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勇 《传媒观察》2015,(4):51-53
大众传播时代,资讯发达、媒介普及,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表现出典型的媒介化存在的特征。如何使用媒介,如何使用信息,成为影响人们实际生活的技能与手段。对于伴随着电视、互联网长大的90后在校大学生来说,媒介化生存更是他们必须适应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各项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显示,90后大学生热情拥抱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如何设置、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多元化技术特征在赋予大学生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以鲜明时代性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在媒介交往的具体行为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媒介认知度不高、媒介行为及目的的"偏向性"、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淡薄等。为此我们亟须通过多种策略与途径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与方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及时系统地开设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育课程;积极建立基于培养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新媒体心理素养教育;建立以社会、家庭和学校为共同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的一次革命,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并继报纸、广播、电视传媒之后成为"第四媒介".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作为网络世界活动主体,互联网影响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互联网世界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在给大学生群体带来更多体验的同时,也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大学生的互联...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直播软件等全新的媒介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它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之一,并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互相影响,使大学生呈现虚拟化的社交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互联网日常使用行为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基础,了解和分析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特点与问题。除获取咨询外,大学生使用电脑互联网倾向于"娱乐消遣",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倾向于"交流沟通";聊天与交流、看网络视频、搜索资讯、购物、玩游戏是大学生日常上网的主要行为;网络成瘾现象广泛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中,男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尤其严重;上课时间用手机上网进行休闲娱乐现象普遍,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威胁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行为;美剧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大学生的新闻接触行为呈现出政治冷漠状态。在呈现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态的基础上,本文为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6.
李炜 《新闻界》2013,(5):45-47
本文通过梳理网络传播具体形态的历史演变,分析了互联网撬动的人际关系变革,尝试判明"人际化回归"是网络传播的媒介意义。建立在互联网各种传播形态基础之上的网络人际关系的呈现、生成与发展的过程都成为互联网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以"音乐+视频+社交"的新社交媒介形式深受广大大学生的青睐。短视频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与当今大学生追逐短暂快乐的"娱乐假象"、短视频"内容为王"的发展思路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密切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借助社会力量建立视频内容监管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短视频行业生态;依托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短视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短视频网络文化的引领,积极主动占领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8.
传媒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评论,包括有"第四媒介"之称的新媒介网络也不例外。作为网络互动的重要特征,评论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是反映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反映着受众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介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联合成为可能。传统媒介由比较单一的媒介结构发展成多种媒介的大联  相似文献   

9.
社交网络传播逐渐成为互联网媒介时代受众进行数字化生存的重要传播方式。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进行社交(对话)、信息的生产与分配、自我展示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从而提升自我的肯定性情绪,最终达到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目的。但是互联网媒介既能提供数字化的机遇,也能提供数字化的威胁,正确认知互联网媒介的属性,合理地、健康地使用社交媒介,才能在人与媒介"同构"的良性互动之中,增强提升自身主观幸福感的能力。因此,本文从考察社交媒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入手,分析使用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之中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所在,最终提出明确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传播的双重属性——机遇与危机并存,确实地提升数字化生存的能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提升主观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型教学”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一流大学推崇的教学改革模式。论文对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探讨了基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如何在本科教育中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宋祎凡 《今传媒》2012,(10):45-47
为了从更为宏观的视野中观察当下大学生群体关于阅读产品的使用与消费情况,我们的调查首先涉及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八种媒介形式的使用情况。根据受访大学生在"过去一个月平均每天"接触不同媒介的时长,我们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八种媒介的被接触状况分为"强接触型"(互联网)、"一般接触型"(图书与CD/MP3)以及"弱接触型"(期刊、电视、广播与报纸)三种类型。在大学生的日常媒介生活中,虽然对于图书的接触仅次于互联网,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对互联网的超强依赖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日常媒介接触活动的基本生态面貌。  相似文献   

12.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处于由专到本的过渡期,办学条件同老牌本科不尽相同,其学生的媒介素养特点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老牌本科高校存在差异。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增加学生的媒介实践机会、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等途径提高学生媒介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辉 《新闻通讯》2013,(7):29-3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与普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盛行与推动,大众传播媒介塑造的各种偶像层出不穷,既娱乐了大众,也颠覆了一些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于正在走向社会化的大学生来说,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分析了媒介化社会对大学生偶像颠覆的影响和原因。同时指出,既要看到偶像颠覆的重要价值,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偶像崇拜观。  相似文献   

14.
论“自媒体”的兴起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凯  梁浩明 《东南传播》2012,(2):125-126
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在"自媒体"应用普及的影响下,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大学生是"自媒体"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这给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发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需要,除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举办主题讲座、论坛、竞赛,以大学生社团为单位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高校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创新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出发,对我国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根据对安徽省本科院校的调研结果,指出当前信息检索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网络教学、建立课程实习基地、举办高校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竞赛三种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的海量传播,"大众麦克风时代"已经到来,公众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话语权增多。这既使网络舆论发挥了采集民意、汇集民智的积极作用;也引发了网络社会的严重问题——以非理性"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暴力。信息碎片化等多重原因导致了网络暴力现象,但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新媒体时代下多方媒介素养的缺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加强政务部门、媒体和网民的媒介素养,才能从源头解决网络暴力,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推动和谐网络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州大学城6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文章通过调查数据描述当前大学生在互联网使用与满足方面的新动向.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既是传播媒介,也是人际交流手段,还是学习工具.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接受的第一媒介,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呈现分化离散特征.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当前部分大学生已经形成对网络依赖甚至表现出IAD症状,这构成互联网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王国燕 《报刊之友》2012,(1):131-132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发挥强大正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素养实践,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19.
刘杰  陈燕 《新闻世界》2012,(8):192-194
微博已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尤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以微博为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网络难以避免的虚拟性和复杂性,这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武汉市5所高校5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媒介接触情况、媒介使用参与情况、媒介认知理解能力、媒介评估批判能力四个方面,调查和探讨了武汉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暴力愈发肆虐,如今的网络暴力将现实与网络虚拟连接起来,使其影响力和伤害程度比刚出现时扩大了许多,对于接触网络最为频繁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暴力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他们的媒介素养,本文针对网络暴力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