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著名外交官。1878年(光绪四年)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代崇厚为驻俄大臣,与沙俄谈判改约;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法。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为清政府每年增加了几百万银两收入。其"政绩"至今仍为人所称道。这里选收旅顺博物馆藏曾纪泽信札三通,均为《曾纪泽遗集》(原名《曾惠敏公遗集》)所未收。前两通写于光绪三年(1877)。从中可知曾纪泽在父忧除服后进京觐谢光绪帝的情形以  相似文献   

2.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晚清名臣曾国藩之子,近代著名外交官,曾出使俄、英、法等国。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曾国藩之弟,湘军首领,累官至两江总督。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扩大,此前被调离法国的曾纪泽仍为出使英国大臣,在伦敦通过英国交涉中法冲突。光绪十一年十月英国入侵缅甸,俘虏缅甸国王,任期已满的曾纪泽暂缓归国,奉命与英国交涉缅甸事件。现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曾纪泽手札中,选辑其归国前在伦敦致曾国荃手札六通。这些手札通信双方是叔侄关系,谈军国大事,隐讳较少,特别是其中涉及中法战和、中英缅甸交涉以及筹办海军事务等内容,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兹选编辑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增加一些新史料。  相似文献   

3.
早期电报档案缺失之谜清朝政府在光绪五年(1879年)开设电报,而现存电报档案却起自光绪十年。光绪五年到光绪十年的电报档案,多少年来从未有人见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出版公布这部分档案时,组织力量,多方查找,历试诸方,均无所获。最后工作人员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揭开谜底,水落石出。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在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25年以后,英国违反清政府的规定,在上海秘密开通电报,电报就这样传入了中国。光绪五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大沽海口炮台之间架设电线,试通电报,这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电报线路。接着又开通了津沪电报线路,并…  相似文献   

4.
这里发表的是醇亲王奕譞在光绪六年及光绪十四、十五两年的部份信函。光绪六年的是两封致李鸿章信函底稿,选自“醇亲王府档案”,原无年月日,据信中提及“曾星使远赴异域”一事,似指曾纪泽光绪六年正月奉命使俄交涉伊犁之事;“球案”应指是年十月李鸿章与日本谈判琉球之事。据此,我们推断此两封信的时间应为光绪六年。其光绪十四、十五两年信函,选自军机处档案。原档上标有“醇亲王来信钞存”字样,当是奕譞致军机处信函的抄件。这些信函的内容对于研究清代末年政事及奕譞个人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5.
唐绍仪(因避宣统讳后改名绍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至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间,奉清廷之命,出使日、英、法、意、奥、德、俄、比八国考察财政,这是晚清政府继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使欧美日考察政治之后的又一重要涉外活动,是清统治集团为挽救业已崩溃的财政经济,苟延其垂亡的统治而采取的新招术,也是唐绍仪本人政治生涯的重要一步。现从馆藏外务部、宫中电报档和军机处上谕档中,选出部分有关档案,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宝晓 《历史档案》2012,(2):139-141
1880年,清朝驻俄公使曾纪泽奉命和俄国谈判,修改崇厚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以下简称崇约)。曾纪泽采取"重界轻商"策略,以出让部分商业利益为代价,收回了伊犁及其周边大部分战略要地,这是19世纪末清政府外交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对于谈判相对成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左宗棠在新疆的积极备战,和俄国在俄土战争后的财政困难交织而成。笔者查阅有关曾纪泽  相似文献   

7.
光绪三十一年留日学生风潮史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新办学堂日增。但国内学堂毕业生的地位远不如留学生,因此出国留学盛行。日本文部省因中国学生来者日众,管理问题很多,便于明治三十八年十一月三日(即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六日)颁布了《收容清国人留学之公私立学校章程》。中国留学生对其中第九、第十两条甚为不满,杨度等人遂联名致函驻日大臣兼管留学生总监杨枢,要求其照会日本外务省,准予取消,并即停学罢课,引起留学风潮。现从馆藏外务部档案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学继 《历史档案》2008,(4):112-113
迄今为止,学术界一直认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为清朝"钦差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载泽、端方、戴鸿慈、尚其亨、李盛铎(以下简称"五大臣")起草考察报告的是梁启超与杨度.  相似文献   

9.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在德州“大西门外上码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筑”,“至民国十四年(1925)冬”“停办”,前后在德州存在23年之久。同治六年(1867),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创办了天津机器局,光绪二十一年(1895)改称北洋机器局。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毁坏。袁世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于光绪二十八年将北洋机器局被劫后残存的机器设备移到德州,开办了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袁世凯选德州办这一军火工业的主要原因:其一,天津是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在德州办局,可以避免与帝国主义的摩擦,减少麻烦;其二,德州地近京畿,在德州办局便于控制,其三,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水陆交通重要枢纽,便于产品分拨调运。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位于德州西门外运河码头东岸的花园,东临津浦铁路火车站,  相似文献   

