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命运共同体需要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先在指引与自觉表达。共同体是人作为价值体的存在样式和有机结合体。共同体意识可分为继承型共同体意识和生成型共同体意识。在生成型共同体意识内部的三级结构中,内核是“我的”共同体信念,这为命运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基本结构。由于共同命运的加持,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扩展出“我们的共同命运信念”这一内核,并形成五级结构。命运共同体意识是自然情感、理智选择与行动意愿的有机融合。命运共同体意识有效生成的决定性机制在于内部情感建构。情感同构、交往扩展、整体理解、道义内化是有效生成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命运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基本规则主要指涉“类”的拓展、“同”的建构与“情”的链接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对八卦掌流源正名分辨之争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地方民俗体育项目八卦掌与《周易》哲学之间的文化流变关系,再从卦象、卦图、卦数和卦理四个维度阐述了八卦掌与《周易》哲学易理的融合关系。研究认为,八卦掌由董海川所创具有时间上和文献逻辑推理上的考察依据;八卦掌阴阳鱼、八卦掌技变、八卦掌取象、八卦掌修身与《周易》哲学思想中的阴阳论、易变论、卦画论、道德论存在“底层”与“借用”的文化关系;八卦掌对《周易》哲学融摄表现在“卦象、卦图、卦数、卦理”论域。八卦掌的肢体运动特征、“站、转、换、打”功法、四正四隅、门派武德之风与《周易》“卦象、卦图、卦数、卦理”易理的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民俗体育特质的武学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麽文化是壮族群信仰的重要文化类型。麽文化哲学是从哲学视角,对麽文化的理论研究,其根本任务是从该文化载体《麽经》中提炼哲学体系。麽文化哲学借鉴宗教哲学的表达方式,以问题为纲,阐明麽文化的基本教义,大体分为宇宙论、伦理观和死亡观三大部分。麽文化哲学的进步对区域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东亚诸国别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区域社会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对边疆族群文化的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以及区域国别文化互动考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方东美融贯古今中西哲学,敏锐抓住中国哲学“内在超越”型态,以“生命”为核心阐释中国哲学精神。其生命哲学体系的建构贯穿在三个维度,一是在中国哲学研究中,拒斥宗教与科学的研究途径,力主人文主义的研究理路;二是通过推崇《周易》“生生”之基本原理,“扩大心量”融汇儒道佛思想,吸收西方有机生命理论;三是以生命价值为中心,以旁通统贯论、道论和人格超升论概括中国哲学的通性与特点。  相似文献   

5.
哲学诉诸理性,宗教诉诸信仰,科学诉诸实验。冯友兰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深刻的理性剖析后,认为宗教建构在迷信与形象思维基础之上,与科学相悖离,所获得的境界低于哲学的境界。于是,提出了以“哲学代宗教”的观点。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但笔者认为,他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以哲学代宗教”在当下的境遇里,缺乏必要的社会和思想上的普世基础。在成事在人,谋事也在人的情况下,哲学是代替不了宗教的。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是各司其职,在不同领域里给人们予温情脉脉的终极关怀,为人类精神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我国元哲学之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但是,《周易》由于成书背景的客观条件限制,有部分占卜谶纬的内容需要摒弃,也有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需要继承与弘扬。该文从国际视野与学科领域论述了《周易》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合理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两类关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释了应从协调观理解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要素、区际、代际维度,强调基于区域联系认识人与人命运共同体的多样性、必然性和合理性,指明义务教育阶段侧重培养学生依循利益—责任—命运逻辑形成人与自然要素命运共同体意识,理解不同层级尺度“复合世界”中人与人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教学时要以“共生”视角促进核心素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整体生长、全面有序创生教学内容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条件生长、依循学科思想方法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自然生长,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从学科附加走向学科内生。  相似文献   

