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慕妍 《今传媒》2016,(4):94-95
由于叙事元素相似,文学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但改编后的电影与文学作品相比在叙事上还会有差别.文学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誉为"最难镜像化的小说",但是李安运用巧妙的叙事技巧对其加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和票房.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时在叙事方面的规则和技巧,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倩雯 《视听》2023,(10):22-25
江南电影将独具中国传统美学意蕴的江南影像空间与江南文人电影叙事相结合,构建出别具一格的诗意美学。江南电影在电影空间叙事策略上继承了早期江南电影横向运动长镜头的段落处理方式;从传统诗学中汲取了叙事技巧,对赋比兴手法进行影像空间化的转换表达,擅长将江南地域符号物象升华为意象,完成更深层次的隐喻叙事;格外注重声音景观的营造,运用江南地缘符码的声音元素和虚实结合的声画结合方式,拓展电影空间的叙事效果。江南电影由此逐步在中国地域电影版图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诗意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影像现实与歌舞虚拟交替相融的叙事形态和了无痕迹的交叉剪辑,好莱坞歌舞片成功建构了歌舞类型电影叙事复调化新语态。从电影叙事学角度出发,将歌舞片置于电影历史沿革中探寻其叙事手法、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逐步呈现复调化现象的过程,探析其平面、立体、多线条、多维度的复调思维叙事方式在电影中的运用,试图诠释歌舞叙事系统的构建,窥探典型歌舞类电影的特点,力求总结出好莱坞歌舞片影像叙事复调化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叙事学角度对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进行了分析。影片一系列对立冲突的符号和声音,深层叙事的平行对位,构成了复调叙事,形成了内在意义的生成方式。外层叙事的解构和权威叙事者的缺席,留下了大量的阐释空白,形成多元阐释。因为影片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研究影片的叙事特点,认识影片的隐蔽的意义结构就具有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雨 《视听》2018,(11):72-74
按照审美意向的类型,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有自然景物类意象、人造事物类意象、颜色类意象及声音类意象等。多种审美意象类型丰富了陈凯歌电影中的意象表达形式。其最为典型的审美意象包括鱼、花朵、镜子等物,典型审美意象的设置揭示了电影深刻的思想内涵。陈凯歌导演利用非情节化叙事及情节化叙事形态将意象及电影进行表达,突出了电影独特的特点与情感。  相似文献   

6.
"小妞电影"作为当下热议的一个电影亚类型被广泛传播着,其轻松欢快的叙事风格、时髦亮丽的时尚元素都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发展也在2013年达到了一个顶峰。通过对近几年热映的几部国产"小妞电影"叙事模式、叙事空间、叙事呈现上的深入探讨,总结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叙事特点,在发掘其生命力的同时对叙事危机、明星策略等问题给予冷静思考,以期对这一类型电影在中国市场地更好地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历经三十余年的市场化转型,新世纪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一种资本化、景观化、好莱坞化的大片生产模式,塑造了中国电影崛起世界的文化想象。不过,新世纪中国电影去政治化的市场化过程充满争议,商业成功与价值失落、产业转型与结构断裂、民族意识与后殖民性交又互现,导致其文化认同的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反向的电影生产和电影批评实践。追溯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人民性和历史性,反思“唯市场论”的电影发展模式,借鉴批判现实主义的左翼电影话语,是重估新世纪中国电影的主流价值和文化主体性的崭新向度。其意识形态内涵是:在经历了激进市场化过程中的价值震荡之后,中国电影话语正在形成新的主体性叙事、结构性平衡和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8.
金勇  刘家豪 《现代传播》2024,(2):93-100
电影通过将政治信息故事化并糅合到国家叙事文本中,从而塑造着国家形象并传递其政治价值。当前韩国电影影响力攀升,中韩电影创作从叙事文本与价值立意的偏差形成了在国家叙事与国家形象塑造上的不同。中韩两国都曾面临国家硬形象电影的传播困境与从单一性创作转向交融性国家叙事的转变。而韩国电影跳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排他性民族主义表达框架后取得的成功,对中国电影创作如何更好地传递中华民族价值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奇幻类型的电影电视在全球掀起一股"奇幻热",不仅吸引着少年儿童,而且也吸引了很多成人观众.<指环王>、<哈利波特>、<阿凡达>等电影票房大热,粉丝众多,引起评论界热议,成为一种令人值得深究的文化现象.目前,国内对奇幻电影的整体研究还不多见,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IMDB评分排列榜上的奇幻电视电影进行分析,以期能相对系统地研究奇幻类型电视电影.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叙事及价值传递问题,本研究选取了1970年至今的61部具有代表性的武侠电影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复仇"、"争霸"和"奇情"是武侠电影中呈现最多的叙事符号;同时,武侠电影叙事符号在不同的时代也存在变化,总体趋势是"复仇"下降,"奇情"和"争霸"上升;武侠电影比较倾向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播,普世价值表达不够;武侠电影的叙事符号及内在逻辑也导致其在价值传递方面不易表现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符号;如若提升中国武侠电影价值表达的普世性,还要着眼于故事的叙事逻辑及其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斌 《视听》2023,(9):42-45
电影《满江红》融合了喜剧、悬疑、古装等多种类型元素,将单一喜剧类型进行“亚类型”变奏,在迎合观众审美趣味的基础上拓宽了电影的叙事元素,从而使得电影艺术的表达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并且,《满江红》还采用文化叙事的策略,其中民俗意象的运用既扩展了电影叙事元素,又使得影片具有了民族性的风格特征,进而使电影以诗意化的表现方式将文本中“家国同构”下的东方情怀进行抒发与升华,以此来实现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电影的商业性、民族性与人文性的多重建构。  相似文献   

