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开放式创新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相关创新政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梳理开放式创新概念的发展脉络和各国实践,重点比较它同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系统创新范式之间的异同,并探讨从系统创新范式转化为开放式创新范式所需要的政策设计原则和政策框架。在中国,开放式创新实践逐步出现,但现有的政策工具无法有效激励该创新模式。在创新范式转型的情况下,创新政策设计需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现有创新政策体系中引入开放式创新理念,丰富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奖励"式政策工具;二是政府应通过公共知识库的建设进一步激发私有部门自下向上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构论把技术界定为一种社会行动 ,技术要素包括参与了技术发展的各类因素。然而 ,社会行动并不能包括技术的全部 ,本文尝试提出“技术是部分地社会建构的”这一命题 ,建立了一种技术内容的“可塑因—不可塑因”的二分法。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界定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 ,它包含了一种建构论的政策思想 ,强调政策工具的地方导向和行动导向 ,并涉及政策的有效作用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管理》2017,(2):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政策体系演变,为科技创新智库的成长提供了时代背景,而以科学学、软科学为代表的相关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对知识经济、国家创新系统等国外先进理念的学习与传播,不但带来了对科学、技术与创新活动认识的深化,也促成了一批科技创新,特别是政策研究智库的成长。在全球范围内"创新共识"兴起的背景下,中国的科技创新智库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创新议题的讨论之中,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观点,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新兴产业本质上就是新兴技术颠覆性创新驱动的产业,随着创新范式从"创新系统"向"创新生态系统"变革,新兴产业呈现出多样化的颠覆性创新过程。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探究新兴产业技术变革、市场颠覆过程中技术依存关系和价值采用主张变化规律,总结提炼出3种颠覆性创新过程:技术突破-高端市场导入、技术改进-低端市场渗透以及利基市场开发导入,并分析3种过程的差异点及相应的适用条件,旨在为新兴产业颠覆性创新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国际社会创新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理论上彻底摆脱了传统的技术创新论和线性模式的羁绊,全面肯定并接受系统论及动态的非线性交互(interactive)型创新模式。本文根据对国际创新理论的研究,总结归纳为"创新概念的再定义"、"动态非线性交互型创新模式"、"创新的非技术性要素和非技术性创新"、"创造知识是创新的核心,创新过程的本质是学习"、"动态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的科学分类"和"新的创新测度和创新计量学"七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意愿也变得至关重要,但大多数研究却忽视了创新意愿是如何转化为创新行为的以及创新意愿是如何构成的。为探究这一问题,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提出"政策感知—创新意愿—创新行为"模型,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在政策感知作用下,创新意愿是如何转化为创新行为以及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创新意愿的具体构成。  相似文献   

7.
支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人与自然”或“自然-科技-经济-社会-人类”这一共生的大系统中来研究技术创新,就不能把技术创新仅仅视为一种经济过程.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社会、人类、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整合的共生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它与以往传统的技术创新以及早期的适用技术创新,都有了质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真正表征和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关系,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过程,越来越成为我们构建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和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创新并不是一种新现象,它是伴随着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然创新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因此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蓬勃兴起,创新向人们展示了其空前强大的生命力,它成了时代的中心话语,成了时代精神的突出表征。创新已经成为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使命驱动型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下的一种创新理论的重大转向,是应对社会"大挑战"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创新范式。本文对使命驱动型创新的源起、理论依据、政策逻辑与基本标准等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使命驱动型创新超越了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强调创新不仅要有速度,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战略方向;创新不是简单修复现有的市场失灵,而是要创造新的市场;政府要主动参与和主导整个创新过程;政府应该具有创造市场的"企业家职能",特别是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公共利益的创新;政府应主动承担重大创新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构建过程导向的因子理想关联评价模型和结果导向的三阶段DEA效率评价模型,对"十二五"以来的创新政策效果做评估,发现2010-2018年科技创新政策整体是有效的,但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区差距较大、有效性波动等问题;政策效果出现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拉大、东北明显落后、中西部依赖性强等特点;创新效率由中心城市到经济圈再到其他地区递减.检验近年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对制定"十四五"创新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系统中的激励反应,创新响应是创新策源行为的必经之路。为明确细化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的创新响应机理,以促进区域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提出包括创新发起者、创新响应者、创新综合属性和响应媒介的创新响应四要素,建立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创新响应模型,以灵敏度分析为切入点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发现创新的综合属性是前提,增强创新发起者的发送能力是关键,提高创新响应者对知识的敏感度是核心,响应媒介在创新发起者与创新响应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因此,要激起创新行为者对创新的响应,增强创新发起者知识发送能力和提高创新响应者的需求参数、降低创新响应者知识失效率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下,“减税降费”已成为增强企业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于其他税费政策改革,社会保险降费政策会通过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影响企业发展。