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社交恐惧症”的缩略,“社恐”几乎无须“绕脑筋”便能为人们会意,但其从医学病理到日常流行的“越界”蔓延、从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到乐于自我“套用”的“神奇”扭转,却并不简单。在“社恐”成为热词后,人们对分辨“社恐”的流行究竟是一种疾病/缺陷的大量涌现,还是一种正常人群特征的标记和归类,兴趣并不大,更大的热情放在了将其作为自己不擅社交的完美解释,以及回避社交的理由开脱上。  相似文献   

2.
"社牛"兴起于网络博主在公共场合"放飞自我"的视频,其内涵在网络平台的讨论中不断被延伸,有时指"人类社交天花板",有时则被赋予"尴尬""社死"等更多含义. 为了解人大学子对"社牛"的看法,我们共计发放了106份问卷,其中男性29人,女性77人.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社交状态介于"社恐"和"社牛"之间,"社恐"者...  相似文献   

3.
如今“社恐”一词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在这些自诩为“社恐”的人群中不乏存在真的“社恐”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有留守经历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的社交表现较大程度上不及无留守经历的孩子,比如倾诉与表达。文章进一步对社恐产生的原因做了探讨,对家庭、学校、社会提出了一些帮扶策略,以期能帮助有留守经历的孩子克服社恐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社牛”“社恐”作为网络热词席卷各大社交平台。“社牛”是那些在社交方面和谁都能游刃有余地交谈的人,“社恐”则是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人。有人这样总结,如果说“社恐”喜欢“独自美丽”,那“社牛”就是“绽放美丽”;如果说“社恐”是自己瑟瑟发抖,那么“社牛”则是让别人瑟瑟发抖。你更像“社牛”还是“社恐”?看看以下场景,你认为哪一方的表现更有代入感呢?  相似文献   

5.
李天杨 《高中生》2010,(7):45-45
社交,是现代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许多性格内向的人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主要可以分成两类:①一般社交恐惧症。你如果患了一般社交恐惧症,就会在任何地方、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恐师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少数中学生害怕交往或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障碍,尤其是在与老师交往时。如某中学生张蕾,由于性格内向,在同学间的交往中尚能比较自然,亦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与教师交往时,往往表现为面红耳赤,词不达意,就连自己迟交作业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理因素是社交恐惧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社会心理角度看,社交恐惧症从个体挫折开始,经退缩、压抑等消极的心理防卫,再通过条件反射的泛化而最后形成。在此形成环节中,任何一方面若得到正确处理,均可避免社交恐惧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社交恐惧症是目前儿童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精神障碍。本文从其原因、认知模型、评估以及治疗方法介绍了这个症状的主要特征,并对治疗者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社交恐惧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交恐惧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应对方式,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卡特尔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交恐惧症倾向的人格特征 16PF中,A、C、E、F、G、H、Q2均分显著低于低分组,I、O、Q4均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或p﹤0.01).(2)应对方式问卷六个分量表中,社交恐惧症倾向组在自责、退避两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在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和合理化这四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或p﹤0.01).结论:社交恐惧症的发生有其人格基础,在遇到应激事件时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2010,(16):22-22
社交,是现代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许多性格内向的人,尤其是年轻女子,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一现象称之为“社交恐惧症”。  相似文献   

11.
恐惧症作为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分为不同的亚型,不同恐惧症个体对特定事物的注意偏向存在特异性。眼动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逐渐进入恐惧症研究领域,为恐惧症个体注意偏向的探讨提供了有利支持。本文聚焦近年来关注较多的社交恐惧症和蜘蛛恐惧症,梳理恐惧症个体注意偏向的成分和时程性等方面的眼动研究,并在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篇医学院学生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提出采用系统脱敏法,辅以认知疗法、人本疗法等使患者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社交恐惧的症状,改善和缓解社交恐惧的焦虑症状,提高自信,主动采用较有效的方法应对紧张情境。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简要论述了个案咨询的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3.
窦文涛是香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他主持的谈话节目独树一格并颇受欢迎,但社交场合让他很不自在。“实际上我们家的人都有点社交恐惧症。”他在2010年11月9日播出的节目中坦承,“平常对我来说,哪怕是中间有不认识的人去吃饭,我这个心力的付出特别大,对我来说是个特别费劲的事。”  相似文献   

14.
楠楠: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新生,中考前我辍学进入社会工作了两年,现在重新回到职业中专读高一.我感觉自己比同学年纪大,比较自卑敏感,所以没有什么朋友,跟室友也时常争吵.课余时间我沉浸在游戏里,不愿意与人交往,我怀疑自己可能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相似文献   

15.
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从实验研究中获得的行为矫正的方法,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对儿童社交恐惧症进行矫正,证明了系统脱敏疗法对矫正儿童社交恐惧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有生理原因、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等。干预策略采用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进行初步筛选,对于程度较轻的社交恐惧采用预防性干预策略,对于中等程度的社交恐惧采用针对性干预策略,对于程度严重的社交恐惧采用个别心理咨询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一例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结合某高校女生社交恐惧症的案例分析。通过收集、整理求助者的资料,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鉴别诊断,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恐惧神经症。在咨询过程中,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和求助者中心疗法,帮助其认识、修正错误观念,矫正不良行为,巩固新观念,取得较满意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一例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结合某高校女生社交恐惧症的案例分析。通过收集、整理求助者的资料,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鉴别诊断,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恐惧神经症。在咨询过程中,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和求助者中心疗法,帮助其认识、修正错误观念,矫正不良行为,巩固新观念,取得较满意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9.
社交网站(SNS)是Web2.0时代一个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新模式。它以人为核心,以社会关系链为基础,利用诸如网络聊天(IM),交友,开博客、记日志,建相册,参与群组,玩SNS游戏,分享日记等活动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信息,创造内容,维系关系,培育感情。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关联主义的理论观点,从技术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型社交网站的创建应该遵循和坚守的创建理念和原则,其研究结果对促进社交网站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诊断]  听过何小娟的叙述后,我告诉他们孟琪的这种症状属于神经症中的社交恐怖症,也叫恐女症。并说明这是正常人中常见的一种症状,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只要有强烈的求助愿望,肯接受心理治疗,很快就会痊愈。孟琪听过这番话后,情绪好多了,并表示积极接受心理治疗。[案例]  一天下午,心理咨询室来了一对年轻夫妻,丈夫叫孟琪,妻子叫何小娟,都是中学教师。孟琪填好登记卡后,静静地坐在一边,低着头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他示意妻子代他说出自己的情况。  原来,孟琪和何小娟都是某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孟琪在中文系,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