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2年-1955年,我在桐城初级师范学校读书。在爱上文学之前,我喜欢的是美术,曾有过美丽的画家梦。这个梦与先后教过我的三位美术老师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当把这个问题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但实际上那个读书仅仅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而非真正地道的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方家学者谈起读书之法,往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形:要么侃侃而谈,确有发人深省之处;要么谦虚地说一句没什么方法,唯勤读书耳。我压根儿不是方家,所以这两种情形我都不是。虽然我真的没什么诀窍,但还是想说几句,主要是想谈一下对我个人影响较深、得自师长友朋的言传身教,也是我觉得对读书学习或有些微帮助者。刍荛微言,幸祈方家垂鉴赐教!自八岁入小学,我的启蒙老师教导过一件事,于我印象极深,大意是说:学习知识一定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突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股市里要么你就进天堂,要么就下地狱,但至少你还有进天堂的机会。这是我的一个博士生导师曾经给我说过的话,当时我还在想,这个老师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 子,平时有一点零花钱总是买 些自己喜欢的书来读,所以,和 同龄孩子相比,我的零食没他 们吃得多,但读的书绝不比他 们少,就连亲人朋友过生日时 我送给他们的礼物要么是一本 好书,要么是一篇好文章。我觉 得这样的礼物要高雅得多。  相似文献   

6.
<正>中秋节逛商店,我缠着先生给我买一件首饰,先生却硬生生地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先把你的结婚戒指戴起来!"这句话就像重锤一样敲在我心上,也彻底地封住了我喋喋不休的嘴。细细想来,四年了,除了结婚后的头一个礼拜,这枚戒指从没有在我的手指上出现过。也许你会很奇怪,别急,听我讲一段故事……2006年我开始担任班主任,由于刚接触班主任这个领域,很多地方都不得法,尤其是学生出现错误时,要么与我对着干,要么  相似文献   

7.
蔡朝阳 《教师博览》2010,(11):38-39
作为一个读书人,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和书本说再见。以前引用过黄庭坚的话,说一天不读书就觉得"言语乏味,面目可憎",当时引用了,却还觉得这个说法略有夸张,如今阅读已成为习惯,即便忙于生计疲于奔命,却还是不断买书读书.书房堆不下.  相似文献   

8.
刘德旺:晓苏老师,您好!今年是华中师范大学摇篮文学社三十年社庆,您是我们《摇篮》杂志的顾问,我想代表编辑部对您进行一次采访。首先我想问的是,您当年在我们学校读书当学生的时候,是否也加入过摇篮文学社?晓苏:在回答你刚才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历史。我是  相似文献   

9.
<正>读书对去除社会浮躁之气、提升国民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回味一下那些流传千古的读书古训或名言,就会发现其中所彰显的读书的巨大功能。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大力倡导读书,给读书加温。应该说,时下出书的越来越多,但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上学的孩子们要么走马灯似的忙于从这个学习班到那个学习班,要么沉湎于网吧而"e"网情深,他们已经离文学名著越来越远,难怪教育专家们呼吁:现行功利性的教育体制怎样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大人  相似文献   

10.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11.
钱谷融先生经常说,他几乎一辈子呆在校园,教了一辈子书,读书自然就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曾如此谈到过自己:“一生除了读书就是教书,始终没有离开过学校。而且教书教了将近五十年,所教过的学校却一共只有两所。因此我的接触面极其狭窄,生活知识十分缺乏。我对社会人生的了解大都是从书本上来的,对现实生活多少有些用‘书本化’的眼光去加以审视,因此我的认识和感受往往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着一层隔膜,这个世界对我始终相当陌生。我一直在追求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却很少能够得到。我所尝味的欢喜或是悲哀,在别人看来,简直不当一回事。但我自己却是十分认真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失  相似文献   

12.
正"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不知何时,旅行就那么悄然流行起来。在路上,我遇到过分开旅行的恋人,他告诉我爱情需要空间才能继续;遇到过进行一场毕业旅行的学生,她说成长让她溃不成军,她想要迷失在地图上的每一道风景;还遇到了一个自由的背包客,他说他是昨夜12点跳上开往远方的火车,没有目的地,睡醒了就在下一站  相似文献   

13.
尽管自己读书不多,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读书人满怀敬意。尤其是那些已经功成名就从功利的角度讲书籍对其已经不具备敲门砖的作用却依然对读书情有独钟者,更是让我由衷地钦佩。记得数年之前拜访江苏省名校长、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先生,一进他的办公室,没有谈上一句话,那满墙、满架、满桌、满地的书籍就一下子完完全全地征服了我。  相似文献   

14.
张秀芳 《现代教育》2011,(Z1):85-85
之前曾拜读过刘定一的《"灌水"还是"点火"》一文,文中说上课上得好的教师还不如一个课上得不明白的教师。我很不敢苟同这个说法,可一次期末考,让我不得不臣服刘老师的观点。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挫败感。  相似文献   

15.
在那年暑假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会和这个叫祁东的小县城结缘。这个虽小但非常可爱的小县城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炎夏,经过三小时车程,我来到了祁东这个位于衡阳市的小县城。祁东虽小却十分干净,空气很好,街道整洁,完全颠覆了我认为小县城一般都灰蒙蒙、脏兮兮的既定观  相似文献   

16.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家长要孩子读书,孩子却迷恋看电视.家长急了,就把电视机吊在屋梁上,把孩子关在小房间里,逼他读书.谁知过了一会推门一看,孩子伏在桌上睡着了.类似这样硬逼孩子读书的事不少,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想起我的一位朋友,他喜欢读书,书桌上、床头边、沙发上到处放着书.他的孩子有时好奇,也随便翻翻,久而久之,养成了读书习惯,以后读中学、读大学的时候,也总是手不释卷.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行.  相似文献   

17.
一、导言激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一位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力求把每一节新授课之前的导言都创造成激发学生读书欲望的兴奋剂。这些导言可分为三种形式:(一)初入境界式。即对课文反映的内容,先给学生一个初步的但却诱人的印象,细处的...  相似文献   

18.
很早之前就在想,什么叫做感动。也问过好多人.但大家都给了我一个如出一辙的答案: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当时听完好困惑.但现在想来却不无道理。因为好多事都让我对感动这一词深有体会。到现在我还庆幸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只有教师才能享受到几十个孩子给我带来的那一份感动.  相似文献   

19.
<正>从小,我就在妈妈温柔的读书声中玩耍、倾听、表达,最后安然入睡。我同情《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佩服《神话故事》里为民造福的后羿,我喜欢……爱读书,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就这样,我慢慢长大,上了学,越来越喜欢在书的世界里快乐徜徉。有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却觉得,读书也是一种旅行,是一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内容更丰富的旅行。在书里,我可以和姜子牙、诸葛亮做朋友;在书里,我可以像孙悟空一样上天入地;在书里,我可以走向世界屋脊,甚至去遨游太空。  相似文献   

20.
正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一是心中的梦想,一是读在脑子里的书。上学是当年知青的梦。为了实现心中的梦,1978年恢复高考之前,许多人含辛茹苦、不分日夜地啃了半年多久违的书本,积极备考。但1978年高考,我没有那样刻意准备,却终于能圆心中的梦,是得益于牧鸭时痴迷读书与一年多的中学语文教学。我的牧鸭读书生涯始于1973年冬,那时,我上山下乡在老家湖南攸县柏市公社凤塔大队放鸭。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