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因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如何在各种思想混杂的互联网环境下有效地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很多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正负面效应入手,简要论述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6,(2):69-7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拓宽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对网络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教育方式的转变,而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产业。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同样也需要传递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正确处理互联网教育与价值观的关系,既有利于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利于互联网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独特的感染性、传播性以及融合性等特征给新时代的学生带来了新的价值观传播媒体。但无论社会怎么改变,"立德树人"永远都是当今时代的正能量主题。将"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应用于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当中,可以充分挖掘当今时代学生的德育潜能,开启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事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尹娜 《现代职业教育》2022,(18):165-167
当前,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紧随时代步伐,完善高效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开辟搭建"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格局.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现状,发挥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引领作用,提出优化提升策略,以期高校思政育人效果的最优化实现.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具有碎片化、"去中心化"、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和隐匿性等特征."互联网+"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使高校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面临冲击、教育环境变得复杂化、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弱化等.应将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完善交流模式作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以高校文学教育为代表的传统高等教育不可避免面临各种矛盾。如网络文学挤占经典文学空间、碎片化阅读取代系统性阅读等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文学教育的现实挑战。引发挑战的原因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功利化目的削弱文学基础、传统高校文学教育形式相对刻板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都是无法回避的诱因。因此,当"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高校文学教育应当坚持立体化、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既要科学定位学习主体,丰富教育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又要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夯实课外阅读基础,还要延伸课堂教学时空,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的学习、科研、生活等都延伸至了网络,这其中更有仪式教育的网络化,仪式教育的"触网",使得高校仪式教育网络化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对象更加泛化,也更加有利于高校利用仪式在当代大学生中实现教育的渗透与涵化,唤醒学生自我信仰的力量。文章在剖析网络化仪式教育的特征及价值的基础上,探析了基于大学生信仰视角的网络化仪式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国高校逐渐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多数适龄学生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由于学生众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加严峻。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新型的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可为学生就业和学习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服务,为此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条件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对当代中国政治形成基本认同,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认同模糊甚至反向认同的情况,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政治冷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当前部分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时,仍较多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报告会等方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为促进"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现,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教育理念、信息素养、教育载体、主渠道引领、价值引导等方面都应实现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作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和标志,正在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深刻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深度人本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教育体系生态化、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等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育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无论对学校、教师、学生,还是整个高校教育系统,都将催生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给高校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互联网+"对教师数据价值、教学评价、教学授课等方面影响进行梳理.并基于"互联网+"的背景,提出互联网+推动下的高校教育将会出现的必然趋势,研究认为其趋势主要会从数据标准的教学理念、理性化的高校教育评价方面、智慧高校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以及个性化的高校教育等方面出现.  相似文献   

12.
从伴随"互联网+"时代而来的"互联网+"教育特性分析入手,给出"互联网+"应用型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提出"互联网+"应用型教育是对教育思维、方法及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互联网+"应用型教育是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必然选择,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实践应在多方平衡过程中走特色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前科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方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给当前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很多行业完成了互联网与传统生产模式的结合,实现了大的变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于当前的教育行业来说,"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传统教育中格局小、教学方式单一等情况被大大改善,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新措施。从当前的法学教育来看,由于其内容繁多,且对于重要知识点的教学主要靠教师进行解释传播,很多学生无法在这种环境中有效地学习,而"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网络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能够利用网络从法学知识的多个方面去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十分有效。本文对当前时代在法学教育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变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高校教育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互联网+教育不单单指的是将网络与中国传统教育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共享以及为教育提供网络平台,能够为中国高校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教育培养。网络进入到学生的生活,高校如何结合好"互联网+"时代的特性,对学生进行新形式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2012年被称为高等教育界的MOOC元年,"互联网+"教育在彼时受到关注,高校的思政教育在这股互联网的技术侵袭下不得不进行多方位的改革,以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着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学生参与改革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推动课堂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是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我国各大高校致力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已有实践表明促进"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是切实可行的.探讨了高校将"互联网+"的理念与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以全面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情感认同的主阵地,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青年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起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巨大的结构性挑战、教学理念转变挑战以及社会认同感等重大挑战。因此,为凸显思政课堂实效性特征,培养大学生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进一步探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的有效实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式转变,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价值理念只有适应这些变化,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以认知性实践能力为支撑,聚焦于学会学习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确立了学习即发展的教育价值理念,学生搜集整理信息、传播表达信息能力增强,有效引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19,(4):75-79
"互联网+"时代技术更迭交错、传统媒介受新媒体冲击影响显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引入到一个全新的虚拟环境和场域——"互联网+"媒介场域,尤其是以微信群、社交平台为典型代表。在此场域当中,大学生受网络社群舆论生成与传播载体的作用愈加明显,既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积极环境因素,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环境因素。网络社群的崛起能够促成对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的改变,因而在"互联网+"媒介场域下去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时代内涵和特殊价值。通过对思想政治网络素养培育的内容、情感、启发三个向度进行分析,得出要注重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注重智慧表达,让高校大学生群体不断地开拓新的领域,引领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婷婷 《甘肃教育》2020,(22):18-19
<正>"互联网+"时代下涌现了各种复杂的社会思潮,对青少年的思想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最为明显的影响就是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这无疑加大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难度,让教育者不得不迎接新的挑战,开展多元化价值观引领下的立德树人教育。因此,笔者主要围绕"互联网+"时代下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展开讨论。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变的核心教育理念,可以说是学校德育工作精神层面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品德,以提升学生应有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学校的德育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