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喜爱夜读     
到了夜晚,我哪里都不去.即使周末被朋友拉去聚会,也慌慌地想回家.想回家,其实是回到我那间简陋的、拥挤的书房去.  相似文献   

2.
四个多世纪以来,这些在天空中闪耀火花的奇景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国家庆典形式,丝毫没有失去它郡使人又惊奇又欢快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1997年10月13日至17日,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了海湾国家文化周。应我文化部外联局邀请,上述委员会成员国科威特全国经济学家协会主席、全国电影俱乐部主席阿米尔·塔米米先生作为科威特文化代表团成员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塔米米先生回国后在科《火炬报》上发表文章盛赞中国京剧。他说:"中国堪称文化大国,她不仅有闻名于世的古代文化,也有令人称羡的现代文化。她的文化种类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京剧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它集声乐、器乐、舞蹈于一体,它的程式化的表演十分优美。在中国,传统剧目仍是京剧…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故事     
负责同志人民委员会正在开会讨论恢复彼得格勒工业的计划。在战争年代,工业破坏殆尽。机器损坏,原料不足。城市,特别是农村急需生活必需品。会议上谈到,必须迅速扩大犁头和其它农具的生产,必须为居民生产钉子、布匹和鞋子。报告人在发言。大家预料他马上就会开始讲如何更快更好地搞好彼得格勒工厂的工作,列举数字,指定期限。可是他却没有讲这些。“我们面临着伟大的目标,”报告人开始说,“世界革命万岁!”他接着说,必将出现这样一个时代:在整个世界上,只有象在童话中遇到树妖一样,才会遇到资本家和其他各种过寄生生活的富人。他说完,差点儿朝自己胸脯上击了一拳。  相似文献   

5.
回忆列宁     
不寻常的人我曾在列宁身边工作过,曾多次聆听过他的教诲,曾经和这位卓越的伟人交谈过,这在我的一生中,是最光辉的纪念,是永志难忘的。列宁除了整天忙于国家大事外,从不放过任何一件小事,并且总是从党和国家的立场出发,来对待和处理这些小事,列宁的这种作风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其实,这些“小事”往往也并非小事。有一次,当苏维埃政府迁到莫斯科不久,列宁把我找去,对我说:“马尔科夫同志,在司法机关大楼的楼顶上,应该插上红旗,想想看,我们是苏维埃政府,不插  相似文献   

6.
卡尔维诺在意大利文学界是一位国宝级的作家,他那些神奇瑰丽的作品,持续冲击着纯文学的最后防线,令无数读者沉醉于文字间难以自拔,因而被众多评论家誉为“作家们的作家”。厄普岱克称他是“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意大利符号学大师同时也是卡尔维诺的好朋友艾柯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就像宇宙间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之间。”然而就像我们以前看到的那样,  相似文献   

7.
最近,法国出版界推出当代作家保尔·莫朗的短篇小说全集作为出版法国文学名著丛书的一个步骤。保尔·莫朗与法国当代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让·科克托和保尔·克罗第尔等都是文坛挚友,有莫逆之交。莫朗与他人不同之处是他一生酷爱旅游,足迹遍天下,旅程一个接一个,以致于巴黎成了他来去匆匆的栖身之地。莫朗的环球旅行始于1925年,游遍天下名山大川、旧城故堡,他自认对他影响较深的旅行要数中国、日本、新加坡、纽约和法兰克福之行了。莫朗原本是法国外交部的一名高级官员,而正是这些旅行、尤其是东方之行使他解脱了行政官僚主义的烦恼,同时又给他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8.
列宁学识渊博而又酷爱书籍。在侨居国外的漫长岁月中,他经常被迫变换住所,因而没有可能建立私人藏书室。远在异乡好不容易收集起来的书,往往因频繁地迁移而散失。只有在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藏书室。列宁的图书管理员马努恰里扬茨回忆说,当她第一次踏进列宁的克里姆林宫办公室时,对室内简单的陈设和为数不多的书籍感到十分惊讶。她说: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布尔什维克勒柏辛斯卡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次,她看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手里拿着一本很厚的外文书,快速地翻阅着,便问他道: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您在干什么?”“干什么?”列宁惊奇地抬起头说,“我在看书。”“您怎么看那么快?您是全看,还是只浏览一下?”“当然是全看,而且是很仔细地看。”  相似文献   

