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坤  杨健 《新闻窗》2013,(2):66-67
《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头版头条刊登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网络热词“给力”一词竟然上了《人民日报》,而且是头版头条,此举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被官方承认、“转正”的标志。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热词的传播动力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发的《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发许多读者和广大网友热议。网络热词“变身”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颇为“雷人”的“潮题”,由此导致的关于党报文风改革的新一轮讨论远远超出了对报道本身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新闻通讯》2013,(7):5-11
编者按:“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充分肯定”、“一致认为”、“逢人便说”、“春潮涌动”、“原则上”、“某单位”、“张先生”、“李小姐”……上述词汇,是否会令很多记者尤其是党报记者抿嘴一乐?而这“一乐”的背后,内涵也一定丰富复杂——有无奈、自嘲,也有会意、解颐。今年1月份,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通过微博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1月9日人民日报还坦直报道了网友对一则事故处理报道的反感:什么“×X家属情绪稳定,社会秩序工农业生产未受到影响”,“什么‘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这哪是在真真正正地处理事故?!”有网友还把官话套话编成了一则顺口溜。  相似文献   

4.
1月8日,《人民日报》在读者来信版发了一则微博.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10天后,该微博的转发超过万次.网友留言多达4000余条.新浪微博“推荐话题”有关“官话套话”的信息已达10万多条。其中“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等用语被网民评为“最反感”。  相似文献   

5.
王涛 《声屏世界》2011,(1):68-68
11月10日的《人民日报》令人眼前一亮,头版头条的新闻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如此“潮”的标题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并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引发了强力的围观.网友们纷纷大呼“标题很给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博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媒体纷纷开通微博,包括我国第一大报纸——《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开通微博之后,以其平易近人、不偏不倚的风格赢得无数好评。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对"@人民日报"的微博更新时间及频率、影响力、议题内容、微博发布形式及发布类型、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等项目进行了分析。根据对"@人民日报"微博内容的研究,笔者对党报如何使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党报历来是“两会”报道的中坚力量,也是读者获取“两会”讯息的重要来源。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2004年对北京市民所作的“两会”报道系列调查结果,在11家全国主要报纸中,《人民日报》是受众依赖最多的获取信息的报纸,原因是“《人民日报》的权威、丰富一直是其优势所在,特别是在‘两会’这种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报道中,优势更加明显”。①2005年3月14日“两会”结束后,笔者选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4家中央级党报和《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广州日报》3家地方党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归纳出…  相似文献   

8.
林文  温玲英 《传媒》2022,(19):90-92
在新媒体环境中,以流行语、缩略词、表情包为代表的新兴网络语言逐渐渗透到日常交际和现实生活,成为文化传播领域的一种媒体奇观。2020年,B站用户发布的“早安,打工人”系列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并成为年度网络热词。文章借助模因理论,系统分析网络语言“打工人”作为模因的出现、传播与变异,并就“打工人”传播现象做出合理反思,用以厘清网络语言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汇报》发表王磊的文章提到:从“打酱油”、“宅男宅女”到“圙”、“槑”,一份“2008年网络流行热词”这几天悄然流传。排名靠前的“热词”折射出市井文化的智慧和生活新变化,却也面临“危害”正统语言纯净度的争议。而相关学者却宽容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另类,认为网络用语的“对垒”成为网民“自我成熟”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标题一出,引起不小震动。姑且不论《人民日报》之给力与网络热词之给力究竟是否同宗同义,党报标题中一个略微有些非主流意味的词汇,就能在全社会引起如此热议,现象本身颇耐人寻味。它至少说明两点: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传统印象是严肃、刻板的,和生动鲜活的语言距离甚远;广大民众十分关注党报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否能与时代最新的律动合拍。  相似文献   

11.
仵佩 《新闻前哨》2013,(2):72-74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网络舆情》执行总编辑祝华新曾提到:“去年(2011年)是政府微博元年,2012年则是媒体法人微博元年。”政府微博已经发展起来,尤其是“‘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网民已经认可政府微博的存在;媒体法人微博元年的表现是@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周刊、@财经网、@南方都市报,以及@潇湘晨报等全国各地媒体微博的迅速发展和急速壮大。  相似文献   

