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在世界教育领域掀起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在此背景下,教育数据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矛盾关系日益凸显,世界各国均面临着教育数据安全治理与隐私保护的现实需求。作为在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上具备立法传统地区,欧盟已经在欧洲经济区内建立起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基础,数据伦理规约相协调,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国数据监管机构以及数据保护专员相配合的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立法与治理体系,为我国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共同隐私属于人格权的范畴,是隐私权的一种,与传统的隐私只针对权利主体和非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相比,共同隐私是对传统隐私权的突破。其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相比于传统的隐私权,共同隐私由于主体的特殊性,使得其在法律保护方面,内部权能冲突与外部权利冲突方面有着较为复杂的情形。因此,需要有相应的规则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3.
基因歧视是随着基因技术发展而引发的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在保险领域的基因歧视与隐私权保护之间关系实质是基因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协调选择问题.保险公司应该能够成为基因隐私知情权主体,但这种知情权不是无限的,即保险公司对基因隐私享有有限知情权.  相似文献   

4.
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虽然能够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大数据也增加了隐私被侵犯的风险,对隐私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大数据使保护隐私权的基本原则功能弱化或无效,颠覆着隐私权保护的理念和模式。为此需要将隐私权保护的重心由个人许可转向要求数据控制者承担更多责任,并赋予个人新的权利以及采取完善隐私权救济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9,(6):12-18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为教育变革提供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对学生数据隐私保护产生了新的威胁。文章从学生数据隐私的理解和相关研究入手,对学生隐私保护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学生数据隐私面临着智能技术与数据分析僭越隐私边界、互联网平台垄断风险骤增、传统"知情同意"数据保护架构不再适应等困境。随后,文章总结欧美国家的应对策略,具体包括设计隐私权及限制识别技术嵌入教育智能设备开发、社会组织协同设置教育行业自律条例、学生隐私制度建构辅以机构设立等。最后,文章提出学生数据隐私保护措施。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理清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的潜在风险,并为我国建立系统可操作的学生隐私保护规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垄断法和隐私保护法的动态发展,二者打破了单纯的正向关联,展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一方面,数字平台以隐私保护为由进行竞争抗辩,另一方面,以数据访问为代表的反垄断救济措施也可能侵害消费者隐私。这些竞争与隐私不可忽视的负相关性凸显了破除反垄断与隐私保护困境的现实需求。我国应结合国际理论和实践,辨明反垄断法和隐私保护法的互补关系界限,促进数据共享与数据控制的动态平衡,构建相辅相成、统筹兼顾的利益最大化数据框架,完善细化详明严谨、灵活透明的法规,倡导跨机构合作下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环境使金融机构的潜在客群数量激增,对金融数据进行挖掘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朝普惠金融方向发展的必然举措。伴随金融数据价值的提高,保护金融客户的金融隐私权日益成为金融机构安全保障义务的新内容。在数据挖掘冲击金融隐私权的困境中,金融机构急于在数据挖掘与保护金融隐私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对金融数据的有效利用。为实现金融机构的安全保障义务与数据挖掘权的平衡,可在将金融数据定性为财产性权益的基础上,将通知金融客户作为金融机构开展挖掘行为的前置条件,以脱敏规制作为数据挖掘的程度标准,并在金融客户主张挖掘行为侵犯其金融隐私权时,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和惩罚性赔偿机制,综合规制金融机构的数据挖掘行为。  相似文献   

8.
何冰洁 《海外英语》2014,(11):271-274
长久以来,英国法律并未将隐私权列为法定权利,对隐私的保护零散而有限。直至2000年10月,《欧洲人权公约》被纳入英国法律,才有了对私人生活、家庭、通信等隐私的明确保护。自此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例,如名模纳奥米·坎贝尔起诉《镜报》发布其离开戒毒所的照片、国际汽联主席莫斯利诉《世界新闻报》曝光其不雅照、《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起诉媒体侵犯其幼子隐私等。英国对隐私权的保护也因而不断拓展完善,如在裁决中考虑披露的信息是否具有公共利益、私人场所与公共场合的划分、私人生活的界定、对儿童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平衡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等。但直至今日,英国仍未制定专门的隐私保护法。  相似文献   

9.
美国联邦教育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全美对教育数据安全治理与隐私保护的重视。尤其自2011年以来,美国联邦教育部全面实施的"教育隐私计划",健全与完善了政府对教育数据隐私安全的防治。"教育隐私计划"的实施首先体现在立法政策层面,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发布了《隐私权法》《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权法》《学生权利保护法》等,完善了教育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制体系,推动了美国联邦教育数据安全防治政策的实施。其次在教育隐私保护的技术层面,美国联邦隐私技术援助中心的技术援助服务日趋完备,持续提供教育数据安全防治的技术指导资源、技术培训服务等。最后在教育隐私保护评估机制层面,教育数据隐私影响评估的全面开展,有助于维护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数据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74):161-162
隐私权是一项人格权。公众人物因其特殊的社会影响力,导致其生活隐私容易成为人们猎奇的对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进步,人们对公众人物隐私的了解越来越丰富,于是公众人物遭遇侵犯的案件日趋增多,因此,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有关知识是值得我们进行分析讨论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的分析,思考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发展,并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1.
尊重和保护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隐私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隐私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隐私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概念不尽相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隐私的认识也是不相同的。隐私和隐私权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隐私包括比较广泛的内容,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个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公民隐私权是多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本人试图从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概念和内容着手,来谈一谈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监听的技术性与秘密性决定了它在真实发现上的独到优势。但是,一旦运用不当,监听极易侵犯他人隐私权。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监听制度,应当平衡真实发现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体系的特殊性,完善监听适用范围、适用程序以及非法监听的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将人类的隐私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网络环境下的个人数据隐私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侵害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深入探讨隐私权法律制度,特别是研究网络时代如何完善中国公民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问题显得非常必要,并从中尝试对网络环境下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各国纷纷加强隐私保护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我国的隐私权保护制度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隐私权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注重维护人的尊严、尊重社会公序良俗,另外还要防止权利滥用,权衡好各法益之间的关系。隐私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以宪法为指导,以民法典为基础,各部门法也要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是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普通人物隐私权的保护存在差别。本文认为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应该特殊保护,应该在保护其核心隐私的基础上对其隐私加以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特殊保护的五条原则: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保守国家机密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职务适应性原则、公开场所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隐私观念与隐私权之间存在着很多必然的联系,是研究现代隐私权的基础。从隐私观念的产生到隐私事实的出现再到隐私权利的产生过程,是历史证明了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技术在极大便利了人们生活工作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隐私权被侵害的隐忧,用户可能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工智能企业采集分析个人隐私数据,由此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文章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隐私权保护现状及解决策略展开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隐私权的类型、特点、隐私权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人工智能时代隐私权保护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学文科》2008,(1):51-54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②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③隐私权的真谛或本质。④公民对个人隐私的支配权。⑤尊重他人隐私应该具备的意识。⑥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⑦侵犯公民隐私权要受法律追究。⑧公民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未作具体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发生的侵犯隐私权的案件不能得到合理地解决。对隐私和隐私权进行界定,分析我国隐私权立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立法的建议。对隐私权的确认和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实现个人之间的和谐、达到整个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