8.
“蜘蛛哲学”是许地山在《缀网劳蛛》中所表达的一种独特而深刻的人生感悟。这种哲学表面看来有些悲观,但实则却是积极乐观的。它告诉人们应该像蜘蛛那样坚韧不辍地补缀个人命运之网,决不因网总被弄破而中止辛勤地劳作,这体现着一种面对困境所具有的积极的生命态度和坚韧不屈的内在精神。“蜘蛛哲学”蕴涵着儒释道、基督多种宗教文化,由于渗透进宗教文化的内涵,使得“蜘蛛哲学”更具有丰厚性和深邃性。“蜘蛛哲学”不仅对当时失落颓唐的膏年带来精神的鼓舞,同时对于今天浮躁脆弱的人们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易》哲学是塑造中华文明的思想基础。它所体现的宇宙生成的“大极”学说、“阴阳和合”的辩证法则、“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辉,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特别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今天,《周易》哲学的基本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周易》是部什么书?《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古人把《周易》列入五经之内,名之曰《易经》或称之为《易》,又把它列为五经之首。可见古人对《周易》十分重视。那么,《周易》是部什么书呢?陈立夫先生在他的《天道、人道、道统》一文中说:“《易经》是中国一本最伟大的书。”王新春在他的《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中说,《周易》体现了“天人宇宙哲学”的内容。黎子耀在他的《周易秘义》一书中说:“它是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李镜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奇书.它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记载有六十四个卦名、卦辞,象征不同的事物和事理;卦由六根代表阴阳的爻组成,每爻有爻题、爻辞,象征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传”包括《系辞》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以及《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文章,统称为《十翼》。据学者考证,《经》《传》不是同时形成的,《经》更古老些,殷墟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卜骨上已有用数字表现出的卦形,经过许多智者的劳动,不断丰富发展,才形成了《周易》,传说中的伏羲氏、周文王、孔子都可能有过贡献。《周易》是我国古代先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大约成书于西周末年、春秋战国间. 时至近代,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家对《周易》倍感兴趣。数学家发现《易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理论,发明二进制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就是从中国的八卦受到启发的.他曾把“易图”说成是“流传于宇宙间科学之中最古的纪念物”。天文、地质、医学、物理学界、国际国内都有虔诚的《周易》信奉者和研究者。六十年代起迅速发展的系统科学,其思维方式与《周易》的哲学内涵十分接近,因而《周易》又成为管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周易》有关理论,阐释了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天人合中’’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一部典籍的思想观念的主张,积淀在语言特别是成语上,才是最有效的传播和落实。《周易》的汉语成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文化积淀的逻辑发展过程。《周易》经传合编时信仰和理性的同构、《周易》传播过程中的雅俗通约性和因易学发展而形成的自动套用格式,是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周易》在哲学、政治、伦理和一般社会交际等领域贡献了237条成语,这些成语成为它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重要地位的表征;大量的天地成语和极少的“圣”字成语,是《周易》思维定势在汉语中留下重要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以实践的科学规定来导向唯物历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来还原实践的具体形态,这是马克思哲学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两种理论视野。这两种理论视野之间的转换,既非马克思不同世界观之间的完全“断裂”,也非马克思世界观内部的简单“平移”,而只是同一新世界观内部的两个基本视野之问的转换。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形成时期的这两种理论视野,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易》卦爻辞中有许多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的资料,例如“刑”、“狱”、“幽人”、“讼”、“寇”等等。研究这些资料对于理解《周易》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易研究1995年第2期李平《<周易>与<乐记>》《周易》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从中国古氏乐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的则为《乐记》。首先,“《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周易》哲学的总纲,是贯穿天道、地道...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孕育中国哲学的“母胎”,是连接神学与真正哲学的中介和桥梁,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生活曾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周易》占筮本质上是一种古代决策学。它的基本社会功能是“神道设教”,基本政治功能是“通天下之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全面较系统地介绍和评析了《周易》的文化价值与周易研究热:一、从国内研究组织和机构、研究队伍、学术活动、研究成果以及海外“周易热”的出现等方面,评介了“周易热”的概况;二、以东方文化之奇葩、深奥的哲学经典、打开宇宙迷宫的金钥匙、经邦济世的要诀、上古巫史文化的百科全书、神秘文化的理论基础等六个观点,介绍和评价了《周易》的文化价值,其中不乏深刻的学术见解。这些对研究《周易》和考察周易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学术界出现的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其背后潜存着一种强烈的挺立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在实质上又是近现代以来“救亡意识”的一种变奏。弥漫于学术界的“创新”思潮与这种“主体意识”的挺立是相互联系的。创新必基于不同思想文化之要素的整合,“整合性创新”体现为思想创新的普遍原理。冯友兰、胡适等人所做的工作,应在历史的意义上将其理解为关于中国哲学的“整合性创新”活动,并实际上改变了哲学与宗教的世界地图。“主体性”只能在“主体间”的交往之中才能显现出来,中国哲学也只有突破“地方性”的局限才可能真正独立于世界思想之林。  相似文献   

20.
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是在融摄西方生命哲学、会通中国哲学《周易》和《中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早年融摄西方的过程中,他在吸收柏格森、尼采等人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生命哲学的取向,但也造成了理性与非理性、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转入中国哲学研究之后,在《周易》和《中庸》的“生生之德”与价值理论的启发下,他修正了早期的矛盾观念,确立了“普遍生命”这一最高概念,并为普遍生命规定了生之理、爱之理、化育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中和之理、旁通之理六大构成要义,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机体主义特征的生命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