12.
微博的兴起使公民在网络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网络中的舆论也因此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网络民间舆论场”,这个舆论场和官方媒体塑造的“官方舆论场”有诸多不同。官方媒体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地进行沟通。截止2013年10月,《人民日报》微博的粉丝量已突破千万,位列官方媒体微博之首。《人民日报》微博结合了两种舆论场的特点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为以往两种不同的舆论场之间提供了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13.
王晓敏 《东南传播》2014,(9):107-109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之间成功互动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分析法考察"@人民日报"成功的原因,探讨其对党报微博之路的启示,最后,在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的关照下,对我国党报官方微博未来的生存路径进行探究,党报微博要办得成功,可以从注重报纸和微博的互补性、亲民表达、找准舆论兴奋点以及加强互动性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冯雪冬 《新闻爱好者》2011,(13):114-115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一标题中的"给力"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关注,网友用各种亲密的语言给予《人民日报》极大的肯定,如"《人民日报》很给力"、"《人民日报》微笑了"等在网络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日报"在较短时间里引起广泛关注:2012年7月22日凌晨,微博正式开通,运营百余天(截至2012年11月末),粉丝数量突破300万.作为中国其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的微博版,《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以‘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为目标定位,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责任使命,内容设计以传播《人民日报》观点和信息为主,兼顾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服务类信息,并将适时组织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调查等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①积累开博以来的良好经验,在对十八大的报道中,《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既在严肃性和导向性上有所坚守、又用贴近网民的语言传播着信息,并有效互动;既做到了新闻立博、又实现了观点强博.  相似文献   

16.
当“你‘织围脖’了吗?”成为人们的问候语时,你就不难发现微博正以迅猛的势头.颠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然而,微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争议,比如有人称缺乏意义的无用信息和情绪发泄在微博上时有出现.于是人们有了微博正在被“口水化”、变成“泄愤地”的担忧。那么,微博会不会被“口水淹没”呢?  相似文献   

17.
周年丰 《新闻前哨》2013,(10):8-8,14
《光明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毛泽东与范文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范文澜同志说,“党报是活的马克思主义”。这里说的党报,当时主要是指《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5月25日,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作批示时指出,《人民日报》作为第一党报,就是要有高人一筹的“绝活”,带头提高办报质量。6月13日,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在《人民日报》创刊55周年座谈会上提出:“大力倡导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采访作风,转变文风,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感情、有文采的好作品,努力把人民日报宣传报道提高到新水平。”人民日报记者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报社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大家认为,报纸的“绝活”建立在全体编采人员个个争出“绝…  相似文献   

19.
何海翔 《青年记者》2017,(13):49-51
“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等一批影响全国、感动全社会的“最美人物”,从网友表达认同“最美”的一个修辞,已经演化为全社会共同发现和弘扬真善美的一种现象.光明日报载文认为“最美现象”的产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个人以亲身的行为践行‘最美’,公众以敏锐的触觉发掘‘最美’,媒体以自身的平台传播‘最美’,政府和社会以实际的行动表彰‘最美’.”①显然,互联网时代公众在发掘传播“最美现象”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新浪微博、杭州19楼论坛为观测点,探讨网络意见领袖在“最美现象”传播中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闻阅评     
《新经济遭遇“春寒”》一文很讲辩证法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版3月19日刊登《新经济遭遇“春寒”》一文说:“过去一周,许多关注‘新经济’的人感受到了丝丝寒意。周一,视为‘新经济’象征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遭受重创,跌破2000点大关,周五以1890.74点的新低收盘。”“于是,有人以‘新经济’遭遇料峭‘春寒’来形容这一切。其实,这倒未必是件坏事。这至少能使我们一度跟着‘新经济’一起发热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更科学辩证地看待‘新经济’与‘旧经济’。”“由于国情不同,一些在发达国家被视为‘旧经济’的夕阳产业,在我国恰恰是新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