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尔赫斯的创作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独特的生活境遇使博尔赫斯的想象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从而使他的创作进入了充分自由的状态。想象对于博尔赫斯的意义是:我想象,我存在。博尔赫斯的想象是富有哲理和创造性,他的想象既有对现实的哲理认识,又有超常性、超前性和超越自我性。  相似文献   

2.
鲁燕 《师道》2023,(11):37-38
<正>在《博尔赫斯与我:一场邂逅》中,朱塞佩或者说杰伊·帕里尼与博尔赫斯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本书读来有一种梦幻气息,尤其是那场旅行,总让我怀疑其真实性。作为博尔赫斯的“眼睛”,朱塞佩要向博尔赫斯告知并准确描述他们旅行中所见事物。朱塞佩向博尔赫斯描述他所看见的大海:“即便在明亮的天光下,海水也显得很暗,有浪花拍岸。”博尔赫斯斥责他,“还不够详细,说到奔流的浪涛,该说水上的白马。‘很暗’不够具体,  相似文献   

3.
博尔赫斯于1899年8月24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时,布宜诺斯艾利斯刚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不久。博尔赫斯九岁之前没有上过学。他家里有一间图书室,玻璃门的书柜里全是文学书籍。博尔赫斯四岁左右认识字后,就整天泡在图书室里。他接触的第一本书是《圣经》。童年时代的另一个发现、另一个现实,是他自己,他从镜子里看到的。对于博尔赫斯来说,这种身体的影像使他从小就极不自在,甚至感到恐惧。“我一向怕镜子。”博尔赫斯在1971年说,“我小时候房间里有三面大镜子,我特别怕,因为我在朦胧的光线下看到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张弛写出了很出色的小说,这种小说在现代文坛似乎只有张弛一个人会写,作为可以与张弛相提并论的小说,我认为世界范围只有一个人与之相比,那就是博尔赫斯的小说……因为张弛的小说无论从哪些方面看,走的都是与博尔赫斯相反的道路。博尔赫斯喜爱故弄玄  相似文献   

5.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憧憬着所有的一切,觉得生活单调无意义,一任时间磨砺我的天空;尾随着日子走在队伍的后面,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看着别人按部就班地生活,我不知道自己更羡慕和鄙视哪一种。那个一文不名的作家对我说,十八岁的眼睛看人、看世界都难免有误差。他还模仿伟大领袖著名的湖南腔: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夜晚我骑着单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了博尔赫斯,阿根廷的那个盲人作家。他在他的《圆形废墟》中描写了一个做梦的人最后发现自己也是别人的一个梦,没有谁能够真正读懂博尔赫斯,遥远的博尔赫斯…  相似文献   

6.
玫瑰     
在我歌唱之外的,不谢的玫瑰那盛开的,芬芳的深夜里黑暗花园的玫瑰,每一夜,每一座花园里的,通过炼金术从细小的灰烬里再生的玫瑰,波斯人和亚里士多德的玫瑰,那永远独一无二的,永远是玫瑰中的玫瑰年青的柏拉图式的花朵在我歌唱之外的,炽热而盲目的玫瑰,那不可企及的玫瑰。★博尔赫斯那些神秘、明净而博大的诗作,就像孤独的玫瑰闪烁在宇宙之中。作为榜样,博尔赫斯曾经影响了许许多多的诗人。《玫瑰》这首诗歌得益于博尔赫斯独特的视野,他对于形而上学的痴迷,使他轻易克服了把玫瑰写得流俗的困难。玫瑰@博尔赫斯!阿根廷~~…  相似文献   