然而,该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不明晰。基于此,本文以各地级市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险降费政策作为外生事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视角,考察社会保险降费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险降费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保险降费政策主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优化人员结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但两条路径的影响存在差异:其通过研发投入可以同时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其通过人员结构仅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而言,上述影响在国有企业及所处监管环境较好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既为“劳动经济学与微观企业行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增量证据,也为“减税降费”等营商环境优化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创造学和心理学的视角,以物理学领域的194位诺贝尔获奖者、375位中科院院士和291位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探讨原始性创新驱动因素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原创人才的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形成,从而有效提高原始性创新的绩效。创新人格对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影响,而创新思维对创新技法具有显著影响。创造性思维在创新人格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创新技法在创造性思维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在成长环境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政策制度环境正向调节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对原始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等。与我国两院院士相比,诺贝尔获奖者在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等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探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开放式创新模式,形成多元化创新资源网络,为社会创新管理及其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基于SNM理论,从新型研发机构与社会网络交互的角度出发,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开放式创新实践与创新机理、创新主体及不同程度创新模式的特征这5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强调多元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为新型研发机构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创新环境,同时通过对比不同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发现多主体参与的完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能实现创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环保约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拉开了中国“环保督政”的序幕,并对微观层面的企业环境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环保约谈政策的颁布作为研究契机,结合准实验研究与倍差法,重点探讨环保约谈对企业绿色创新这一“能动式”环境战略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环保约谈为地方政府引致的生态治理压力,能够驱动企业的绿色创新战略,进而产生价值创造作用;从制度供给的路径效应来看,被约谈的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普惠型制度显著促进了辖区内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然而选择型制度的路径效应不显著,但两类制度形成的政策组合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制度形式;从产权性质的调节效应来看,政府被约谈后,辖区内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绿色创新战略积极响应政府的环境治理压力,并且对普惠型制度供给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相比之下,具有“政策响应刚性”的国有企业未能利用绿色创新战略响应政府的号召,这可能与国有企业对被动性的末端治理战略的偏好性有关。本文不仅能够在绿色创新视角下完善中国环境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还有利于厘清环境政策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机理,能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企业社会资本内涵的基础上,对企业结构维社会资本、关系维社会资本及认知维社会资本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从创新观念、创新资源及整合能力3个方面探究企业3个维度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社会资本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为企业利用社会资本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谭红玲  李非 《科研管理》2014,35(12):94-102
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前沿性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展"为政策的科学"研究,我国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基于政策与科学互动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运用政府-创新者"反馈环"构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螺旋式科学技术创新政策机制,耦合"为政策的科学"和"为科学的政策",增加科学、技术和创新预期效用,为经济增长或社会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罗建利  郭红东  贾甫 《科研管理》2019,40(5):120-133
农民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和农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特征,决定了合作社的技术创新禀赋独特。本文利用8个典型案例,从合作社的技术获取模式和技术溢出两个维度构建了合作社的技术创新模式:包括草根社会创新、草根商业创新、引进社会创新和引进商业创新。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利用三重底线原则,比较每种创新模式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倡导。本文的研究为合作社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为政府制定农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将草根创新分为草根商业创新和草根社会创新,进一步深化了草根创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按阶段分为知识创新、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考察了各阶段创新效率。本文研究表明,知识创新整体创新效率为0.582,研发创新整体效率为0.284,产品创新整体效率为0.529,东部地区各阶段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尤其在研发效率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利用二维矩阵的方式将各地区各阶段创新效率划分为四种类型,进而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宜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