的一些电台、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交流了新闻报道经验,并领略了两国的传统文化,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5.
赵剑平 《军事记者》2011,(10):30-31
地中海北部的夏季,水光山色,云蒸霞蔚,一如仙境般迷人。走进笼罩神奇色彩的文明古国意大利,一个突出的感觉涌上心头——难怪这里曾经涌现诸如但丁、薄伽丘、伽利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批世界文化名人,难怪这里号称"世界之母"与"欧洲文明发祥地"。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29日,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一员,我踏上了希腊那片令我早已心驰神往的土地,那碧波粼粼的大海,连绵起伏的群山,那一座座神殿,一处处废墟,至今令我魂牵梦绕。 是的,希腊是古老的,更是辉煌的。虽然由于外族的入侵,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希腊,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风光不再,但这块神奇土地孕育的希腊文明却至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影响着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我由  相似文献   

7.
饶洪桥 《军事记者》2010,(12):30-31
今年5月13日至25日,在中国记协书记处祝寿臣书记的带领下,我和学习出版社的荆惠民、吉林日报社社长毕政、北京日报社的王一心、河北工人日报社的沈凤利总编辑及中国记协的陈涛同志,出访乌克兰与波兰两国。所到之处,接待我们的都是异国的媒体朋友。  相似文献   

8.
记无疑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字基本功及健康的身体,但现在光有这些已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9.
2013年年底,笔者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巴西和阿根廷。中国与拉美各国之间的新闻交流,只限于与墨西哥建立了对等互访协议关系。所以,代表团这次是应巴西利亚超级调频电台和阿根廷23媒体集团(据了解:“23”就是名称,没有数字含义)邀请前往进行非协议交流。几天里,代表团访问了两国主流媒体,与新闻界同行进行了广泛交流。其中,对《圣保罗页报》《圣保罗州报》、巴西环球电视台和阿根廷23媒体集团的访问尤其值得回顾。  相似文献   

10.
“美联社的记者将直接在看台上把写好的稿件发出去。只有下大雨他们才会去工作间”  相似文献   

11.
如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我们都能看到一些突发性社会新闻报道,有些媒体还开辟专门的栏目强化此类报道.以金华本地媒体为例,就有"新闻三秒区"、"昨夜今晨"、"百姓零距离"等栏目.  相似文献   

12.
来自西方国家同行的信息 上海期货交易所前任老总是新闻记者出身,他在和我交流时说,他接待过日本的经济记者,日本记者说,中国经济记者的权力真大,想报什么就报什么,想怎么报就怎么报,有的报道一看内容就知道记者“超越权限”了;有的报道则很“外行”,话说不到点上:有的轻率地、主观地做判断、下结论,误导受众、影响市场等等。比如,期货是很专业的,市场反应也很敏感,不是什么记者都可以报的,也不是期货领域里的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到媒体上传播的。  相似文献   

13.
杜京 《传媒》2008,(1):68-69
提起非洲,谁不向往那宽阔美丽的大草原、那气势宏伟的大瀑布、那绿郁葱茏的大森林和那片大陆上的野生动物、自然景色、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4.
从20HD5年开始,公民新闻的概念逐渐进入中国,继公共新闻之后,公民新闻再一次引发了国内学界和业界的关注。④随着公民新闻网站Ohmynews提出的“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观念的散播,在web2.0时代的中国语境下,业内外都在寻找公民新闻从理论到实践的切入口。2006年12月1日,《成都商报》在社会新闻版面上打出了“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网友都来发布新闻”的口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军人,中国记者。 很幸运,这两个冠冕堂皇的职业我都做过。并且,现在我还在“记者”这一岗位上工作。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记者与军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吴玉英 《新闻世界》2013,(5):295-296
微博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全民记者"时代。"全民记者"时代的新闻失实现象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田野研究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其核心内涵是要注重事件的真实感,从现场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信息,人类学方法对解决"全民记者"时代新闻报道失实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火箭兵报》刊发一组“记者亲历某部驻训演练见闻”系列报道.6篇被评为当月优质稿,3篇被评为年度好新闻,2篇被《解放军报》转载。总结这次深入某部驻训演练一线的采写实践.记者深切地感到,要写好亲历式军事新闻.必须深扎“亲历”这个根.多采写带有“现场温度”的新闻。善于运用细节将新闻故事化。深刻提炼新闻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黄笑 《今传媒》2016,(5):46-47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全民记者”时代到来.它打破了原来的传播方式,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的发现者和传播者.这给在中国发展道路曲折的新闻专业主义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全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从让新闻专业主义伦理及其行为规范能够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外界环境出发,寻求促进其发展的规划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安庆日报社自2003年以来,连续9年开展的"新春记者行"活动进行回顾,用实践证明了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沃土,生活是新闻的源头活水。探讨了记者应如何在基层捕捉新闻亮点并提升基层报道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者》2012,(2):13-13
为吸引更多新闻工作者、学者、新闻爱好者关心、参与新闻研究,提高新闻论文写作质量,本刊决定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办新一届新闻论文征文:“安徽日报杯”新闻论文征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