10.
光绪十一年(1885),清政府通过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和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分别在英国阿模士庄造船厂(英国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订造致远、靖远号穹甲巡洋舰,在德国伏耳铿造船厂订造经远、来远号装甲巡洋舰,四艘巡洋舰合称"四快船"。光绪十三年,水师参将邓世昌随同英员琅威理,以及派定的管驾官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等及船员四百余人,分赴英、德两国船厂进行验收,后驶抵福建厦门,与水师总兵丁汝昌督带的大队军舰会合,调归北洋水师,成为主力战舰。光绪十七年,北洋水师首次举行三年大阅,经远舰等二十余艘战舰先后在旅顺、大连湾、威海卫、胶州湾等处进行演练,操演各种战法,中国近代海军初具规模。光绪二十年,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林永升率经远舰与邓世昌所率致远舰结成小队,与日舰激烈交战,并随致远舰一度试图冲击日舰阵型。鏖战中,致远舰沉没,经远舰受日舰追击围攻,管带林永升"突中炮弹,脑裂阵亡",全舰官兵苦战数小时,直至最终沉没。舰上两百余名官兵捐躯献国,沉没的经远舰成为北洋水师血染海疆的历史见证。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电报档中选辑部分关涉经远舰档案,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庚子事变,创巨痛深,亡国之患,迫在眉捷.朝野上下达成改革的共识,清廷遂掀起了史称"清末新政"的改革.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派遣镇国公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五大臣回国后,建议筹办宪政,以挽救危局,得到清廷的同意,于是,新政进入"预备立宪"阶段.光绪三十三年八月,清廷下旨称,上下议院是立宪政体行政之本,只是中...  相似文献   

12.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州(今江西修水县)人。他于同治十年辛未(1871)19岁中秀才后,于同治十二年癸酉、光绪元年乙亥(1875)、光绪五年己卯、光绪八年壬午参加过四次乡试,光绪八年中式21名举人。此后,曾于光绪九年、光绪十二年、光绪十五年三次赴京考进士。  相似文献   

13.
光绪末年,在政治经济危机和国际金融资本冲击下,清统治者内部曾酝酿实行币制改革。光绪二十九年九月,驻俄大臣胡惟德上书奏陈实行币制改革。三十二年十二月,驻英大臣汪大燮提出行用金币和金本位制的主张。翌年三月初一日谕度支部、内阁及各部院会议具奏,从此在中央各衙门中展开了一场争论。现从会议政务处全宗选刊的十件史料,是当时印发各衙门讨论的说帖稿。原件虽无日期,但当在谕饬议奏之后无疑。这些史料,对研究金融货币史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沈家本(1840-—1913)字子,号寄,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沈家本于光绪九年(1883)考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三十年中有二十余年主管司法,先后担任刑部左侍郎、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司法要职。光绪二十八年(1902)起“奉上谕”研究中西法律,兼任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是我国近代在法学上力主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知识份子代表。在他主管清末司法工作的实践活动中,依据自己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经验及其精通古今中外的司法知识,在中国近代法制改革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人对他评价甚高,称他为“法学泰斗”、“清代最伟大的法律专家”、“中…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载湉被幽禁瀛台。由于政治上的失势,又失去应有的自由,身心交瘁,疾病日趋加重。慈禧太后以此为借口,欲将光绪黜废,立端郡王之子溥俊为大阿哥,嗣承帝位,以使她再次训政,直接掌握政权。这一计划遭到许多京外大臣及各国驻华公使的反对,慈禧未敢冒然下手。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十日,慈禧为了掩人耳目,用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征  相似文献   

16.
《北京档案史料》2005,(1):99-130
这部分奏折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止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共35件,为那桐在这一时期上奏朝廷的奏折及奉到朱批的存稿抄件汇集。那桐时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外务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会办大臣、步军统领管理工巡局事务大学士等职。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曾作为朝廷专使出使日本。因此,这部分奏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与本书此前刊登的《那桐日记》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7.
光绪三十年七月初三日 日字第四十七号梦陶、任庭、谱桐、伯唐丞参列位大人阁下: 昨寄上《灯台要览》一书,计已达览。此书于日本航路之标识,绘图著说甚为详备,足资考证。枢已另购数本,分寄南北洋大臣、船政大臣暨轮船招商总局矣。日军之攻旅顺,奥大将初议用步兵,黑木大将谓用步兵则陷之速而失兵多,用炮兵则陷之迟而失兵少。参谋部为  相似文献   

18.
烈梯木神精三马科霓卜顿冯雷韦德被吉司喇敬英日本义英英英英英艾瑞时瑚斯敦莫澜葛沃斐乐星格贺壁理克乐思苏古敦葛尼尔珠得大拢八郎马珍浩哈次恒英英英法S日本俄美税务司代理税务司实任超等帮办后班署副税务司实任超等帮办后班头等帮办后班三等帮办前班帮办前斑四等帮办前班四等粗办中斑同洛六年光绪十五年光绪九年光绪二十二年光绪二十三年光绪二十五年光绪二十五年光绪三十年光绪十二年光绪十七年光绪三十一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二十年光绪二十四年署税务司实任头等帮办后班(甲)代理税务司实任二等帮办前班四等帮办后班署理头等总巡实任…  相似文献   

19.
杨枢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出任出使日本大臣,正值日俄战争行将爆发之际。馆藏“端方档案全宗”中,保存有光绪二十九年九月至三十年四月之间,杨枢致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端方的信函十六通、“日俄战纪”一件,反映了日俄会谈、备战与战争爆发后的陆海战况,以及在此期间湖广在日印制钱票、银票和游日学生的一些情况。现刊布于此,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晚清杨守敬、黎庶昌驻日期间,曾三次借阅枫山文库藏古钞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次为光绪八年(1882年),杨守敬通过友人枫山文库馆员岩谷修私自借出影钞。第二次为光绪九年(1883年),黎庶昌通过外交途径获准借阅,委派杨守敬借出并组织人手进行对校,是为《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第三次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黎庶昌再次驻日时,又曾借阅。第二次时,杨守敬在组织人手对校过程中,私下里又将其影钞本与古钞本原书比对,出具多条校记,时间都是光绪九年。然而杨守敬忽略了影钞本上其光绪八年的题识笔误,留下漏洞。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其刊刻《日本访书志》时,才将光绪八年的题识删除,又重写了一篇,并且未再写题识时间。由此,造成与王重民《日本访书志补》中所收光绪八年壬午夏所记题跋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