7.
博尔赫斯的作品以迷宫般的结构和深邃的哲学意味见长。时间和空间的哲理阐释、存在的荒谬、个性的磨灭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探究,都是博尔赫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种看似纯粹的文本和语言游戏恰是博尔赫斯的创作特色。迷宫般的结构以及循环、交织的意象是博尔赫斯小说的表层结构,实质上表达了博尔赫斯对宇宙及人生的思考,同样拥有深邃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博尔赫斯问道:什么是天堂?博尔赫斯答道:天堂是一座图书馆。这位浸泡在满是灰尘的图书馆里破万卷书、下笔有神的学者,曾不止平次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直至他近乎完全失明,又不无苦涩地写了一首诗向上帝致敬: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就是宇宙,宇宙本源于书和文字。我——博尔赫斯,是宇宙的建构者。我把自己的现实建立在90万册的藏书之上,要为永恒宇宙奉献最美的诗文。  相似文献   

10.
阅读     
在一首名为<天赋之诗>的诗歌中,渐渐失明的豪·路·博尔赫斯这样描述阅读带给他的温暖:"天堂,应当是一座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后来在他的一则访谈中又得到了重复,博尔赫斯认真而真情地表达着对阅读的感激和爱,他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1.
博尔赫斯一生酷爱阅读,喜欢在作品中引经据典。阅读使得博尔赫斯拥有了丰富的学识和复杂的思想。生活中的博尔赫斯经常流露出厌世情绪,家族的武士传统、对镜子的畏惧、失明和失眠的困扰、丧父之痛,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有着荒诞的行为和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博尔赫斯一生酷爱阅读,喜欢在作品中引经据典。阅读使得博尔赫斯拥有了丰富的学识和复杂的思想。生活中的博尔赫斯经常流露出厌世情绪,家族的武士传统、对镜子的畏惧、失明和失眠的困扰、丧父之痛,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有着荒诞的行为和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跟中国的大部分孩子不一样,我少年时喜欢的童话或者说寓言,不是伊索、格林和安徒生,而是博尔赫斯、克尔凯戈尔,而且,这两个寓言都和我居住的城市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蔡乾 《现代语文》2009,(8):133-135
《女海盗金寡妇》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小说早期作品之一,由于被认为是博尔赫斯改写之作,而不被我国研究者重视。但这篇小说已经彰显了博尔赫斯创作生涯中的一些特殊之处,同时也展现出了博尔赫斯对中国形象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对著名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如何获得"世界性"问题的讨论,其实离不开对博尔赫斯在获得"世界性"的过程中作家身份建构问题的探讨。博尔赫斯的独特生活经历和文化处境造成了他感情倾向中对西班牙文和英文的两难选择,这种两难选择表象的背后则反映出了他身份定位的焦虑。在博尔赫斯通过想象来构建他的文学世界的过程中,博尔赫斯把自己当作了西方文化的继承者,同时把写作视角放在对世界文化的整体观照之上,站在西方立场上对异质文化进行了归化性的改造。博尔赫斯以这种融入体系内的策略来摆脱现实语境中的话语劣势,进而充实了自己的"世界性"的作家身份,消解了对自身身份定位的焦虑。因此,博尔赫斯的"世界性"是基于西方文化体系之上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中营造充满迷幻色彩的意象,这是博尔赫斯的拿手好戏。博氏通过富有形式感的玄想,表达了对于时间问题的无穷追问。当博尔赫斯作为小说家而幻想的时候,他总是会制造重复和增殖的意象迷宫。这些意象以知识为背景,数量众多,花样翻新,承载了博尔赫斯的玄想,并使其最终呈现为小说形式。博尔赫斯的玄想既是摇曳多姿的文学想象,又是玄奥的形式化的哲思。从小说家角度观察博尔赫斯,他更像一个思辨的哲学家,像一个活跃在小说领域里的芝诺。  相似文献   

19.
蔡乾 《现代语文》2009,(10):133-135
《女海盗金寡妇》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小说早期作品之一,由于被认为是博尔赫斯改写之作,而不被我国研究者重视。但这篇小说已经彰显了博尔赫斯创作生涯中的一些特殊之处,同时也展现出了博尔赫斯对中国形象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0.
博尔赫斯是后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在中国关于博尔赫斯的研究涉及了很多方面,而笔者就一篇文本进行深入发掘,探究几部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或文学作品对于博尔赫斯的成名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具体影响,深入了解博尔赫斯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并且深入分析《小径分岔的花园》的文本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