10.
到莫斯科不可不去红场,到红场不可不瞻仰列宁墓。在俄罗斯学习生活了近一年的时间,回国前终于有机会去莫斯科,去看一着列宁他老人家。 到达莫斯科后,我们一行四人的头一个目标就是红场。初见红场,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红场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宽阔宏伟,但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见证着发生在莫斯科的重大历史事件。克里姆林官、列宁墓、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俄罗斯最大的商场环绕在红场的周围,述说着不同时期在莫斯科所发生的一切。列宁墓在克里姆林宫宫墙正中的前方, 1924年1月 27日装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安放…  相似文献   

11.
“苏维埃政权是劳动群众找到的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大道,因此是正确的,因此是不可战胜的大道。”列宁的演讲《苏维埃政权是什么?》的这些名言在1919年被录制成唱片,过了许多年,1963年11月7日节日游行时在红场初次响起。半个世纪过去了。列宁的演讲在今天却比最初的录音更清晰、更响亮。修复仅存的列宁的音响资料应归功于苏联学者和工程师们多年辛勤的劳动。要认清这项工作的意义就得回顾一下录制的历史情  相似文献   

12.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从少年直到晚年,始终酷爱和尊崇俄罗斯经典作家的作品。他精通并且热爱祖国的文学,尤其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创作怀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说,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13.
列宁与诗歌     
列宁是怎样对待诗歌的?许多新老作家,其中大部分是诗人和小说家,不止一次地向我提出过这个问题。我不打算在这里对这个问题作一个详尽的答复,因为这属于对列宁的全部文学遗产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但是,我们知道他特别关心民间诗人的创作;他非常欣赏巴黎和其他城市工人区的那些激动人心的演出。关于这一点,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在她的回忆录中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有一回,我曾亲眼看见列宁在日内瓦欢度当地叫做“埃斯卡利亚达”的民族节日的情景,这是为纪念瑞士共和国从奥地利军队手中解放出来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城市里的各阶层人士,其中也包括工人在内,一连好几天,都要参加各种活动,晚间还要举行盛大的狂欢。街上到处是戴假面的、嬉闹的、说俏皮话的、寻开心的人群。大家唱着歌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愤怒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三大作家之一的西班牙人塞万提斯(另外两个是法国的拉伯雷,英国的莎士比亚),1604年写成了《堂吉诃德》,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1614年,他突然发现有人冒名伪造《堂吉诃德》第二部,内容庸俗,文笔低劣,塞万提斯愤怒极了。虽然这时他已是68岁的老人,但仍奋力加速  相似文献   

15.
一、真诚地关心对方要赢得友谊,关怀对方比引起对方的注意更重要。但是,社会上却有许多人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在相反的方面拼命地努力,这样即使下更大的功夫,也是徒劳。因为这种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关心着自己。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艾德勒,在...  相似文献   

16.
如果要挑一只中国式的挎包送给法国朋友。您会选蜡染的?草编的?织锦的?还是刺绣的?……不过,您肯定不会挑一只粗糙的绿色帆布做的电工工具包吧。“我偏偏喜爱中国的这种工具包!它非常实用,而且结实。”微腼着肚子的他,仰头大声笑着,拎起桌旁一只墨绿色的中国电工用的工具包,并用中读出包盖上跳跃的4个字“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他80多年前匆匆离去,生命不再,但他的经过防腐处理的遗体至今静静地躺在俄罗斯的大地上。独特的尝试始于1924年3月,他的遗体和他的精神一样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8.
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隐失了,只有人民的事业和工作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些可能就是最引人注目的历史的一页。现在我们正在重温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维埃政权建立的最初六个年头是最值得怀念的,因为当时列宁还健在。对列宁来说,那是不平凡的岁月。有些事情他已付诸实现,但还有更多的事情正准备着手去做。在他的讲话中,他屡屡提到“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我们还必须……”一个国家领导人一生中度过的六天,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现了他的崇高品德,他对新政权的未来所作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1898年冬,契诃夫在雅尔塔写完了短篇小说《宝贝儿》,这篇小说成了托尔斯泰最喜爱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作家拿破仑     
拿破仑本人就是一个大作家。当他还是个下级军官时,就凭着狂热的想象和敏锐的感觉,仿效卢梭和圣佩甫的风格进行写作。他早期的作品无不带有吐露个人隐情的特点。可是,瞧,这个削瘦善思的年青人,如今成了将军,率领亲兵翻过阿尔卑斯山,直捣意大利。从此,他的笔调与过去迥然不同,他只写宣布胜利的公告和描绘胜利的简报,文章措辞准确,短小精悍,热情奔放,绘声绘色,宏伟壮丽。另一种笔调,则是统治一个庞大帝国人的口气,报告、公函及法令纷纷从他的工作室发出,笔力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