12.
网络电影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叙事模式和叙事策略与传统电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随着数字化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电影又衍生出了新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策略,一方面给网络电影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给网络电影带来一些乱象.本文通过对目前网络电影模式与叙事策略的梳理剖析,力图探寻出有利于中国网络电影发展的思路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影的共同体叙事往往聚焦于民族题材电影,其实中国灾难电影具有众多的共同体元素,却较少有这方面的研究。中国灾难电影具有血缘共同体、国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等叙事模式,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这些共同体叙事大多是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中国灾难电影共同体叙事的复杂性。中国灾难电影的共同体叙事也存在叙事冲突不足、叙事话语单一以及生态共同体叙事缺乏等。  相似文献   

14.
"双生花"叙事模式由于其叙事视点的丰富性、叙事语境的多重性在电影叙事模式上是一大创新,我国运用"双生"元素进行电影叙事最早可追溯到民国电影《姊妹花》.文章从叙事视点、叙事语境和叙事空间对《姊妹花》镜头中的"双生"叙事及其影像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民国早期电影中丰富的镜头语言,对当代电影仍然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影IP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靠单一的影像媒介延续故事,尝试与环球影城等线下实景的媒介相结合,通过跨媒介协作拓展故事世界。本文试图在厘清跨媒介叙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后,对环球影城从电影IP到主题乐园的跨媒介叙事特征进行讨论,并对其开发的跨媒介叙事模式予以剖析,以期探究其跨媒介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君 《东南传播》2010,(4):94-97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一直以来都高居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榜首。本文运用叙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冯小刚七部贺岁喜剧的情节及语言、演员及角色、投入产出及广告等方面变化的分析,指出冯小刚贺岁喜剧有正剧化和大投资、大制作的倾向。外部压力和冯小刚对电影的追求、电影市场的要求和观众的期待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变异与承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电影生成于早期长故事片初创阶段的基础性范式,"影像传奇叙事"在新中国电影六十年的跌宕流变间变异与承续.从"十七年"的英雄传奇到"主旋律";从<红高梁>标示的"第五代"转型到整体传奇化的新世纪商业大片,影像传奇叙事的美学指征历经隐、显,却始终是新中国电影最具中国性力度的银幕显现.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世界是一个编织了所有人与人、人与物的宏大关系网,它的故事文本是由无数个体性的意义共同交织而成的。因此,元宇宙题材科幻电影在构建“元宇宙”的世界图景中采取了一套独特的叙事策略,其通过多重融合的叙事空间、多元交互的叙事身体以及跨媒介融合的叙事语言,先验地打造了这一“美丽新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前往体悟“元宇宙”的想象通道。而“元宇宙”奇幻景观背后所存在的技术“神话”、现实伦理、产业升级等问题,也蕴藏在了电影的叙事意义之中,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孟君 《现代传播》2016,(4):81-86
乡村是中国电影史中可与城市相提并论的一种叙事空间类型。与城市电影一样,乡村电影的发展始终和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现实相呼应。通过对中国乡村电影的发展史及其空间叙事进行考察,发现中国乡村电影在空间图谱方面呈现出一个单峰波状图,在空间叙事方面则形成"农村"和"乡土"两种书写传统。  相似文献   

20.
张晓丽  殷乐希 《今传媒》2016,(11):100-101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由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该片获奖无数,导演李安凭借此片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导演,本文将以此电影为研究对象,对其隐喻美学进行分析.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命名中的隐喻美学﹑图像中的隐喻美学﹑影像叙事中的隐喻美学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另外,本文也试图据米歇尔的四分法理论分析受众的参与式解读,全面分析影像作品在生产者制作出后,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解读对传播效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