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峡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58+64-58,64
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要想抓住发展的机遇,需要及时进行课程调整,除了保持原有电子类课程的优势外,还要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信息类课程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广告活动涉及多种学科领域,广告行业的人才结构特征决定了对人才的特殊要求,高校广告专业的培养模式不能是一元的,但同时又具备一个共通的基础部分,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处理好知识结构中“懂”“精”“知”的层次关系,在时间安排上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3.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的日益逼近,产生了三电合一(即电脑、电视、电讯一体化)的产品,出现了三网(计算机网、通信网、有线电视网)交叉的现状。面对此现实,高职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育如何改革,本文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目前全球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在消费电子领域,数字化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集电脑、电视、电讯为一体的“三电一体化”的产品应运而生,如PC-TV、Web-TV以及花样繁多的各种数字视音频设备等(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由于人们对信息共享的需求,又迫使电脑与三种网络(计算…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通过分析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的现状,突出电子信息特色,提出了产教对接发展思路,创建了"校企互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技术技能人才的本地化配置,成功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紧密互动,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改进,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等3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尝试。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将传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转变为多元协同合作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对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文章从"以平台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与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产业与科技革命需要的是创新能力强、工程技术硬、管理水平高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因此探索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刻不容缓。分析了现有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难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并提出了“四端点、两闭环”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小组为单位、以专业竞赛为手段,有效联通高校中教学与科研这两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帮助具有不同特点和能力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技术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上得到提升,并且该模式可复制、易推广。  相似文献   

8.
9.
刘念 《职教论坛》2002,(14):7-9
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本文以港口为航运管理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基础、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核心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培养注重学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型人才。从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发展和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特点出发,分析电子信息类高层工程研究人才的能力,构建了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指导思想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我们认为加强本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为此,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并构建了一种"一条主线、两个模块、三重师资"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工程素养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加大.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验,教务部门统筹工程素养培养模式,学生自觉配合和积极参与,社会工程企业单位给予支持,多方共同努力构建有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方向)的特点,提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薄弱现状,从教师—学生、学校—企业、理论—实践、机制—环境四个方面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索.构建了针对应用型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多方位、系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一体化培养平台.实践表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强化,该平台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出发,参考一流院校的办学思路和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在质量为前提、为生命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高起点、富有开拓创新的教学计划和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为目标,提出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类专业是教育部新设立的一个专业类.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对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借鉴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4):156-159
为加快培养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对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总结出该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与建议,主要是: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烟台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订单培养、"2+1"人才培养、"分组教学导师制"人才培养三种模式在专业培养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了对于全订单、后订单培养模式及对这两种摸式的补充——"2+1"模式,为隐式订单补充了"分组教学导师制",通过探索多种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20.
医学院校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国年产值过亿元的生物技术企业已蓬勃发展起来,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生物技术人才仍有极大需求,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是生物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结合实际对中医药背景生物类专业需求、现状和在该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